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丙辰教授从脾胃论治小儿目劄症经验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小儿目劄症发病者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多诊为小儿抽动秽语症,目前尚无显效治疗方案。卢丙辰教授从脾胃着手,辅以调肝,治疗小儿目劄症,收效颇佳。
  【关键词】目劄症;小儿;脾胃论治;健脾和胃熄风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37-02
  Abstract:
  Keywords:
  目劄症是以眼睑眨动次数频繁,眼睑不停开合为主症,常伴有揉眼揉眉,皱鼻,弄舌,啃噬指甲,咬舌尖,或伴有眼赤,多眵等临床表现症候[1]。该症的描述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札也。”而《审视瑶函》其指出病因病机因“肝有风”或“胆经风热”[2]。肝生风从何来,谓小儿平素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气血亏虚,血虚而生风。因此,治疗小儿目劄症理应从治脾胃着手,以熄肝风,健脾胃,消积食,升清阳为法。
  脾胃在肺、肾之间,居于中州,为上下之枢纽。小儿积食,脾胃健运,脾气之清阳不升,胃气之浊阴不降。故脾之轻清之气不能濡养目窍,胃之糟粕之浊不下反升,致目连眨。
  卢丙辰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眼科临床,亦当注重调理脾胃。如《兰室秘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从中可知,眼疾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3]。所以,从调理脾胃治疗眼疾是不容忽视的。临床遇目劄症之患儿,多以健脾之方加减化裁,辨证用之,现总结如下。
  1验案举例
  患儿许某,男,13岁,主诉双眼不自主眨动5年余,伴右眼角赤烂1周,2016年2月27日初诊。自2011年至今双眼频频眨动,伴大便溏,夹杂食物残渣1年余。初始家长未予以重视,后眨动愈加频繁,患儿不时皱眉,吸鼻,遂至医院诊治,诊以“小儿抽动秽语症”,西医给予药物氟哌啶醇、硫必利片口服,并辅以心理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此后,曾至多家西医院治疗,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刻诊:双眼眼睑不自主连连开阖,右眼睑缘赤烂,白睛红赤,皱眉,努唇,纳眠可,小便调,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数稍弦。辨证为脾胃湿热兼肝郁生风证。治以健脾燥湿疏肝,熄风明目。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炒麦芽15g,焦神曲15g,炒山楂15g,炒白芍30g,五味子10g,炒山药10g,枸杞10g,夏枯草10g,青箱子10g,天麻15g,钩藤15g,蜈蚣3条,砂仁10g(后下),山茱萸10g,黄芩6g,黄连3g,甘草10g。15剂,水煎服,日2次,每次300mL,早晚温服。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点右眼,以治疗右眼白睛红赤。半月后复诊,仍目劄,阴天甚,舌尖红被咬破,胃脘压痛,舌红,脉沉滑。前方去五味子,山药,枸杞,山茱萸,加牵牛子6g,槟榔10g,莪术10g,淡竹叶10g,莲子心6g。1月后复诊,眨眼次数减少,伴随症状明显减轻,舌淡红,脉沉。易方保和丸加蜈蚣4条,乌梅10g,僵蚕10g,服15剂。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告知目劄已痊愈,诸症悉除。
  按语:患儿有便溏病史1年,据舌脉之象辨为脾胃湿热兼肝郁生风之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亏虚,纳运失司,方用四君子汤,保和丸加减意在健脾和胃,复少阴脾升,阳明胃降之机[4]。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炒白芍,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敛厥阴肝木;夏枯草,枸杞,青箱子清肝明目;天麻,钩藤,蜈蚣,僵蚕平肝通络。舌尖红,加淡竹叶,莲子心清心火;胃脘痛,加牵牛子,槟榔,莪术消积止痛。脾性喜燥恶湿,若湿热困脾,则变生诸症[5]。肝木乘脾土之虚而克之,引动肝风,故患儿有目连眨,皱眉,努唇之抽动。肝有风为标,脾胃弱为本,标本兼治,方能奏功。
  患者仝某,女,6岁,主诉双眼频繁眨动3月余,2016年4月23日初诊。测眼压:右眼25mmHg,左眼27mmHg。刻诊:双眼睑频频眨动,伴用力挤眼,吸鼻,黑睛有细小星翳,手心热,咳嗽伴有少量黄白色黏痰,发热,咽痛,平素喜肉食,油炸食品,纳少,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数。辨证为脾胃积热兼风热犯表证,治以健脾清热,辛凉解表。方用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炒麦芽10g,槟榔6g,炒牵牛子6g,莪术3g,天麻6g,钩藤6g,僵蚕6g,蜈蚣1条,夏枯草6g,白蒺藜6g,升麻6g,桔梗10g,防风6g,甘草3g。考虑患儿年幼,依从性较差,取颗粒剂,10剂,水冲服,日2次,每次200mL,早晚温服。10天后复诊,测眼压:右眼 21mmHg,左眼 24mmHg。咳嗽,咯痰,发热,咽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胞睑眨动次数减少,星翳渐消,手心热改善,纳食有增。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脉弱。前方去桔梗加竹叶6g,车前子10g,葛根10g,地龙10g,取10剂。三诊:目劄症基本痊愈,目翳消退,舌质红,脉沉滑,前方去莪术,加青箱子10g,谷精草6g,以巩固疗效。
  按语:患儿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依舌苔脉象辨为脾胃积热兼风热犯表之证。方中焦三仙健脾和胃;槟榔、炒牵牛子,莪术消胃中积食;天麻、钩藤、僵蚕、蜈蚣、地龙熄风止痉,清热平肝;升麻、葛根、防风、桔梗祛风解表退热,宣肺利咽祛痰;竹叶、车前子淡渗利湿,以图降眼压之功;夏枯草、青箱子、谷精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胃中食积,阳明郁热,脾胃枢转无力,阳明不降,郁热外散,故可见手心脚热之症。郁热则是由阳明不降而生,或外散不能,而成抽动。治以调理脾胃为主,兼清热之法。
  2讨论
  小儿目劄症目前西医临床将其归为“小儿秽语抽动症”范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眨眼、努嘴、点头、伸舌、表情古怪、喉中出声、面部肌肉抽动等。”并将其诱因归于精神、心理、饮食、家庭、父母等因素。若因精神心理,父母因素引起者,应进行心理支持、认知和行为治疗[6]。从而调整家庭系统,积极去除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病情恢复不利的不良因素。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为控制症状。最常用的药物是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如氟哌啶醇、泰必利,以控制抽搐症状。但副作用也较明显。中医治疗此症大多以“肝风”立论,治以“平肝熄风”或“滋水涵木”为主。然而究其根源,肝风的一系列表现为脾胃受损所致。多数患儿体质较差,平素易感冒,伴手脚心热表现。饮食方面嗜肉食,加之平时过食肥甘厚味而酿生痰浊,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7]。脾虚湿气不化而“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或直接成“木郁生风”之象。治疗上从脾胃着手,按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原则对本病进行病因,证候分型,四诊合参。
  3结语
  卢丙辰教授在诊治过程中,重视脉诊及辨证用药。如《难经·六十一难》云:“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通过切脉,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的盛衰,也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从而确定治疗方法。五轮八廓之中,内外虚实之际,天时人事之间,变化药方之法,应剖析明透。这强调了辨证用药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劄症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之故。卢丙辰教授常告诫,慢性眼病,夹杂掺和在所难免,辨证论治难囿一隅,主次矛盾常多转化,随机遣方不可拘泥。但病情若相对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守方勿替,亦不悖乎辨证论治。有方有守,即慢性眼病的治疗,不但有方,还要守方。故患者每来复诊,只在前方基础上加减数味,终获良效[8]。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改善患儿体质[9],祛除病因,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治疗过程当中应注意依病情变化而调整药物,症状控制后可用扶正固本法以巩固疗效,通过调整阴阳,标本兼治,以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0-111.
  [2]傅仁宇.审视瑶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9-170.
  [3]梁跃华.小儿目劄与脾胃的关系辨析[J].陕西中医,2003,24(6):565-566.
  [4]金靖宇.健脾柔肝治疗小儿目眨9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39.
  [5]马远东,高军.辨证治疗儿童目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0):33-34.
  [6]林静兰,王忻,李雪梅.自拟健脾祛风汤治疗儿童目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4):96-97.
  [7]陈乃杨.清肝熄风、健脾杀虫法治疗小儿目劄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05):15.
  [8]张少聪,林素财.浅析用药繁简当以切中病机为宜[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7(02):55.
  [9]雷春燕,张一迎,张夏玲,等.中药治疗小儿目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5(02):762-763.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对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浆糖类抗原(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温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NT-proBNP、CTnT、CA125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T-proBNP、CTn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承山、中髎、下髎穴埋针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缓解寻求可行性方法。方法:选取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胶囊镇痛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清铃”牌揿针进行贴压镇痛;体内留针24h,每日治療1次,同时嘱患者不定时按压所贴穴位,术后1~5日每天记录患者排便和换药时的疼痛程度
期刊
【摘 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以辨寒热虚实,分型进行论治,内外并治,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带下过多;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072-0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1]。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
期刊
【摘 要】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继承中医药传统,保持和发挥本单位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冬梅教授从事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工作近二十年,对临床应用安全、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按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有关规定,在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制剂稳定性、药效学和毒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研究,保证了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发,填补了中成药在应用方面的不足,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同时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采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对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化瘀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胃黏膜MTL及VI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VI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RP、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期刊
【摘 要】 通过查阅文献,对辣木籽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分析及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辣木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多酚、多糖、生物碱和皂苷等成分。其药理作用也十分广泛,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血糖血脂、护肝、护肤等功效。文章对辣木籽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辣木籽药理作用机制提供支撑与借鉴。  【关键词】 辣木籽;化学成分;提取;药理作用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胶原型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维药野西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机制。方法:构建II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维药野西瓜治疗前后CIA大鼠足踝肿胀程度及踝关节组织病理的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维药野西瓜可有效缓解CIA大鼠关节的肿胀情况,减缓组织炎症发展;药物作用2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扶阳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手段。方法:以扶阳理论为基础,结合彭江云教授应用扶阳法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参考各中医学者应用扶阳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报告,从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分析。结果:彭江云教授认为“肾亏督寒”为本病关键病机,治疗以补肾强督为主要原则。经分析各中医学者文献报道及结合彭江云教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6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改善患儿的饮食习惯,同时给予健脾开胃药物口服,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7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