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发客——外出旅行时蹭住“别人的沙发”。其实不一定是睡沙发,如果主人有空余的床铺。“沙发客”将会睡得很舒适。如果遇到一位更加好客的主人,会带你游览风景名胜。遍尝当地美食。当然,在享受这些时,你也要把你家的“沙发”贡献出来作为交换。
身形小巧、快人快语、对生人不设防。
中国的沙发客知道“MOMO”比知道她的本名“毛译敏”的要多的多,她用couch surflng(沙发冲浪)的独特方式旅行、冒险,收集有趣的事与人分享。她的旅行故事,与旅行相关,却又游离于旅行之外,体验勇气、信任,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些才永远是她旅途的主题。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在北京一家Gulness酒吧见到MOMO。酒吧是她选的,爱尔兰风格。她很“老顾客”地点了一盘沙拉。“没吃午饭?”“是啊,上午去一个朋友办的沙龙,聊我的《沙发旅行》。这几天一直这样,后天就要去英国了,好多事还没处理完。”《沙发旅行》是MOMO第一本自传书,写着她一个人在法国、西班牙睡陌生人沙发、到处旅行的经历。不过这书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迅速带动了沙发旅行这种理念在国内的流行。英国是MOMO的下一站,但不是沙发旅行,而是更长更深入的游学。
在沙发旅行之前,MOMO原本没想写这本书,只是带着好奇心,还想做一个试验。因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方式比较危险,去到一个陌生人家里住,而且她那时还从来没有去过欧洲,想试验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危险。中国人一般还是戒备心比较重的,如果能完全丢开这些“常识性”的观念,试一下完全信任别人,看看自己到底会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她就去做这个试验。
这个过程令MOMO很开心,带给她快乐的同时又令她产生很多思考,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变得有点和预想不一样了。她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活,可以不像一些同龄人那么焦灼地生活在北京这个大城市,考虑房子等等。这次去英国,她差不多拿出了所有积蓄。听起来是件挺危险的事儿,但她一点都不担心,还用自己的理解和逻辑算过一笔人生账如果二三十岁时在北京买套房子,起码要挣l万月薪,再至少掏5000月供。等15年20年房子到手了,可以放心决定出去旅行了,但是,你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过了你的感受力最新鲜、对周围最好奇的年纪了。
MOMO把她沙发冲浪旅行的原因归于自己充沛的好奇心,而并不完全为了省钱和省旅馆费,其实是对这个人群的好奇,所以才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旅行。在选人的时候,她好像做社会学调查的标本一样,会就把每个类别的人都选一遍。比如说,她会选择单身的男性,单身的女性,或一群年轻人住在一起,他们都没有结婚,就是很开心地住在一起分享。有一次在三个房间睡了七个人,她睡在地上,旁边还睡了个男生。她还住过像别墅一样、有空中花园的房子。MOMO选人的标准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足够吸引自己的,她不会挑选那些住宿条件最好的沙发主。最主要的,因为Couchsurfing(沙发冲浪)不是为省钱、便利,是为了交流。
MOMO说自己是那种一提到旅行浑身细胞就立即活跃起来的人,就像树一定要是绿色,花朵会散发香气……同时,她希望每次出去不要只是去沙滩晒晒太阳就好了,希望它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还有思考。其实在选择这种旅行之前,她没有听过任何人介绍说Couchsurfing这个网站好还是不好,也没有听到任何人说危险还是不危险,只是觉得自己足够成熟,也有足够的心智去应付各种状况,而且会很享受应付状况的感觉,有点儿像小时候玩儿电子游戏过关的感觉。那些未知的东西是最有意思的,在旅途当中,包括从计划买机票,到计划花多少钱什么的,也没有刻意去省钱,但是这一个月走下来并没有花费太多。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所有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其实内心都挺孤独的。MOMO自己也是,可能有特别多的朋友,包括她的家人,如果在起住的时间太长,会觉得私人空间很受打扰,自己很难接受。MOMO特好奇为什么有人能够接受别人住到自己家里,你如果突然进到一个人的家里,你跟他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会不会把人家搞得鸡犬不宁,你自己也很不舒服?或者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可以相处得又很舒服?这一切都太刺激了,一定要去试一试这个方式,就是这样。
一个人有好的东西,他一定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MOMO去纽约前,在沙发>中浪网站上联系到一个男生。跟他见面第一天,她说纽约一点都没有意思,太吵了,所有人都太忙了,所有好玩的地方那么贵。因为他是纽约本地人,一定让MOMO给他七天时间,证明给她看她是错的。他就每天晚上工作,白天带MOMO出去走他喜欢的街道,去他喜欢的餐厅。因为他,最终MOMO改变了对纽约的看法。所以沙发旅行对她来说,是一种旅行方式的尝试,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她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阻碍人们,为什么有时候接纳彼此会那么困难。
沙发旅行基本回答了她的问题。在巴黎,她遇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女孩铃铛,她睡过火车站,跟流浪汉一起喝啤酒。她让MOMO看到,当什么阶级、观念都不能束缚你的时候,是多么的自在。住沙发的一家主人,浴缸就在卧室内,而卧室是上不了锁的,洗澡的时候就思想斗争,要是他推门进来怎么办?可是又想就算被看到又怎么样呢?自己失去什么了么?她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会礼貌对待自己。所以,信任就是从不要猜测别人总是觊觎你或者你的东西开始。她在旅途中基本形成这样一个观念,除了头脑中的思想,其他都是身外之物,都不能代表你个人的存在。这也是她勇气的根源。她觉得自己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长期生活过的经历,没有任何户外经验,身材既不高大,智商也不过人,不懂防狼术也不会咏春拳,唯一的优点就是愿意把心露在外面,没有障碍地感受温度,也传递信息。MOMO说,她很想用她这本书跟大家探讨关于心和家的距离以及开放度的问题。中国的传统理念,几乎我们只能接受家人住在一起,包括教女孩子含蓄、矜持、自我保护等等。所以“沙发冲浪”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简单理解为一个旅行方式,就是友好地尽量和每个人相处,相处周期也不用那么长,三天以内:另外
种方式,尝试看你有没有尺度能够信任个人。进入异性主人家里的时候,第一个要想的就是他对自己会不会有意思,或者自己对他有没有意思。如果他对自己没有异性的吸引力,是不是住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实人跟人的交流是不同层面的,想象你跟这个人的交流要多广阔、层次多深,你就不用那么惧怕了。他可能对你感兴趣,也许不是对身体感兴趣,而是对你的想法,或者对你的文化,或者对你的性格。MOMO觉得所有的这些加起来都可以是美好的经历。
MOMO怀旧,旧的东西让她想到很多故事,她喜欢从事情看到背后的故事,喜欢认识些人,并试图从表面的样子去猜他的后面是什么。也喜欢“漂”的状态,欣赏和向往有创造力的生活,如果人活得太现实,很多 想象力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所以她比较赞同人活在游离的状态里面,做事情很脚踏实地,但想象力和生活状态可能比较游离在现实生活之上。
她直认为沙发旅行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多的是一个社交或者生活方式。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思想里面一些屏障或者偏见。其实她的英语水平很普通,在沙发旅行之前,她没有在国外长期生活和留学的经历。但是,这毫不影响她,有些事情只要你去做就可以做到。所以回来后她觉得自己更勇敢了。之前她的朋友圈子是由同学、同事、朋友介绍的朋友组成的,可是现在如果发现在互联网或沙发冲浪网上对一个人有兴趣,她就会直接给他写邮件,说自己想约他出来喝杯咖啡,一起聊一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欢迎的。沙发旅行让MOMO跳出了原本的层面,自己以前很紧张的东西放开了,对亲密的人放开了,对生活的要求放开了。因为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张面孔,如此多的活法,精彩的东西太多了,不一定去追求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认同的标准,也无需用这些标准来苦恼和约束别人。
MOMO在商业区租住的公寓,深入里巷,闹中取静。有点像她本人的状态,在各种生活风潮中,独立、自省,同时,又可以很快地走进各种风潮,并以此为快乐。
五问MOMO
1.做沙发旅行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说要给沙发主带些礼物,或者你回去以后给他发照片之类的?
MOMO,每次去我都尽可能带点小礼物,也算礼尚往来吧。这也是为什么往大的概念去说,我把沙发旅行看成是一个文化交流,不是说简单找个住的地方。我每次去到一个主人家时,都会带我觉得在北京能买到的、带着心思的,但绝不是什么京剧脸谱、文房四宝,应该体现年轻的有意思的东西,这样主人会觉得你很用心。
2.沙发旅行是不是要遵从一种“沙发精神”?
MOMO.没错,我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接纳、信任、自由。家庭、亲情、爱情,这些关系都是长期的,需要不断付出责任的,但沙发关系是短期的。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比较真实的样子,也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比如因为性格不合,我可以离开一个沙发主的家,他也会尊重沙发精神,让我走。
3.艳遇过么?
MOMO.生活就是一场艳遇,你在城市里面不出去旅行,在书店,在街上,在办公室,难道就没有艳遇的可能了吗?所以旅行的时候不要想一定要有艳遇,或者说一定要拒绝艳遇。我就是抱着感受美和看“真、善、美”这三个很土的字的,感受这三样东西存在就好了。其实在我的个人经历里,艳遇是什么呢?我跟一个谈的来的人,坐下来,交流一本书,我们在一个观点上达到一个默契,我觉得那就是艳遇。
4.沙发旅行中你觉得什么时刻最愉悦?
MOMOMOMO白天去观光,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慢悠悠搭地铁“回家”,去菜市场买点菜,拎着菜到住处慢慢煮好饭等“他”回来两个人一起吃。感觉好像有一个家的空间,一个熟悉的人在这里,不会让你有那么强烈的旅途的感觉。
5.达到真正自由的境界了是么?
MOMO.其实就是不害怕跟世界相处,同时自己也像土地一样包容,能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人是为了解脱而出走,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自由,因为他其实一直和自己在打架,看起来是远离人烟,但实际上是因为害怕。和外界相处的时候,应该不特别强调自己的存在,而是接纳别的东西进来,当你忘记自己“存在”的时候,就真正获得了自由。所以我比较反对“逃离”式的旅行,而提倡“回家”式的旅行。接纳了,也就真正自由了。
身形小巧、快人快语、对生人不设防。
中国的沙发客知道“MOMO”比知道她的本名“毛译敏”的要多的多,她用couch surflng(沙发冲浪)的独特方式旅行、冒险,收集有趣的事与人分享。她的旅行故事,与旅行相关,却又游离于旅行之外,体验勇气、信任,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些才永远是她旅途的主题。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在北京一家Gulness酒吧见到MOMO。酒吧是她选的,爱尔兰风格。她很“老顾客”地点了一盘沙拉。“没吃午饭?”“是啊,上午去一个朋友办的沙龙,聊我的《沙发旅行》。这几天一直这样,后天就要去英国了,好多事还没处理完。”《沙发旅行》是MOMO第一本自传书,写着她一个人在法国、西班牙睡陌生人沙发、到处旅行的经历。不过这书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迅速带动了沙发旅行这种理念在国内的流行。英国是MOMO的下一站,但不是沙发旅行,而是更长更深入的游学。
在沙发旅行之前,MOMO原本没想写这本书,只是带着好奇心,还想做一个试验。因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方式比较危险,去到一个陌生人家里住,而且她那时还从来没有去过欧洲,想试验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危险。中国人一般还是戒备心比较重的,如果能完全丢开这些“常识性”的观念,试一下完全信任别人,看看自己到底会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她就去做这个试验。
这个过程令MOMO很开心,带给她快乐的同时又令她产生很多思考,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变得有点和预想不一样了。她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活,可以不像一些同龄人那么焦灼地生活在北京这个大城市,考虑房子等等。这次去英国,她差不多拿出了所有积蓄。听起来是件挺危险的事儿,但她一点都不担心,还用自己的理解和逻辑算过一笔人生账如果二三十岁时在北京买套房子,起码要挣l万月薪,再至少掏5000月供。等15年20年房子到手了,可以放心决定出去旅行了,但是,你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过了你的感受力最新鲜、对周围最好奇的年纪了。
MOMO把她沙发冲浪旅行的原因归于自己充沛的好奇心,而并不完全为了省钱和省旅馆费,其实是对这个人群的好奇,所以才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旅行。在选人的时候,她好像做社会学调查的标本一样,会就把每个类别的人都选一遍。比如说,她会选择单身的男性,单身的女性,或一群年轻人住在一起,他们都没有结婚,就是很开心地住在一起分享。有一次在三个房间睡了七个人,她睡在地上,旁边还睡了个男生。她还住过像别墅一样、有空中花园的房子。MOMO选人的标准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足够吸引自己的,她不会挑选那些住宿条件最好的沙发主。最主要的,因为Couchsurfing(沙发冲浪)不是为省钱、便利,是为了交流。
MOMO说自己是那种一提到旅行浑身细胞就立即活跃起来的人,就像树一定要是绿色,花朵会散发香气……同时,她希望每次出去不要只是去沙滩晒晒太阳就好了,希望它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还有思考。其实在选择这种旅行之前,她没有听过任何人介绍说Couchsurfing这个网站好还是不好,也没有听到任何人说危险还是不危险,只是觉得自己足够成熟,也有足够的心智去应付各种状况,而且会很享受应付状况的感觉,有点儿像小时候玩儿电子游戏过关的感觉。那些未知的东西是最有意思的,在旅途当中,包括从计划买机票,到计划花多少钱什么的,也没有刻意去省钱,但是这一个月走下来并没有花费太多。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所有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其实内心都挺孤独的。MOMO自己也是,可能有特别多的朋友,包括她的家人,如果在起住的时间太长,会觉得私人空间很受打扰,自己很难接受。MOMO特好奇为什么有人能够接受别人住到自己家里,你如果突然进到一个人的家里,你跟他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会不会把人家搞得鸡犬不宁,你自己也很不舒服?或者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可以相处得又很舒服?这一切都太刺激了,一定要去试一试这个方式,就是这样。
一个人有好的东西,他一定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MOMO去纽约前,在沙发>中浪网站上联系到一个男生。跟他见面第一天,她说纽约一点都没有意思,太吵了,所有人都太忙了,所有好玩的地方那么贵。因为他是纽约本地人,一定让MOMO给他七天时间,证明给她看她是错的。他就每天晚上工作,白天带MOMO出去走他喜欢的街道,去他喜欢的餐厅。因为他,最终MOMO改变了对纽约的看法。所以沙发旅行对她来说,是一种旅行方式的尝试,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她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阻碍人们,为什么有时候接纳彼此会那么困难。
沙发旅行基本回答了她的问题。在巴黎,她遇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女孩铃铛,她睡过火车站,跟流浪汉一起喝啤酒。她让MOMO看到,当什么阶级、观念都不能束缚你的时候,是多么的自在。住沙发的一家主人,浴缸就在卧室内,而卧室是上不了锁的,洗澡的时候就思想斗争,要是他推门进来怎么办?可是又想就算被看到又怎么样呢?自己失去什么了么?她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会礼貌对待自己。所以,信任就是从不要猜测别人总是觊觎你或者你的东西开始。她在旅途中基本形成这样一个观念,除了头脑中的思想,其他都是身外之物,都不能代表你个人的存在。这也是她勇气的根源。她觉得自己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长期生活过的经历,没有任何户外经验,身材既不高大,智商也不过人,不懂防狼术也不会咏春拳,唯一的优点就是愿意把心露在外面,没有障碍地感受温度,也传递信息。MOMO说,她很想用她这本书跟大家探讨关于心和家的距离以及开放度的问题。中国的传统理念,几乎我们只能接受家人住在一起,包括教女孩子含蓄、矜持、自我保护等等。所以“沙发冲浪”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简单理解为一个旅行方式,就是友好地尽量和每个人相处,相处周期也不用那么长,三天以内:另外
种方式,尝试看你有没有尺度能够信任个人。进入异性主人家里的时候,第一个要想的就是他对自己会不会有意思,或者自己对他有没有意思。如果他对自己没有异性的吸引力,是不是住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实人跟人的交流是不同层面的,想象你跟这个人的交流要多广阔、层次多深,你就不用那么惧怕了。他可能对你感兴趣,也许不是对身体感兴趣,而是对你的想法,或者对你的文化,或者对你的性格。MOMO觉得所有的这些加起来都可以是美好的经历。
MOMO怀旧,旧的东西让她想到很多故事,她喜欢从事情看到背后的故事,喜欢认识些人,并试图从表面的样子去猜他的后面是什么。也喜欢“漂”的状态,欣赏和向往有创造力的生活,如果人活得太现实,很多 想象力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所以她比较赞同人活在游离的状态里面,做事情很脚踏实地,但想象力和生活状态可能比较游离在现实生活之上。
她直认为沙发旅行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多的是一个社交或者生活方式。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思想里面一些屏障或者偏见。其实她的英语水平很普通,在沙发旅行之前,她没有在国外长期生活和留学的经历。但是,这毫不影响她,有些事情只要你去做就可以做到。所以回来后她觉得自己更勇敢了。之前她的朋友圈子是由同学、同事、朋友介绍的朋友组成的,可是现在如果发现在互联网或沙发冲浪网上对一个人有兴趣,她就会直接给他写邮件,说自己想约他出来喝杯咖啡,一起聊一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欢迎的。沙发旅行让MOMO跳出了原本的层面,自己以前很紧张的东西放开了,对亲密的人放开了,对生活的要求放开了。因为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张面孔,如此多的活法,精彩的东西太多了,不一定去追求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认同的标准,也无需用这些标准来苦恼和约束别人。
MOMO在商业区租住的公寓,深入里巷,闹中取静。有点像她本人的状态,在各种生活风潮中,独立、自省,同时,又可以很快地走进各种风潮,并以此为快乐。
五问MOMO
1.做沙发旅行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说要给沙发主带些礼物,或者你回去以后给他发照片之类的?
MOMO,每次去我都尽可能带点小礼物,也算礼尚往来吧。这也是为什么往大的概念去说,我把沙发旅行看成是一个文化交流,不是说简单找个住的地方。我每次去到一个主人家时,都会带我觉得在北京能买到的、带着心思的,但绝不是什么京剧脸谱、文房四宝,应该体现年轻的有意思的东西,这样主人会觉得你很用心。
2.沙发旅行是不是要遵从一种“沙发精神”?
MOMO.没错,我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接纳、信任、自由。家庭、亲情、爱情,这些关系都是长期的,需要不断付出责任的,但沙发关系是短期的。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比较真实的样子,也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比如因为性格不合,我可以离开一个沙发主的家,他也会尊重沙发精神,让我走。
3.艳遇过么?
MOMO.生活就是一场艳遇,你在城市里面不出去旅行,在书店,在街上,在办公室,难道就没有艳遇的可能了吗?所以旅行的时候不要想一定要有艳遇,或者说一定要拒绝艳遇。我就是抱着感受美和看“真、善、美”这三个很土的字的,感受这三样东西存在就好了。其实在我的个人经历里,艳遇是什么呢?我跟一个谈的来的人,坐下来,交流一本书,我们在一个观点上达到一个默契,我觉得那就是艳遇。
4.沙发旅行中你觉得什么时刻最愉悦?
MOMOMOMO白天去观光,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慢悠悠搭地铁“回家”,去菜市场买点菜,拎着菜到住处慢慢煮好饭等“他”回来两个人一起吃。感觉好像有一个家的空间,一个熟悉的人在这里,不会让你有那么强烈的旅途的感觉。
5.达到真正自由的境界了是么?
MOMO.其实就是不害怕跟世界相处,同时自己也像土地一样包容,能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人是为了解脱而出走,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自由,因为他其实一直和自己在打架,看起来是远离人烟,但实际上是因为害怕。和外界相处的时候,应该不特别强调自己的存在,而是接纳别的东西进来,当你忘记自己“存在”的时候,就真正获得了自由。所以我比较反对“逃离”式的旅行,而提倡“回家”式的旅行。接纳了,也就真正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