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6种青霉索类药物和9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对13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体外抗菌活性。用头孢噻啶作参比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以及它们对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提示,所试青霉素类药物对13种β-内酰胺酶均不稳定,相对率水解自51%~629%不等,大多在100%以上,且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亦较弱。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以第一代的头孢噻吩(CET)最不稳定,第二、三代的头孢孟多(CMD)和头孢哌酮(CPZ)酶稳定性亦较差,而头孢呋肟(CXM)、头孢它定(CTZ)、头孢噻肟(CTX)和头孢三嗪(CFT)对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亦较强,尤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优。实验证明,就革兰氏阴性杆菌而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稳定和抗菌活性相关,酶稳定性差的抗菌活性亦差,酶稳定性好的抗菌活性亦强。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可作为新药筛选的指标之一,结合体外抚菌活性试验,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本实验比较分析了从不同患者分离的多株流行性出血热(EHG)病毒株对小白鼠乳鼠的致病毒力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补体(C3)和IgE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些从同一疫区、同一流行季节、同一医院的住院患者血清分离的EHF毒株对乳鼠的致病毒力存在一定差异。不同EHF毒株对乳鼠致病毒力的强弱,与相应EHF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血清IgE浓度相关。分析认为EHF病毒毒力的强弱在EHF的发病轻重中具有一定的直接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纤维连接蛋白(FN)和III型胶原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组织中的分布、含量变化,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0例,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7例,中度CAH24例,重度CAH20例,肝硬化34例。结果显示重度CAH组FN强阳性率70%,肝硬化组强阳性率32.35%,中度CAH组强阳性率20.83%,轻度CAH组末见强阳性。而III型胶原在肝硬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应用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技术对3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82份血清进行了EHFV-Ag、Ab及Ic的同步检测。发现EHFV-Ag在发热期含量最高,但随着EHFV-Ab的产生而迅即减少,与此同时,EHFV-Ic开始形成并逐渐上升,至少尿期达顶点。此后EHFV-Ab持续升高,但EHFV-Ag及Ic逐步消失。此外,还发现重症患者EHFV-Ag及Ic含量均明显高于轻症者。以上结果表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