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夫人”的军旅人生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玲很安静,这种性格与她的演员身份有些水火不容,以至于这位在一百多部影视剧和舞台节目中成功塑造了大大小小角色的实力派明星,在百度上还难以找到踪影。认识田玲的人都夸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好演员,田玲自己却说:“算不上有才艺,什么都会一点,全是在部队的舞台上练就的。”
  晒晒田玲的角色,你会发出与我同样的惊叹:电视剧《武林外传》中那个讲一口颇具喜感的唐山话,贪财、嫉妒、工于心计、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万利当铺老板娘一一钱夫人;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里,革命小将朱一刀被评为抗日英雄戴上大红花那天,于山路途中勾引朱一刀的女人岳秀英,以及《幸福像花儿一样》中的林指导员、《光荣岁月》中的奕胜、《走天山的女人》中的曲秀、《苏菲的供词》中的崔玉凤、《鉴证英雄》中的秦朗、《马文的战争》中黄小芬等等,在田玲饰演过的角色中,年龄跨度最大的是从14岁演到70多岁。
  1986年底,14岁的田玲因善长跳舞,被南京军区某师特招入伍,成为师业余演出队的一名舞蹈演员。不久,尚是少年军人的田玲调到了北方的军营,来北京军区某部演出队。那时的田玲什么都好学,对什么都感兴趣。
  有一天,田玲突然发现队里有一套爵士鼓,她便找到队长,问:“这鼓有人用吗?”队长说:“打爵士鼓的人去年就退伍回家了,这鼓一直躺在这儿睡大觉呢。”
  “我想学行吗?”田玲用期盼的目光看着队长。队长笑着说:“你一个女孩子学打爵士鼓?北京军区还没一个女兵打爵士鼓的呢!”
  田玲没再说什么了,但她的心里还是不服气:“女孩子怎么了?凭什么就不行?”
  时隔不久,队里安排田玲到歌舞团学习报幕。没想到,学报幕问隙,田玲一有空,就往乐队跑,看爵士鼓手练习。打爵士鼓的战老师,见这个女孩子看得这么入迷,就问田玲:“你怎么这么喜欢看人家打鼓啊?想学?”
  “我很想学打鼓,我就不信男的能做的事,我们女的就不能做!”田玲好像憋了一口气似的,当着老师的面全发泄出来了。
  战老师笑笑,心想这个小女兵很可爱,主动教田玲学起了爵士鼓:“想打好爵士鼓,基本功非常重要,只要你不怕苦就行!”
  “只要您肯教我,吃再大的苦我也不怕,就是脱一层皮我也心甘情愿。”田玲说,“我可以给您写保证书!”这句话一下子逗笑了战老师。
  从那一天起,田玲白天学习报幕,晚上和业余时问学打爵士鼓。一开始战老师只让她每天像和尚敲木鱼似的在鼓垫上敲打,练习基本功。为了提高技艺,老师在鼓垫上用粉笔画了个鸡蛋大的红圈,如打出圈外,就要罚一百次。战老师说到做到,只要田玲有“越轨”行为,老师立马叫停:“罚100下。一、二、三……”少一个都不行,因为老师在旁边数数。
  有一天,田玲看老师还没有来,实在无法忍受这枯燥、单调的练习,偷偷地在爵士鼓上敲了起来。突然,战老师出现在她面前:“没学会走就想跑,怕苦就别练了!”田玲低头不语。
  战老师耐心地对田玲讲:“基本功没练好就上鼓,一旦练斜了,再纠正也就难了。”从那次以后,田玲再也没敢越雷池半步,天天在无声的鼓垫上苦练。手腕酸了、胳膊肿了,全然不顾。
  部队礼堂灯火通明,春节文艺演出拉开了帷幕。突然问,一阵爵士鼓声响彻礼堂。人们惊喜:“我们白己的鼓手!”“打鼓的是跳舞的田玲!”“真不简单!”官兵们赞不绝口。只见田玲左槌起,右槌落,一起一落,节奏明快。突然一下她失手了,一只鼓槌飞到舞台中间,观众们惊呼起来,只见田玲闪电一般又抄起一只鼓槌,鼓乐衔接得天衣无缝。这偶尔的失误、巧妙的补救,赢来了台下一片笑声,接着又是掌声。田玲从小就登台演出,还是头一次听到如此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得流泪了。
  从此田玲的鼓声响彻海防、哨卡,乡村城镇,军营内外,成为远近闻名的爵士鼓手,她也因此成为北京军区历史上第一位女爵士鼓手。后来她又刻苦学习相声艺术,专门拜师,活跃在舞台上,为战士们送去欢乐,并且成为北京军区第一位女相声演员。
  1990年,田玲所在部队组织演出,开展送文艺到基层活动。演出途中遭遇车祸,田玲乘坐的车被严重追尾,她的腰椎、颈椎都不同程度地被撞伤。因为当时年轻,她没有当回事,还参与了救援,第二天又若无其事地投身到慰问演出之中。由于这次受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一变天都能疼痛很长时问,严重的时候只能卧床休息。
  1990年年终,部队决定年度工作表彰大会之后,演出队要组织一场文艺演出。从接受任务到演出,仅有3天时问。演出队队长犯难了,有几个战士休假,无法赶回来。主持人不在位,田玲说:“我来顶替吧。”女声独唱还少一个,田玲说:“我唱一首吧。”田玲这么一表态,队长乐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田玲也笑了:“能让我多干,我乐意!”
  那天晚会如果说是田玲的专场有些夸张,但几乎每一个节目都有她参与,战士们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作为“台柱子”的田玲心里像喝饱了蜂蜜水一样甜丝丝的。不知从哪个节目开始,田玲忽然感到剧烈的腹痛,额头上汗像雨点儿似的砸在台面上。战友们喊来了队长:“田玲,你怎么啦?”
  “我有点儿不舒服,突然肚子疼。不过队长放心,我能坚持!”
  当最后一曲合唱结束后,部队领导们上台接见演职人员,田玲突然倒在了舞台上,台上台下顿时乱成一片。
  “田玲怎么了?”
  演出队长带着哭腔告诉领导:“她是累的!”
  那一次,田玲因为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进医院。手术室外,医生带着责备的口气跟队长说:“这病也能拖的?拖到阑尾穿孔就危险了,知道吗?”
  199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从小带着田玲长大的姥姥突然离世,听到噩耗,田玲感觉眼前的那片天一下塌了下来。
  站在台上笑对观众,那是一个演员的常态。但那天泼洒在舞台上的欢声笑语,田玲终生难忘。台上台下一片欢乐的气氛,几公里外就是她的家,姥姥在等着外孙女回去见自己最后一面。
  演出结束,田玲回到家,跪在姥姥灵前,泪水一串串砸在地上,铮铮有声——那是一个年轻军人的泪。
  田玲对部队、对军装有着特殊的眷恋。在自己的婚礼上,田玲只准备了两套服装,一套是婚纱,另一套就是她离开部队时的最后一套军装。当作为新娘的田玲穿着一身阔别多年的戎装英姿飒爽地亮相时,从天南海北赶来参加婚礼的20年前的老战友们泪如泉涌。虽然离开了军营,但田玲的军旅情缘却怎么都割舍不断。刚转业离开部队那两年,她一看到军人、军装,心里面就会痛,真真切切的痛。记得在办理转业手续的时候,田玲还曾经问过领导,:“以后我的党费往哪儿交啊?”从小在部队里长大,习惯了有组织的生活,离开了部队,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如今田玲常说:“军旅生涯20年,依然留恋那身军装!”
  后来,结婚生子、事业有成的田玲终于有机会随同当年的300多名战友回到军旅“娘家”解放军南京军区某部,重温20年前初当娃娃兵时的军营生活,与战士们共度“八一”建军节。
  重回老部队,田玲见到了昔日与自己摸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演出的战友。在大礼堂,来自北京、上海、江西、安徽、新疆等地的战友欢聚一堂,虽然已20年未见面,但战友们都认出了田玲——这个当初的小妹妹饰演的一个个角色,让战友们如数家珍。
  此次军旅之行让田玲非常激动和兴奋。因为那里是她“梦开始的地方”——既是她军旅生活的开始,也是她演艺生涯的开始。“我永远都忘不了部队给我的教育,忘不了战友情。”田玲说。
  在《解放军生活》杂志组织的边海防慰问演出小分队中,田玲绝对是个多面手——台上能演能说又能唱,台下联络演员、组织观众,俨然一副主持人兼现场执行导演的架势。
  脱下军装的田玲活得多姿多彩,结婚生子之后不但复出演戏,而且还开办了自己的演艺公司,事业如火如荼。可一收到《解放军生活》的邀请,田玲二话不说便提上行囊加入小分队。田玲说:“只要娘家需要,我随时随地都愿意回来!”
其他文献
伴随着高昂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沈阳军区领导把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奖章,郑重地挂在数十名从西非大陆凯旋的官兵挺起的胸膛上。  勋章与奖章交错,泪光与荧光辉映。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表彰大会颁奖现场,回放着395名维和官兵试剑沙场、不惧生死的动人故事,在维和部队蓝色的旗帜上镌刻下中国军人光辉的业绩。面水背沙的千年古城加奥,就是赴马里维和部队承担中国责任的大本营——  背负的是重托,履行的是使命  铁翼飞
期刊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至1964年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1614位开国将领身经百战,是人民军队的开拓者和共和国的奠基人。这一次,我们有幸接连拜访了“红军博士”涂通今、“百岁支书”魏国运和“兵站将军”方震三位已逾百龄的老将军,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晚年生活。  “红军博士”涂通今:勤学豁达是为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灿烂的将星谱上不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名将,高级知识分子却屈指可数。然而涂通今正是一位“博
期刊
[这样的我]  我是一个乐天派,喜欢用微笑去面对所有的困难。大家都说我是班里的“向日葵”,即便是再艰苦困难的训练,我也会用两个浅浅的酒窝伴着大家度过。训练时我可是个较真的人,一旦心中有个目标,立刻转为不迭目的誓不罢休模式。这不,今年的“爱军精武标兵”我已然志在必得。  [魅力评语]  真诚、豪爽的“山东大囡”每天都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你自己心中有棵“向日葵”,殊不知你早已成为大家心中的“向日葵”!
期刊
[这样的我]  从小听着《绿军装的梦》长大,走上舞台最爱唱的是《血染的风采》。声乐表演毕业的我,走出了校园,穿上军装,圆了军旅梦。来到神秘的第二炮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文艺女兵。我要唱出军营“好声音”,为战友带去快乐,放飞自己军中的“百灵鸟”之梦。  [魅力评语]  嘴角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基层战士口中的“百灵鸟”。入伍3年来,每逢节日,你几乎都在奔波的路上,走班排、上哨所,颠簸几千公里,先后10余
期刊
他是强将,入伍5年,两次荣立二等功,先后受到济南军区和四总部表彰。  他善育精兵,在他带领的小分队里先后2人荣立二等功、8人荣立三等功。  他叫刘瑞栋,济南军区某要塞区两柄侦察队副教导员,一个从聊城大学走出来的国防生干部。  隔行与隔山  在刘瑞栋的家乡山东省临朐县。曾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陈毅元帅、粟裕大将曾在此战斗过。  2003年7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刘瑞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校。然而却
期刊
西北戈壁,硝烟弥漫。  清晨,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侦察机、预警机、歼击机便迫不及待地呼啸升空,“红蓝”对抗一触即发。  戈壁深处,一部迷彩伪装的雷达天线傲然挺立,全速飞转。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的操纵班长、中士张柳峻瞪大双眼,犀利的目光紧紧锁定雷达屏幕,搜寻着“敌机”的蛛丝马迹……  比醉氧更令人沉醉的事  走下5374米的海拔高度、走进空军信息化演兵场,比醉氧更令张柳峻沉醉的是浓浓的实战
期刊
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成林,林影与沙漠点缀着自然的美丽;同样是在这片大漠戈壁之上,一支部队每年在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中演绎着忠诚与坚守的故事。  大漠戈壁,胡杨骆驼,长河孤烟……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游者印象”。冬夏交替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年均不足40毫米的降水量、8万多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这是额济纳的“现实代码”。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群如沙砾般默默无闻的森林兵扎根荒漠29载,用信念和
期刊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枪响之后,10个挂在凤尾竹上的啤酒瓶全部炸开。一名身着迷彩服的中尉从掩体里跃出,瞬间消失在密林丛中,不到5分钟就把一个蓝军的“舌头”给抓了回来。  看上去虎背熊腰、虎劲十足的中尉,就是被云南边防某团官兵誉为“虎连长”的佤族连长王永军。  ”丛林猛虎“猛如虎  王永军宿舍墙上,一直挂着一副拳击手套。入伍12年,这副手套就陪了他12年。入伍前,曾在云南省农民运动会上获得散打
期刊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隆冬时节东北气候的最大特点。然而就在这滴水成冰、0可气成霜的数九严寒时节,第十六集团军却把所属部队拉至山地、林海、平原,借着严寒磨砺精兵,检验装备,锤炼部队。新年伊始,请看勇士部队风雪冬训练精兵。  电台受寒,电池寿命缩短,合成营突然失去联系;大雪封路,轮式车辆受阻,部队未按时完成集结;电磁干扰,热感应侦察识破我防护伪装……置身网络训练中心,键盘声此起
期刊
咬住牙、拿出军人的血性向上攀爬,走出谷底便又是一个高峰,人生就又多了一道风景。  我是看着英雄的电影,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从军报国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理想。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我申请参军,经组织安排到了陆军第某旅,圆了我儿时的英雄梦。  1994年7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学员来到教导队。那些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数不多,大学毕业还去参军的人就更少了。在当时官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军营里,我这个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