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作品《天圆地方》艺术构建中的哲思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呈现于传统建筑设计、货币样式与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体现着中国的和谐精神.《天圆地方》这件紫砂壶作品以艺术化、立体化的方式表“天圆地方”之型,浓缩了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彰显了紫砂壶艺术对内涵的把握,在为人们提供艺术享受的同时揭示了紫砂壶艺术在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征.
其他文献
在紫砂壶艺术中,人们直接获得的是审美体验,更期寻找到情感的关联和深邃的思想,所以文化、精神、品格等就是紫砂壶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在构成要素.《岁寒三友》紫砂壶以形象、精美的艺术设计完成的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塑造,作品旨在通过生动的“三友”姿态使人们能够更为直接地感知作品的内涵和紫砂壶艺术对精神品格的重视.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的省份,是以壮族和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合的多民族地区,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像壮族的铜鼓文化、瑶族的盘王节、京族的独弦琴文化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与底蕴.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文化艺术产业也面临各种挑战.如何“讲好”传统民间艺术的故事,传播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文化艺术使者”的首要任务.而交互艺术是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产物,有着智能化、立体化、互动化等多维沉浸式的呈现特点,将此优势应用到民间艺术领域,有望推动民间艺术更加全面、有效地展示与宣传,甚至捕捉民间艺术不同维度的艺术潜质.本文
每一件紫砂壶作品都以精美的工艺设计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或美好的寓意等,这是紫砂壶艺术能够活跃至今的重要的内在原因.“马到成功”一壶的主题带有中国传统的吉祥韵味,创作者在艺术设计中力求生动和华美,通过视觉效果让人们直接感知到作品的美好寓意,展示了紫砂壶艺术对中国传统吉祥元素的融入与发挥.
意境是中国传统审美体系中独特且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秦峰》这件紫砂壶作品通过泥料、造型与装饰三部分之间的配合,展现了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特征,构成了诗意盎然的立体艺术图景,包含了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的独特情致.本文从工艺与诗意两个维度对此壶进行分析,揭示了作品的审美意境.
任何一件钧瓷作品都不应该泛谈美与不美,因为它是基于不同的消费对象而言的,造物设计的目的 就是为消费者创造出美、用相宜的钧瓷作品.
“六方笔筒”山水融其身,阳刚的造型加上多情的祖国山水,汇织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整个笔筒高耸、坚挺,刚中带柔.壶上铭文有骨,有气,有精神,入行云流水,充满了精、气、神.整个作品六面,面面阳刚,有大将风度,为不可多得的佳器.
紫砂壶艺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带给人们持久的艺术享受,并非单纯依靠精美的工艺和优良的实用性能,更需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作为支撑.《春水谣》这件作品以春景入题,通过巧妙的工艺设计融合多种春景元素,构成了一幅恬淡自然、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本文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读了其中的诗画意境,以此揭示紫砂壶艺术的工艺特征与意境追求.
宜兴的均陶有着十分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对中国自古以来的吉祥文化的表现上,显示出强大的适应性,陶艺之美通过堆花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本文就作品“凤戏牡丹”来谈一谈均陶创作中对传统吉祥文化的呈现.
“菱花掇只”紫砂壶融合“菱花”与“掇只”两种紫砂壶经典款式成型,集紫砂壶圆器与筋纹器特征于一体,具有多元的审美效果和历史的、经典的艺术价值.本文从“菱花”与“掇只”两款壶型的特征入手,进而探究两者在此壶中融合的方式,对作品的艺术美感进行论述,揭示了经典款式对紫砂壶创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对于紫砂壶艺术来说缺一不可,是保证紫砂壶艺术历久弥新的重要动力.“合盛”紫砂壶在款式上属于光器一类,在造型上属于四方壶一类,简练的艺术设计体现出紫砂壶创作的诸多工艺特征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并具有深远的寓意,呼应了中华民族亘古未变的和谐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