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质直——品味紫砂壶“古直”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美感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c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手工陶艺之中,宜兴紫砂壶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古至今,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繁荣的成就,是因为它在造型设计上的丰富多彩、手工技法上的巧妙以及务实的实用主义,而所有这些都需要确保设计理念与现代审美相契合,这是最具影响力的前提,只有设计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常规传统,才能够促使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卓尔不群的美壶尚品被创作出来。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古直”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美感。
其他文献
紫砂壶《花蔓》是一款花货造型壶,以自然界的植物花卉形象为理念进行艺术创作而成,用此壶泡茶,可以品尝到大自然的清新淡雅;欣赏此壶,会令人产生一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能使人凝神静气。
紫砂壶《一路通》是一款结合了传统古意与时尚风向的圆器,线条柔和饱满,各种变换成圆融的弧线,然后构建成平整有曲线的壶面。作品沉稳大气,极具风韵雅意。
宜兴紫砂壶是十分独特的一种文化载体,紫砂艺人通过制作以及装饰,来表达自我的思想和情感,使得人们在欣赏和品味的过程之中,能够从中感受到丰富且浓厚的审美韵味以及文化内涵,在文人雅士的参与制作之后,紫砂艺人的制作方向便改变了,对传统文化更是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经过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不断传承和努力之下,使得紫砂壶之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经典的中华文明,成为别具特色的一门艺术。本文便主要以紫砂“朱泥铺砂梨式文旦”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美感。
古人诗词中对竹子的描写可谓是多之又多,就如王慕兰所写的那句“娟娟翠竹倍生姿,寒碧千竿俗可医”。古人都爱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竹子。生活中我曾经去默默地观察过竹子。它与周围的植物相比较,显现出不同的特质来,它身旁的那些杂草和荆棘,在它看来都不值得一提,生长在那嶙峋的山石之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他不需要任何的东西去点缀它和修饰它,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竹子的这种精神在我多年的紫砂创作中,所感悟出来的那种情感感悟能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
紫砂作为传统的手工艺术一直以高歌的姿态活跃在现代,相较于多个传统手工行业的日益没落甚至是消逝,紫砂行业的迅猛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紫砂有很多优越因素为人称道,比如引人注目的千姿百态的造型,引人入胜的丰富深厚的文化内蕴。无论是前者形象的表现,还是后者内蕴的表达,都源于紫砂的艺术表现手段。紫砂作品“竹(祝)寿”应用了多个艺术表现手法,技法上具有共通性与独特性,意蕴表达上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所以本文将以此为例,从上述两个方面剖析“竹(祝)寿”的艺术表现手法,希望以此个例出发进而总结一些同
紫砂壶艺术历史悠久,誉满天下,各种精美的工艺技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展现了紫砂壶的艺术品质,构成了紫砂壶创作的多元格局。“吉祥壶”以中国吉祥文化为内核,运用陶刻、贴塑等装饰工艺进行具体表现,工艺价值极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想象与祝福。
《竹段提梁》是将文化蕴涵壶中,气从形出,质从艺来。紫砂艺人将竹文化、茶文化、壶文化三者相交,使得茶壶气质清冽,造型古味,意境高远,气息绵长。
佛教文化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融合佛教文化,紫砂壶作品能够展现出宽厚、温和的中国性格。此件“兜率提梁”就是一件闪烁着佛性与智性的紫砂壶作品,创作围绕“兜率”进行艺术设计,揭示出作品的艺术个性与文化内涵。
《竹段壶》造型稳重大气,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便是有一种踏实之感。壶最上面延伸出来的枝叶使整把壶有了活力,整把壶像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大竹段。壶的壶身、壶把和壶钮则是取自竹子的一段,有的呈现弯曲状,有的自然横卧,有的笔挺直立,各种造型表现出了竹子的千姿百态。
僧帽壶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堪称紫砂器中最难的器型之一,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制壶技艺,方能很好地驾驭此壶的制作。此《僧帽》以优质紫砂泥制作,辅以古韵盎然的陶刻装饰,使得作品风格古朴,极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