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osisbullosa simplex,EBS)其特征是表皮内裂隙和轻微的皮肤损伤后发生水疱,超微结构显示皮肤裂隙发生在基底细胞层或基底细胞层上方.作者近来在两个家族中发现7例在临床特征上与EBS相类似,但组织病理发现裂隙在角质或紧靠角质细胞层的下方,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作者认为单纯性浅表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系新的变异型,它不同于EBS,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osisbullosa simplex,EBS)其特征是表皮内裂隙和轻微的皮肤损伤后发生水疱,超微结构显示皮肤裂隙发生在基底细胞层或基底细胞层上方.作者近来在两个家族中发现7例在临床特征上与EBS相类似,但组织病理发现裂隙在角质或紧靠角质细胞层的下方,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作者认为单纯性浅表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系新的变异型,它不同于EBS,也不同于脱屑皮肤综合征.主要鉴别要点有:(1)EBS掌跖角化极常见,本文7例病人则没有1例.文献报告EBS病人口腔损害少于2%,而本文病例口腔损害高达71%.
其他文献
本病表现为局限的红斑性大疱性和脱屑性损害,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颗粒层细胞桥粒溶解。所有病例均有抗细胞间物质抗体(天疱疮抗体)。有报道抗体滴度和疾病严重度之间有相互关系,但某些地区也偶见正常人群有高滴度抗体。有时还见到同时发生病毒性疾病和有时累及几个器官。本病仍以皮质类固醇疗效最好,先用大剂量,3~4月减至维持量。在皮质类固醇应用之前其死亡率超过50%,现在约为3%。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细胞因子,过去称T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5kD的糖蛋白,由133种氨基酸组成,是由激活的TH细胞产生.
本文报道7例因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组成的避孕剂发生化脓性汗腺炎。7例患者平均年龄24.3(18~39)岁。自服避孕剂至发生汗腺炎的时间为5.7(1~24)月。皮损累及双腋部4例,外生殖器及肛周4例,右腹股沟2例,右乳房部1例。以往虽然曾有报道用避孕剂的妇女发生痤疮,但尚未见并发化脓性汗腺炎的报道。
本文报告一女婴,出生时右颞侧延及右耳后大片褐色斑,右颊部、右耳前及上方皱褶处散在浅褐色至深褐色皮疹,直径0.5~1cm,群集分布。取4处皮损活检,病理示梭形一上皮样细胞Spitz痣,一处伴有混合痣成分。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只麻风分支杆菌实验接种的黑长尾猴的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IgG和IgM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8只接种猴中,5只发生瘤型(LL)麻风,其中3只在接种后的4~6个月,1只在10个月和1只在26个月出现临床症状;2只发生少菌型(未定类和结核样型)麻风,其中1只在接种后的12个月和1只在35个月出现临床症状;1只未发病,为健康者。
艾滋病(AIDS)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免疫学技术,即检测血清中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产生的特异性病毒抗体。迄今为止,普遍采用ELISA作为筛检手段,对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蛋白印迹法(WB)作确证试验。
表皮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胸腺相似,所以,T细胞与表皮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难理解.事实上,表皮可以作为胸腺后T细胞分化的场所.
冷冻疗法治疗寻常疣时常用棉拭子反复在液氮中浸醮;硝酸银棒及硫酸铝棒多次用于皮损的腐蚀或止血。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如在治疗各种疣时,可能导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传播;在止血、腐蚀皮损时有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的传播。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已能识别多种人类内皮细胞抗原,这些抗原可作为血管标记,分为两类,即分化标记及功能标记.
川崎病(K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全身性多形性发疹,包括荨麻疹性、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和多形性红斑样皮损。少数患者发生边缘性红斑、弥漫性猩红热样红皮病和尿布疹样分布的肛周皮疹。小脓疱则为最近通过的KD修正标准中一种新增加的皮肤表现。作者研究自1984~1986年的75例日本KD患者,每例均符合日本KD研究会所提出的诊断标准。75例中有4例(5.3%)在荨麻疹性红斑的表面发生小的、对称的、成簇脓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