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贵州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存在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贵州综合性大学及专业学院中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1786名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全国成人常模在强迫等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外向维度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新形势下现如今95后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贫困的心理状态,在物质上给予的同时,要从精神上培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强迫;抑郁;对策
贵州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民族,占全省总人口36.11%[1]。贵州的山川纵横交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中,在其独特的精神文化熏陶下,形成了少数民族个体的心理性格。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利,高等教育的普及,资助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走出大山,到位于大城市的大学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既要承受经济的压力,又要承受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及社会环境改变的冲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更加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发展,走进校园,都将会面临新的问题。所以,了解贵州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贵州综合性大学及专业学院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共1925名,发出问卷1925份,收回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收回率92.77%。其中,符合课题纳入条件为834份。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例,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450名,分成二组,实验组266名与对照组184名,在实验组266人中,男生104人,女生162人,苗族61人,布依族26人,壮族18人,彝族13人,回族7人,藏族4人,满族7人,蒙古族6人。
2.测评工具
(1)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设计完成,内容涉及所在地、收入来源、家庭环境、学习状况、奖学金、日常生活、个人情感等方面。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
(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该问卷包含4个量表,E(内外向)、N(稳定性)、P(精神质)、L(掩饰)。
3.方法测试前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及评分计算标准,将问卷发给学生填写,完成后收回。对于实验组采用的干预手段有:专家讲座,团体辅导,放松,个别咨询,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4.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1.测试结果
采用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SCL-90、艾森克人格对参加调研的1925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符合课题纳入条件的为834份,把此次测试的2个量表与全国常模[2]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症状自评量表显示
SCL-90各症状因子中,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全国成人常模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躯体、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常模,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一。
因子 少数民族贫困生(n=266) 全国成人常模 P值
躯体化 1.54±0.53 1.37±0.48 0.287
强迫症 2.23±0.65 1.62±0.58 0.037
人际敏感 2.24±0.60 1.65±0.51 0.048
抑郁 1.83±0.63 1.50±0.59 0.043
焦虑 1.75±0.57 1.39±0.43 0.123
敌对 1.71±0.66 1.48±0.56 0.265
恐怖 1.71±0.76 1.23±0.41 0.102
偏执 1.68±0.58 1.43±0.57 0.234
精神病性 1.64±0.46 1.29±0.42 0.099
(2)艾森克人格问卷显示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四个量表分别计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全国常模在E维度、N维度、P维度和L维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二。
组别 例数 E N P L
男 104 6.68±3.67 16.72±5.16 12.57±4.21 6.92±3.87
常模 153 11.39±4.78 11.49±4.80 8.36±3.65 11.26±4.16
P值 0.042 0.049 0.047 0.045
组别 例数 E N P L
女 162 7.52±3.87 16.92±5.41 13.63±4.52 7.01±3.92
常模 153 12.39±4.78 11.49±4.80 8.36±3.65 11.26±4.16
P值 0.041 0.048 0.025 0.049
2.干预后结果
对实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突出问题学生的个别咨询,针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学生可以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帮助其从身体到心理都有很好的改善,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手段。在干预前后均进行SCL?—90量表测定,从总分和抑郁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干预前后比较。治疗组在干预前后SCL—90的总分和抑郁因子均较干预前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SCL—90的总分和抑郁因子均较前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三。 总分: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组 157.83±48.51 112.46±33.12 0.044
对照组 161.49±38.64 156.82±41.93 0.422
抑郁因子: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组 1.92±0.67 1.55±0.62 0.036
对照组 1.81±0.55 1.82±0.59 0.488
三、讨论
任何群体的绝大多数个人都按着文化的形式塑造而成,绝大多数个人都按着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造型力量来塑造。任何个体的性格特点都和他长期生活的环境、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历史社会因素和文化观念的影响。由于历史社会的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习,面对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周围人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内向、情绪性等等。
四、对策
帮助广大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出固有的贫困状态,摆脱现有的心理状态,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物质上给予
各高校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困生补助、爱心人士捐款等各渠道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给予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经济、物质上的帮助。
2.精神上培养
在大学校园内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思想,引导正确的消费观,举办各级各类丰富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吸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参与进来,并成为主干力量,进一步缓解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强迫、抑郁的状态,传递正能量,消除消极情绪。同时,开展团体辅导和突出问题学生的个别咨询,针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学生可以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帮助其从身体到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之,针对新形势下现如今95后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贫困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国家的稳定、繁荣、富强、昌盛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邓冰,熊敏.贵州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3,7(27):667-66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作者单位:陈耀辉,李晓刚,胡期丽/贵阳中医学院;陈颜/董湘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强迫;抑郁;对策
贵州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民族,占全省总人口36.11%[1]。贵州的山川纵横交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中,在其独特的精神文化熏陶下,形成了少数民族个体的心理性格。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利,高等教育的普及,资助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走出大山,到位于大城市的大学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既要承受经济的压力,又要承受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及社会环境改变的冲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更加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发展,走进校园,都将会面临新的问题。所以,了解贵州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贵州综合性大学及专业学院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共1925名,发出问卷1925份,收回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收回率92.77%。其中,符合课题纳入条件为834份。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例,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450名,分成二组,实验组266名与对照组184名,在实验组266人中,男生104人,女生162人,苗族61人,布依族26人,壮族18人,彝族13人,回族7人,藏族4人,满族7人,蒙古族6人。
2.测评工具
(1)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设计完成,内容涉及所在地、收入来源、家庭环境、学习状况、奖学金、日常生活、个人情感等方面。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
(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该问卷包含4个量表,E(内外向)、N(稳定性)、P(精神质)、L(掩饰)。
3.方法测试前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及评分计算标准,将问卷发给学生填写,完成后收回。对于实验组采用的干预手段有:专家讲座,团体辅导,放松,个别咨询,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4.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1.测试结果
采用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SCL-90、艾森克人格对参加调研的1925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符合课题纳入条件的为834份,把此次测试的2个量表与全国常模[2]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症状自评量表显示
SCL-90各症状因子中,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全国成人常模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躯体、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常模,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一。
因子 少数民族贫困生(n=266) 全国成人常模 P值
躯体化 1.54±0.53 1.37±0.48 0.287
强迫症 2.23±0.65 1.62±0.58 0.037
人际敏感 2.24±0.60 1.65±0.51 0.048
抑郁 1.83±0.63 1.50±0.59 0.043
焦虑 1.75±0.57 1.39±0.43 0.123
敌对 1.71±0.66 1.48±0.56 0.265
恐怖 1.71±0.76 1.23±0.41 0.102
偏执 1.68±0.58 1.43±0.57 0.234
精神病性 1.64±0.46 1.29±0.42 0.099
(2)艾森克人格问卷显示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四个量表分别计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全国常模在E维度、N维度、P维度和L维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二。
组别 例数 E N P L
男 104 6.68±3.67 16.72±5.16 12.57±4.21 6.92±3.87
常模 153 11.39±4.78 11.49±4.80 8.36±3.65 11.26±4.16
P值 0.042 0.049 0.047 0.045
组别 例数 E N P L
女 162 7.52±3.87 16.92±5.41 13.63±4.52 7.01±3.92
常模 153 12.39±4.78 11.49±4.80 8.36±3.65 11.26±4.16
P值 0.041 0.048 0.025 0.049
2.干预后结果
对实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突出问题学生的个别咨询,针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学生可以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帮助其从身体到心理都有很好的改善,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手段。在干预前后均进行SCL?—90量表测定,从总分和抑郁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干预前后比较。治疗组在干预前后SCL—90的总分和抑郁因子均较干预前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SCL—90的总分和抑郁因子均较前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三。 总分: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组 157.83±48.51 112.46±33.12 0.044
对照组 161.49±38.64 156.82±41.93 0.422
抑郁因子: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组 1.92±0.67 1.55±0.62 0.036
对照组 1.81±0.55 1.82±0.59 0.488
三、讨论
任何群体的绝大多数个人都按着文化的形式塑造而成,绝大多数个人都按着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造型力量来塑造。任何个体的性格特点都和他长期生活的环境、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历史社会因素和文化观念的影响。由于历史社会的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习,面对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周围人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内向、情绪性等等。
四、对策
帮助广大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出固有的贫困状态,摆脱现有的心理状态,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物质上给予
各高校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困生补助、爱心人士捐款等各渠道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给予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经济、物质上的帮助。
2.精神上培养
在大学校园内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思想,引导正确的消费观,举办各级各类丰富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吸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参与进来,并成为主干力量,进一步缓解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强迫、抑郁的状态,传递正能量,消除消极情绪。同时,开展团体辅导和突出问题学生的个别咨询,针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学生可以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帮助其从身体到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之,针对新形势下现如今95后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贫困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国家的稳定、繁荣、富强、昌盛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邓冰,熊敏.贵州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3,7(27):667-66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作者单位:陈耀辉,李晓刚,胡期丽/贵阳中医学院;陈颜/董湘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