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动机、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场所、体育消费以及影响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武汉市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武汉市 全民健身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业余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锻炼正是丰富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强身娱乐的重要手段,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再简单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追求精神上充实的生活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和加深朋友间的友谊,追求高度的愉悦感,因此,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13个区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以及与全民健身相关的著作
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820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98%
3.访谈法
对一部分锻炼人群及体委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在各地市、区主要锻炼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L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发现,武汉市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占28.2%,认为较重要的占57.4%,不太重要的占14.4%,这说明武汉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认识较好。
(二)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由于居民的体育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会有所差异。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按顺序依次是:强身健体(62.5%)、消遣娱乐(38.6%)、消除疲劳(28.9%)、交友(20.3%)、健身健美(16.5%)、学习技能(13.6%)等。这一结果显示武汉市居民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三)武汉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
1.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在锻炼的人群中,选择早晨进行锻炼的居民比例最大,占62.4%,其次是晚上和下午,分别是20.8%和14.1%,只有2.7%的人选择中午锻炼。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选择参加锻炼时间存在差异。
2.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武汉市居民主要集中在自家周围的公园广场(54.8%)、社区体育健身点(39.4%)、公路街道旁(28.3%)、、学校(26%)、工作单位(15.4%)等免费性健身场所,而选择在收费性健身场所锻炼的居民只有18.3%,这一方面与武汉市居民的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和体育消费观念淡薄有关,另一方面反映武汉市体育锻炼场所较少。
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武汉市居民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处于前几位的依次是:慢跑(52.4%)、散步(36.3%)、篮球(24.2%)、乒乓球(21.3%)、羽毛球(20.1%)、太极拳(15.9%)、跳绳(14.5%)、足球(12.1%)。对不同性别的居民来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慢跑、篮球、乒乓球、散步、足球、羽毛球、台球,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依次是散步、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
(四)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生活方式、体育意识等的综合反映。调查表明武汉市居民由于受经济收人水平的制约,居民在体育消费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占26%,其次是200-300元,占24.9%,300-500元之间的占23.7%,500元以上的仅有20.4%,无此消费(5%)。
(五)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无精力(43.6%),没时间(39.5%),缺乏场地器材(34.9%),无技术指导(27.9%),没兴趣(11.3%)。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较快,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压力大,没有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其次是生活琐事多,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不能科学的安排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时间也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再次,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本来就很少的锻炼场所就更显得供不应求,对于无人指导和没有兴趣参加锻炼者,要靠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来解决,此外,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人不足也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武汉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比较正确,动机明确但存在认识和参与的不一致
2.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公路街道旁、社区健身点、学校等免费性健身场所,缺乏单位组织的活动。
3.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重点还是集中在慢跑、散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动作技术简单、场地设施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上。
4.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武汉市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差有关。 5.制约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学习或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缺乏场地器材等。
(二)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全体居民都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2.希望政府部门加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改善居民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娱乐性高的健身活动,并多举办一些居民喜爱的体育竞赛活动。
3.建议社会各界人士引导和开发全市市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建立一些健身性强、消费低的健身娱乐场所。
4.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主要是加强对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形成以社区体协为骨干的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真正做到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
5.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挖掘社区体育的潜力市场,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社区体育发展之所以还很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1)政府部门还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社区体育上来,还没来得急考虑社区体育所带来的经济效应。(2)社会对社区体育指导员关注度不够,还没意识到社区体育将来会形成一种广阔的就业渠道,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杜区体育指导员就业制度的建立,让大量的体育人才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市级课题,项目编号为:2010101。
参考文献:
[1] 靳军.对新乡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
[2] 赵斌,赵焕彬.河北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
[3] 杨亚红,宋允清.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6.06.
[5] 颜天民,等.体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6] 林恬.社区体育管理含义、内容与原则的再认识[J].体育与科学.2004(2).
[7] 胡健.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4(3).
[8] 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6).
[9] 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动机、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场所、体育消费以及影响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武汉市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武汉市 全民健身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业余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锻炼正是丰富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强身娱乐的重要手段,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再简单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追求精神上充实的生活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和加深朋友间的友谊,追求高度的愉悦感,因此,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13个区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以及与全民健身相关的著作
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820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98%
3.访谈法
对一部分锻炼人群及体委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在各地市、区主要锻炼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L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发现,武汉市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占28.2%,认为较重要的占57.4%,不太重要的占14.4%,这说明武汉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认识较好。
(二)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由于居民的体育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会有所差异。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按顺序依次是:强身健体(62.5%)、消遣娱乐(38.6%)、消除疲劳(28.9%)、交友(20.3%)、健身健美(16.5%)、学习技能(13.6%)等。这一结果显示武汉市居民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三)武汉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
1.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在锻炼的人群中,选择早晨进行锻炼的居民比例最大,占62.4%,其次是晚上和下午,分别是20.8%和14.1%,只有2.7%的人选择中午锻炼。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选择参加锻炼时间存在差异。
2.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武汉市居民主要集中在自家周围的公园广场(54.8%)、社区体育健身点(39.4%)、公路街道旁(28.3%)、、学校(26%)、工作单位(15.4%)等免费性健身场所,而选择在收费性健身场所锻炼的居民只有18.3%,这一方面与武汉市居民的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和体育消费观念淡薄有关,另一方面反映武汉市体育锻炼场所较少。
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武汉市居民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处于前几位的依次是:慢跑(52.4%)、散步(36.3%)、篮球(24.2%)、乒乓球(21.3%)、羽毛球(20.1%)、太极拳(15.9%)、跳绳(14.5%)、足球(12.1%)。对不同性别的居民来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慢跑、篮球、乒乓球、散步、足球、羽毛球、台球,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依次是散步、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
(四)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生活方式、体育意识等的综合反映。调查表明武汉市居民由于受经济收人水平的制约,居民在体育消费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占26%,其次是200-300元,占24.9%,300-500元之间的占23.7%,500元以上的仅有20.4%,无此消费(5%)。
(五)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无精力(43.6%),没时间(39.5%),缺乏场地器材(34.9%),无技术指导(27.9%),没兴趣(11.3%)。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较快,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压力大,没有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其次是生活琐事多,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不能科学的安排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时间也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再次,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本来就很少的锻炼场所就更显得供不应求,对于无人指导和没有兴趣参加锻炼者,要靠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来解决,此外,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人不足也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武汉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比较正确,动机明确但存在认识和参与的不一致
2.武汉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公路街道旁、社区健身点、学校等免费性健身场所,缺乏单位组织的活动。
3.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重点还是集中在慢跑、散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动作技术简单、场地设施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上。
4.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武汉市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差有关。 5.制约武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学习或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缺乏场地器材等。
(二)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全体居民都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2.希望政府部门加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改善居民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娱乐性高的健身活动,并多举办一些居民喜爱的体育竞赛活动。
3.建议社会各界人士引导和开发全市市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建立一些健身性强、消费低的健身娱乐场所。
4.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主要是加强对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形成以社区体协为骨干的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真正做到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
5.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挖掘社区体育的潜力市场,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社区体育发展之所以还很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1)政府部门还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社区体育上来,还没来得急考虑社区体育所带来的经济效应。(2)社会对社区体育指导员关注度不够,还没意识到社区体育将来会形成一种广阔的就业渠道,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杜区体育指导员就业制度的建立,让大量的体育人才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市级课题,项目编号为:2010101。
参考文献:
[1] 靳军.对新乡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
[2] 赵斌,赵焕彬.河北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
[3] 杨亚红,宋允清.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6.06.
[5] 颜天民,等.体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6] 林恬.社区体育管理含义、内容与原则的再认识[J].体育与科学.2004(2).
[7] 胡健.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4(3).
[8] 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6).
[9] 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