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学是否有效”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但许多教师只从“教”的角度切入,在教学实施层面探讨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较少从“学”的方面去思考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行为,不应忽视对“学”的研究。以下将通过教学实例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习主体,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有效教学研究要关注学习主体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关注自己的学生,只是关注角度和程度有所不同。有一次,我听了一节一年级语文课,这节课从头至尾只是让学生读书。教师关注了读的形式,却没有关注学生学的需要。“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没有错,问题是要摸索在学生“读正确”后,还要教会他们该怎样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所教往往是学生早已熟知的东西,而教师对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却心中无数。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2.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外,还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人教实验版五年级教材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课文,不少老师上课时,喜欢抓住“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这个重点句,带着学生感受体会德国小镇景色的“奇丽”和日耳曼民族的“奇特”,在相关句子的理解上花去不少时间。其实,细读课文就会发现,五年级学生是可以读懂这部分内容的,并不需要教师带着他们把这两段文字读得滚瓜烂熟,品得细细碎碎。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们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然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兴趣会发生变化。低年级的兴趣点到了高年级就不是那回事了。因此,对于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手段,也应随学生兴趣的改变而调整。如低年级学生对什么都好奇,认知欲望最强烈,他们渴望识字,识字量的增加可以使他们阅读更多内容,了解更多东西。
  
  二、有效教学研究要关注学习内容
  
  语文教学要姓“语”,不能得“意”忘“言”,这是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学者们不断强调的语文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移到语言运用中。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重视语言训练,仿说仿写,填空补白,确实也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其训练内容的很肤浅,达不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有效教学的研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
  1.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教师关注文本表达的语言形式,把一些比较特殊的词语和句子抽取出来进行说词和写句的训练,这些做法是好的,也符合语文学习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对语言训练理解的低层次化现象。低年级教材中的语言比较浅显,语言形式不复杂,教师容易发现并进行训练。但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训练如果像还低年段学习一般,那么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形式的水平就得不到提高。
  2.关注学生的语言现象。除了教材课文中的语言学习外,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语言现象,同样是需要挖掘的学习内容。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指导学生言语表述和语言表达规范时,总能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说话和写作中的语言现象,及时进行诊断和诊治,把课堂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一,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收获良多。要达到贾老师的功力需不断修炼,但应该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多停留在“好”、“不好”或“对”、“不对”等表浅的评价上,没有对语言问题进行诊治。
  
  三、有效教学研究要关注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获得方法,并用方法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就需要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学习经历与经验是他们获得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1. 关注方法的延续性。有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当学生学习表现不够好的时候,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埋怨学生上一任的教师没教好,特别是没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种埋怨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方法的学习是有延续性的。
  有位教师在上《军神》第一课时,先教学生学习生字,但教学形式和方法与一二年级学习没多大区别,教师还是采用创设过关情境,带着学生过读音关、字形关、词语关、句子关,最后进入课文的学习等教学方法,从生字开始到真正接触文本,花了近半小时。
  这个状况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高年级的生字学习与低年段的生字学习有什么不同呢?起码在方法上应该不同。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要注意识字方法的延续和更新,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方法上。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就该在识字学习中渗透一些字或词的来源、本义、引申义和多义指向的指导,使识字学习带点中国文化的气息,从中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关注方法的具体化。很多学生知方法而不会用方法,学习方法成了学生口中的一个“词汇”,不能用到实处,推动其学习的进程。如“找关键词句”,学生在课文中怎样找?找哪个句子才是关键句?什么词才是关键词?找出来后如何去理解体会其意思?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具体细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经历中运用并转为经验,才能明白“找关键词句”理解的方法如何用。
  从以上实例中可看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需要深入到“教”与“学”的实质中,特别应该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去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习体验,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使有效教学研究落到实处。
  (河北省涿州市孙庄中心校)
其他文献
初中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第一批国家级试验区的初中生已毕业。回首课改的路程,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和教学要求等都能清晰陈述,但涉及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怎样才能走出困惑,让课改真正落到实处,本人有一点体会,敬请同行斧正。  一、从灵魂深处树立教学新理念,重建课堂教学  本次课改的宗旨在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化学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训练    观察就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变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决一
期刊
纵观教师平时的作业,机械简单的作业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教师应当努力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
与旧教材相比,初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  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
期刊
掌握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有界性来求得一些三角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其本质上是对含有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求最值,因此,求函数最值得方法都能适用.当然还其他特殊的方法.三角函数的最值都是在限定区间上取得的,因而要特别注意题设中所给的区间.求三角函数最值时,一般要进行一些代数变换和三角变换,要注意函数有意义的条件、弦函数的有界性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一崭新的课程目标,实现语文课程全方位的改革呢?笔者想到了网络这一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工具。那么,如何发挥网络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最苦恼的是:内容多,时间紧。稍不留神,满堂贯,铺天盖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厌烦,且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这就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优化。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老极其精辟地阐述了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善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拿所得到的知识教人,最重要的是拿怎样得到知识的方法教人,让学生有自学的能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为了克服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能力,提高英语水平,英语语感的培养显得格外的重要。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含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觉、语意感觉、语言感情色彩的感觉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法规则的经验和领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用英语表达时,适当穿插一两句谚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谚语的语句精辟,表达生动,读时容易上口,读后回味无穷,不易忘记,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Friendship first,competation second.(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生很容易记住feiendship 和competation这两个词。通过掌握Don’t tro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行为要变,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而对于如何去改、怎样去变、变成什么样尚不甚了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形态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就需要教师重新明确自身的能力定位,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课堂掌控能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策略 掌控能力    一、课堂掌控能力概述   论及课堂教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