浅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差异与联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声唱法起源于三百年前的意大利,目前已形成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和演唱技巧,美声唱法的发展也让歌唱方式越来越丰富,为音乐艺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唱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时间的积淀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这两种声乐艺术学派在声音特点、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在声乐基础理论和歌唱发声原理方面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是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的。本文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特点和二者的共同之处展开逐一分析,希望可以促进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概述
  美声唱法又称传统西洋唱法,300多年前起源于意大利,于18世纪后半叶逐渐享誉世界。这种唱法最独特之处就是它的混合声区部分,在美声唱法中,演唱者需要注意真假声的切换技巧,低音区大多采用真声发音,随着音调的升高,真声逐渐被假声替代。呼吸方面,美声唱法也与其他唱法有较大差异,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用胸部和腹部交替呼吸,这样能使歌声更浑厚、有质感、更加柔美明亮。除此之外,不同于流行音乐更注重尾音部分的唱法,美声唱法更注重起音。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传统的美声唱法应具备三项要求:首先,歌唱者的声音应该自然而优雅;其次,歌者经过系统训练后应该能够驾驭华丽的音乐作品,做到毫不费力演唱;最后,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美声唱法的本质和艺术风格。
  民族唱法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4000多年以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已经会用歌曲来表达对生产生活的美好寄托。《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此时,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乐”也成为古代“六艺”之一。唐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融合达到空前繁荣,民族音乐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使得音乐风格趋于多元化,还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唐代不仅有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歌舞人才,还诞生了诸多经典音乐作品,如《霓裳羽衣曲》《龙池乐》《上元乐》等,这些经典歌舞作品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唱法是我国特有的演唱方式,与传统的美声有着不同之处。民族唱法的发声相对明亮,吐字较为清晰,更注重咬字的清晰和尾音的处理。在使用民族唱法时,演唱者发声的位置比较靠前,而且极少使用假声,气息方面比较注重“丹田气”。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专业人士还针对演唱方式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并将美声唱法元素融入民族唱法中,使民族唱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
  (一)音色不同
  音色方面,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存在差异。由于民族唱法的发声位置相对靠前,因此民族唱法的发声会更亮一点。而美声唱法在不同的音区都会出现自亮而暗的变化,只是民族唱法中的高音区音色变化更加明显一些。
  (二)语言差异
  语言差异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导致两种唱法出现各种差异的根本原因。由于发源地不同,采用的语言不同,因此两种唱法的发音规律也不尽相同。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语的发音以元音为主,不同音阶之间的高低转换不甚明显,而且元音为主体的语言,本身发声就比较流畅,音节之间的过渡也比较自然,因此美声唱法不需要像民族唱法追求归韵那样复杂。尽管历史上吸收了诸多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但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依然以汉语为主。汉语的发声方式和意大利语及其他拉丁语系大相径庭,交替使用元音和辅音,而非以元音为主,这就导致在演唱过程中,音调和字调之间的平衡拿捏比较有难度,对于作词作曲和演唱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多民歌往往遵从“开头简单、中间平稳、末尾押韵”的规律。
  (三)喉头位置不同
  在演唱过程中,喉头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其位置也不断变化。当演唱者的喉头处于低位时,发出的声音会相对深沉、低暗;反之,发出的声音则会高昂和明亮。美声唱法讲究“共鸣”——混声共鸣和头腔共鸣,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将喉头适当放松,使喉咽腔的共鸣腔体扩大、拉长,这样会让歌声听起来更加松弛、通畅。但无论哪种唱法,歌唱时喉头的位置不能做千篇一律的要求,喉头只有处于自然放松的最佳狀态,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性
  (一)气息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但同为声乐类演唱,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气息方面,美声唱法倡导通过胸部和腹部联动来呼吸,保证充足的进气量,更容易驾驭演唱过程中的声音,同将吸进来的气息再呼出去能使声音更具张力,更有弹性。而民族唱法也主张“气聚丹田”,也就是通过腹部进行呼吸来进行演唱,使声音底气更足。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注重演唱时气息的通顺,通过合理的气息让声音沉下来,使之可以更容易控制,实现收放自如。此外,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注重使用横膈肌和腰肌的力量来进行演唱,这也是两种唱法的共同之处。
  (二)共鸣
  合理的调整气息可以为演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而从歌者自身角度来看,共鸣也非常重要,可以按照人体结构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口咽腔共鸣三个共鸣腔体。头腔共鸣主要指声音引发的人的鼻腔以及上额窦、额窦部位的共鸣;胸腔共鸣主要指声音到达肺部后引起的腔体共鸣;口咽腔共鸣就是声音到达喉腔、咽腔、口腔时所形成的共鸣,通过专业训练,这种共鸣是可以调节的。
  (三)高位置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将演唱者的声音划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着对应的的声区:低音→胸声区、高音→头声区、中音→混声区。虽然声区不同,但在歌唱时都在高位置发出声音。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也都是通过这种发声方法进行演唱。演唱时,演唱者有时会感觉到前额和鼻梁有一点振动,这就是高位置共鸣。高位置共鸣是发出的声音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整个演唱活动的关键之处,演唱者发出声音的位置越高,他所发出的声音越纯净,越有穿透力。
  四、结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发源地相隔万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出现交集,出现了越来越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为两种唱法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艺术创作都要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精髓,为两种唱法的长期发展和更好融合做出贡献,为人类奉献更美好的歌声。
  (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
  作者简介:李应洙(1980-),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其他文献
我在这儿爱你  灵魂盛着长江水的潮意  三两行人 长江大桥热热闹闹  举着苹果糖的小孩儿 脸红彤彤的  让人好想捏他一把  这么想着便也这么做  蹲下来 从兜里摸出两粒柠檬味道的糖  笑着对他说——  我不是壞人  全世界的猫都一样臃肿灵活  四月天里 光斑昏暗缱绻  温顺地俯趴在老人手间  红红绿绿的风筝各自挤兑  手指尖落下一片粉白色 是新开的樱花  俗气的人间甜美  我在这儿爱你  水平面陡
期刊
多年以来 乡愁不曾间断  是明月  是秋月  飘荡许久的游子  永远都走不出故乡的彼岸  畫一辈子的圈 停留的终点  异乡的月光朗照窗前  我知道 此时  故乡更加安静  蛙鸣蝉叫的田园  青山竹林 升缕缕炊烟  溪流碧水 流在相思的河畔  当一枚枚种子再次洒落北国  年迈的父亲 已经走进了故乡的春天  独钓起故乡山水  儿时 独坐在春风里  一条河流的涟漪  一条山脉的峰峦  竹林 鸭群  山花
期刊
春风春梦从号称苏北黄浦江的灌河河畔启航,沿着沿海大通道、沿着青沪高铁,穿越万里长江,来到沪上的黄浦江畔,我挥手向着春阳,撩剪了溢满花香的阳光,才知自己原来醉梦在难醒的春之床。每当在春天来临的当儿,我总会想起幼时妈妈带我去门前菜园的情景。对着繁花盛开的园景,妈妈总会对我说春天真美。是啊,这众合的奇美是无与伦比的!少年时代,妈妈又会对我说,放学了,去河边看看柳树的枝条,因为它是春天第一轮绿色的翠景。记
期刊
大概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在那儿,照亮自己前行的路。而我也很幸运能够遇见你。有人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件便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没错,我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了你,而是因为遇见你,才有了那段我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2016年夏天,中考失利。  刚来这所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起起伏伏,并不是很稳定。缘分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奇妙,我的哥哥成了我的班主任。不仅如此,最幸运的是
期刊
我要画幅画献给祖国  作为我的国庆节礼物  愿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画片青山绿水献给祖国  愿祖国处处金山银山  画片森林献给祖国  愿祖国美丽富饶  画片稻田献给祖国  愿祖国五谷丰登  画一幢幢高楼大厦献给祖国  愿祖国百姓安居乐业  画一个大大的游乐场献给祖国  愿祖国的花朵幸福快乐  画一条万里长城献给祖国  愿祖国雄鹰展翅翱翔  画一座硕大的天眼献给祖国  愿祖国看清浩瀚的宇宙  画一艘蛟
期刊
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但彼此相互影响。苗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迁徙中,其民族文化跟迁徙地文化相互碰撞、结合,最终形成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三苗”“九黎”与苗族一脉相承,九黎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战败,苗族先民被迫退出黄河流域,向南迁徙,退守到长江流域。后来,经过尧、舜、禹的连年征战,三苗解体,江西、湖南和贵州成为瓦解后的
期刊
抗联歌曲是东北抗联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其音乐作品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东北抗联歌曲与乐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现有音乐教学与实践活动提供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北抗联歌曲为背景,探究抗联歌曲在乐器中移植的发展情况、特点及影响,重点讨论抗联歌曲在乐器中移植的应用。  一、抗联歌曲概述  东北抗联游击战争是指在1932年1月至19
期刊
楔 子  巴山镇,它是南方一座小县城——崇仁县的城关镇,这里风景宜人,民风淳朴。我的小学和中学就是在镇上一所兵工厂附设的子弟学校度过的。记得中学上课时,夏日的窗外,“知了”卖力的鸣叫声着实难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听讲,我时常走神望向窗外,窗户外面是一棵棵粗壮的梧桐树,梧桐的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球果,黄绿色的树叶一片压着一片,它们倒是好像很想挤进教室来瞧一瞧热闹。梧桐树并不是镇上原生态的树种,是从上海取苗
期刊
合唱是表达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演唱形式,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合唱有益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合唱团越来越趋于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合唱团中。但是,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很多中老年合唱团成员存在音色融合问题,未能展现出较好的演出效果。老年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声音的音色、和谐与统一等因素决定,根据多年从事老年合唱教学的实践,笔者对老年合唱的声音训
期刊
听觉能力是否稳固,对于爵士即兴演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爵士键盘的即兴训练中,教师应当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入手,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听觉系统,养成过硬的听觉能力,从意识上自主感知、从机能上强化训练,最终完成由听觉进行指导的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要求乐手在演出中即时对周遭的音乐语境和氛围做出反应,即时进行演奏与反馈。“听”是建立良好音乐感知的最好方式,好的即兴演奏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凭借坚实的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