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大型艺术展览是艺术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赢利模式,借助展品的高档定位,能吸引到大量资金关注。但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的国内,大型艺术展览的赢利模式相当有限。
后世博时代上海首个重量级文化盛宴——“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已接近尾声。这个持续多月的艺术大展成为了2011年末上海的焦点。谈及这次展览,身为策展人的谢定伟表示,压力很大,但很开心。
策展经济压力很大
这次价值6.78亿欧元(约60亿人民币)的毕加索62幅真迹得以现身沪上,多亏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扩建工程。当年,毕加索逝世以后,他的遗产太过庞大,以至于他的继承人甚至付不起巨额的遗产税,于是法国政府挑选了包括240多幅油画在内的5000多件作品,作为“遗产税”征走了,由此建立毕加索美术馆。现在,由于美术馆需要扩建,美术馆中的作品被分成两批,在全球巡展。而这一机会,被深谙国际艺术市场的谢定伟敏锐地捕捉住了。
“策划这次展览其实压力很大,光借展费、运输和保险就耗资巨大。另外就是国内艺术会展市场还不成熟,如在国外,这样大规模的画展都不是政府出资的,而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谢定伟透露,这次展览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给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借展费是100万欧元(约900万元人民币):世博中国馆3个月的场地费是3DO万元人民币;为62件真迹购买保险费又花去了数百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动用8架飞机运送画作、展览营销、开发衍生产品而付给毕加索基金会的板权费以及安保费用等等。
在国外,大型艺术展览是艺术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赢利模式,借助展品的高档定位,能吸引到大量资金关注。但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的国内,大型艺术展览的赢利模式相当有限。以此次展览为例,主要回收成本的模式仍然限于门票和毕加索作品的授权衍生品收益等。谢定伟预期,整个展览最佳设想是近百万人次,心理期望大致在40~50万人次。而这显然远远不够回收先期的5000万元投资。
授权衍生品方面价格也颇是烫手,光是画册的板权费就高达3.5万欧元(约人民币31.5万元),而通常被认为最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授权复制品却因为毕加索基金会从不进行相关授权所以无法操作。
现场出售的授权衍生品,相对都比较昂贵,如毕加索的画册,精装大开本的380元,小开本的杂志大小,卖80元。印有毕加索作品的各种周边产品,书签60元、小笔记本40元、T恤80元、雨伞300元,而印有《朵拉·玛尔肖像》的丝巾更是标价800元。这些昂贵的授权衍生品,观众的认可度有多高确实是一个疑问。“当然,我们还会有点商业行为、企业品牌宣传赞助等,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做好了亏损的准备,这也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我—直认为,文化事业并不是一个很有油水的事业,做文化事业本身就不能抱着赚钱的想法。”
西方艺术品中国发展瓶颈
近两年,中国艺术市场飞速成长,并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复苏引擎。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统计,今年中国艺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年度市场资金增量预计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但与世界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市场有一个特点,即中国本土书画作品往往能受到资金疯狂追捧,而海外的大师级作品却始终无法吸引国内买家的关注。
对此,长居纽约的谢定伟表示:“西方艺术大作在国际市场上历来是价格标杆的引领者,世界艺术市场成交额排前十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西方艺术大师之手。目前西方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国内不是太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对这些西方大师了解不多,另一个是对一些作品看不懂。”
“就拿毕加索来说,毕加索的名字-相信国内都听说过,但真正能说出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过什么代表作的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毕加索作品的又有几个人?”谢定伟反问。
在谢定伟看来,艺术教育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比如毕加索,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几次与毕加索擦肩而过。清末民初到海外留学的一批艺术大师,更偏重于西方文艺复兴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对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的毕加索介绍却相对较少。改革开放后,国内所接触的已经是西方当代艺术,同样错过了对毕加索的关注。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即目前国内很难找出研究毕加索的专家。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带给投资人信心来购买毕加索作品。
“曾经有个在日本的朋友,通过我联系国内买家,希望能寻找中国买家出售两幅毕加索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有清晰的流传记录,应该说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但最终国内还是没有人敢出手,都怕上当。”谢定伟解释,像毕加索的作品,国内没人看得懂,而对海外拍卖行或者海外专家的鉴定结果,国内买家通常又信不过,所以很少会出手购买。
“从大趋势看,未来西方顶级艺术作品还是有很大可能吸引国内买家的兴趣,但如果要能确实达成交易,最大的困难之一就在于作品的鉴定。权威的西方艺术鉴定人才将决定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
海派书画潜力很大
除了艺术展策展人外,谢定伟还有一个身份——著名海派书画家谢稚柳之子。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众多近现代大家的作品价格都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飞涨,相比之下,昔日独树一帜的海派书画大家的作品却相对逊色,谈起这一现状,谢定伟却并不担忧。
“仔细分析下市场就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价格高的主要是北方书画家,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北方藏家们市场炒作意识普遍较高。”谢定伟表示。据介绍,目前市场上流行“结盟托市”,即一批藏家相互结成联盟,一旦市场上出现他们所收藏的书画家作品,就会联合起来集资高价买进,以防止该书画家作品价格走低。
“海派书画家的作品的购买者多为上海藏家,往往缺乏北方藏家那种市场炒作意识,而擅长炒作的北方藏家对海派书画不熟悉,不愿炒作。”谢定伟开玩笑地表示,“北方人要在拍卖市场上买一张画,事先会大规模炒作,弄得人尽皆知。上海人要买一张画,往往会想办法通知朋友们都不要插手,宁可没有人知道有这个拍卖,这样自己可以用最低价格买进。”
此外,在中国整个拍卖市场定位中,上海拍卖公司数量、规模皆远无法与北京相比,这导致藏家们往往认为上海拍卖的多为中端作品,而非顶级作品,使得多在上海拍卖市场出现的海派作品难以受到藏家关注。
“其实近些年海派作品价格上升很快,比如我父亲的作品价格两年间几乎涨了5倍。”谢定伟介绍。有资料显示,谢稚柳作品精品价格目前普遍超过20万元/平方尺,甚至不乏50~100万元/平方尺的高价位作品。
谢定伟说:“艺术市场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短期的炒作毕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市场。以海派艺术作品的高质量,相信其在国内艺术市场中的地位定将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因为价格不算太高,所以很多海派精品都没有流出来,一旦价格上去了,很可能会出现一股海派书画热。”
后世博时代上海首个重量级文化盛宴——“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已接近尾声。这个持续多月的艺术大展成为了2011年末上海的焦点。谈及这次展览,身为策展人的谢定伟表示,压力很大,但很开心。
策展经济压力很大
这次价值6.78亿欧元(约60亿人民币)的毕加索62幅真迹得以现身沪上,多亏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扩建工程。当年,毕加索逝世以后,他的遗产太过庞大,以至于他的继承人甚至付不起巨额的遗产税,于是法国政府挑选了包括240多幅油画在内的5000多件作品,作为“遗产税”征走了,由此建立毕加索美术馆。现在,由于美术馆需要扩建,美术馆中的作品被分成两批,在全球巡展。而这一机会,被深谙国际艺术市场的谢定伟敏锐地捕捉住了。
“策划这次展览其实压力很大,光借展费、运输和保险就耗资巨大。另外就是国内艺术会展市场还不成熟,如在国外,这样大规模的画展都不是政府出资的,而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谢定伟透露,这次展览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给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的借展费是100万欧元(约900万元人民币):世博中国馆3个月的场地费是3DO万元人民币;为62件真迹购买保险费又花去了数百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动用8架飞机运送画作、展览营销、开发衍生产品而付给毕加索基金会的板权费以及安保费用等等。
在国外,大型艺术展览是艺术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赢利模式,借助展品的高档定位,能吸引到大量资金关注。但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的国内,大型艺术展览的赢利模式相当有限。以此次展览为例,主要回收成本的模式仍然限于门票和毕加索作品的授权衍生品收益等。谢定伟预期,整个展览最佳设想是近百万人次,心理期望大致在40~50万人次。而这显然远远不够回收先期的5000万元投资。
授权衍生品方面价格也颇是烫手,光是画册的板权费就高达3.5万欧元(约人民币31.5万元),而通常被认为最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授权复制品却因为毕加索基金会从不进行相关授权所以无法操作。
现场出售的授权衍生品,相对都比较昂贵,如毕加索的画册,精装大开本的380元,小开本的杂志大小,卖80元。印有毕加索作品的各种周边产品,书签60元、小笔记本40元、T恤80元、雨伞300元,而印有《朵拉·玛尔肖像》的丝巾更是标价800元。这些昂贵的授权衍生品,观众的认可度有多高确实是一个疑问。“当然,我们还会有点商业行为、企业品牌宣传赞助等,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做好了亏损的准备,这也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我—直认为,文化事业并不是一个很有油水的事业,做文化事业本身就不能抱着赚钱的想法。”
西方艺术品中国发展瓶颈
近两年,中国艺术市场飞速成长,并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复苏引擎。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统计,今年中国艺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年度市场资金增量预计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但与世界市场相比,中国艺术市场有一个特点,即中国本土书画作品往往能受到资金疯狂追捧,而海外的大师级作品却始终无法吸引国内买家的关注。
对此,长居纽约的谢定伟表示:“西方艺术大作在国际市场上历来是价格标杆的引领者,世界艺术市场成交额排前十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西方艺术大师之手。目前西方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国内不是太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对这些西方大师了解不多,另一个是对一些作品看不懂。”
“就拿毕加索来说,毕加索的名字-相信国内都听说过,但真正能说出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过什么代表作的有几个人?真正看过毕加索作品的又有几个人?”谢定伟反问。
在谢定伟看来,艺术教育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比如毕加索,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几次与毕加索擦肩而过。清末民初到海外留学的一批艺术大师,更偏重于西方文艺复兴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对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的毕加索介绍却相对较少。改革开放后,国内所接触的已经是西方当代艺术,同样错过了对毕加索的关注。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即目前国内很难找出研究毕加索的专家。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带给投资人信心来购买毕加索作品。
“曾经有个在日本的朋友,通过我联系国内买家,希望能寻找中国买家出售两幅毕加索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有清晰的流传记录,应该说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但最终国内还是没有人敢出手,都怕上当。”谢定伟解释,像毕加索的作品,国内没人看得懂,而对海外拍卖行或者海外专家的鉴定结果,国内买家通常又信不过,所以很少会出手购买。
“从大趋势看,未来西方顶级艺术作品还是有很大可能吸引国内买家的兴趣,但如果要能确实达成交易,最大的困难之一就在于作品的鉴定。权威的西方艺术鉴定人才将决定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
海派书画潜力很大
除了艺术展策展人外,谢定伟还有一个身份——著名海派书画家谢稚柳之子。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众多近现代大家的作品价格都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飞涨,相比之下,昔日独树一帜的海派书画大家的作品却相对逊色,谈起这一现状,谢定伟却并不担忧。
“仔细分析下市场就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价格高的主要是北方书画家,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北方藏家们市场炒作意识普遍较高。”谢定伟表示。据介绍,目前市场上流行“结盟托市”,即一批藏家相互结成联盟,一旦市场上出现他们所收藏的书画家作品,就会联合起来集资高价买进,以防止该书画家作品价格走低。
“海派书画家的作品的购买者多为上海藏家,往往缺乏北方藏家那种市场炒作意识,而擅长炒作的北方藏家对海派书画不熟悉,不愿炒作。”谢定伟开玩笑地表示,“北方人要在拍卖市场上买一张画,事先会大规模炒作,弄得人尽皆知。上海人要买一张画,往往会想办法通知朋友们都不要插手,宁可没有人知道有这个拍卖,这样自己可以用最低价格买进。”
此外,在中国整个拍卖市场定位中,上海拍卖公司数量、规模皆远无法与北京相比,这导致藏家们往往认为上海拍卖的多为中端作品,而非顶级作品,使得多在上海拍卖市场出现的海派作品难以受到藏家关注。
“其实近些年海派作品价格上升很快,比如我父亲的作品价格两年间几乎涨了5倍。”谢定伟介绍。有资料显示,谢稚柳作品精品价格目前普遍超过20万元/平方尺,甚至不乏50~100万元/平方尺的高价位作品。
谢定伟说:“艺术市场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短期的炒作毕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市场。以海派艺术作品的高质量,相信其在国内艺术市场中的地位定将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因为价格不算太高,所以很多海派精品都没有流出来,一旦价格上去了,很可能会出现一股海派书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