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前后日本的对华政策

来源 :世界历史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法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在面对法国同盟邀请时,基于本国财政、海军以及修约等问题的考虑,选择了示好中国,婉拒法国的立场。而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转而采取两手策略,两面下注投机。一方面,在中法问题上亦步亦趋地追随英德美三国;另一方面,私下依旧在设法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此举目的在于应对战争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即如发生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或战争最终和平解决都能获利。日本政府借助中法战争,提高了本国国际地位,促进了内政外交难题的解决,加速了军备扩张的脚步。中法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次预警信号,客观上导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有所提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评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雷替曲塞灌注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9年8月到2021年06月期间收治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人(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常规处理),对照组30人(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常规处理)。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
学位
<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及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基于自身利益,提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各种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期,墨家、道家思想占据优势地位,到战国后期,墨家式微,法家、道家和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秦汉统一之
期刊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意识形态组成部分之一的乐舞理论,对于前代各家乐舞观点采长补短,形成一种融会各家各派思想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论述汉代的乐舞理论,即乐以言情、郑乐胜雅、舞以尽意、礼乐互补、雅俗共赏、推崇雅乐、穷尽物态六种乐舞理论,并以汉代的舞蹈史实作为乐舞理论的表现特征加以佐证。后通过汉代开放包容的学理氛围反思当下艺术学术界的个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6—2021-0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标本取出方法分为NOSES组和小切口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检测手术前后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肠功能水平,依据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
期刊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法战争前期,台湾几乎从日本舆论的视野中消失。法军炮击基隆后,《朝日新闻》对台湾的关注骤然升级。该报不断跟踪报道基隆淡水等地的战况,并质疑法国对台湾的封锁。日本舆论普遍担忧法国可能长期侵占台
期刊
《论语》呈现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其尽善尽美的审美之境以及以仁为基调的“诗”“礼”“乐”育人思想对小学美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小学阶段重视美育的开展对小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些学校仍存在对美育认识狭隘、美育内容教育性缺失、“诗”“乐”育美过程浮于表面、美育环境设置不当等问题。《论语》中的美育思想在树立内外兼修的美育观念,以“诗”塑“美”、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以“乐”吟
期刊
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日两国的关系在不断冲突与交融之中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更新、进化的古代中国人的日本观。古代中国人的日本观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且十分稚嫩,到隋唐时期便已日趋成熟。其后虽经历了宋元时期的波折,中日一度断交,中国人的日本观陷入停滞,但在有明一代,随着中日复交、倭乱、战争,中国人的对日研究兴致空前高涨,其
学位
报纸
在“通中外,达新知”的语境中,报刊对清季外交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晚清外交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纪泽在中法战争前夕,以欧洲报刊为线索,管窥法国政府,以打探情报。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探知法国权力结构,新闻界、公众与政府之间互相制约。借助这一特性,曾纪泽拉拢《泰晤士报》,开展了一场以舆论外交为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也是晚清驻外公使发动的最早公共外交活动之一。曾纪泽以“公开秘闻”为策略,与《泰晤士报》等欧
期刊
针对英国“中国学者”蓝诗玲等所提出的历史上本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系由20世纪20年代以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意识形态构建而成等观点,论文从中国历史文献的战争命名法、19世纪中期历史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性质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和评价等层面,批驳其观点的荒谬,揭示其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偏见与无知,呼吁中外史学界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共同努力,澄清错误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