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日渐严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5岁至19岁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增加了十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食物营养摄入量的改变外,缺乏运动锻炼也是一大弊病。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高中学生来说,不爱运动,拿学习当借口逃避体育课程等都不可忽视,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体育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59
初中時期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身心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将影响学生的高中甚至以后的整个学习生涯。学生从小学的轻松氛围过渡到初中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中,除了心态需要转变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不可或缺。骤然增多的科目和作业量的加重让学生有点措手不及,更有不少学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学习,便出现了滥占用学生体育课的现象,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做法。那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转变学生和家长们对待体育课程的认知与态度呢?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有以下几点要讲。
一、避免刻板教学,丰富体育课项目
在尝试改变学生思维前,作为老师要首先审视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但凡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了解,之前上体育课,老师课上教的最多的便是热身运动和跑步,有时光跑步就能跑半节课,剩下半节课学生自由活动。像这样的体育课学生自然兴趣缺乏,尤其是对于不爱跑步的学生来说,能找到理由不跑是天大的恩赐,不跑步的话整节课就只能坐在操场边看着,不能回去复习也不能参加其他活动,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身体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那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上课模式,让学生爱上甚至期待上体育课呢?首先,体育课程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算是学生一周难得的休息、放松时间,这就显得更加珍贵,更要好好规划和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了。众所周知,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但不少学生却视跑步如猛虎,说起来就头疼。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可以考虑通过变换队形和喊口号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同时,在热身跑步后安排有意思的小游戏,增加学生的期待感,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跑步的厌恶和不适;其次,初中时期的学生处在好动和不安分的年龄,喜欢捣乱好胜心强,老师可以根据这时期学生的特点设计小游戏,像男女分队趣味游戏比赛,融合跑步接力、跳绳、踢毽子等学生容易掌握和难度不大的游戏,输的一队表演歌舞或者背诵古诗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放松,让紧绷得神经得到放松,对之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二、转变学生家长思维,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学生和家长的思维导致的。大家都了解,初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能打下牢固的基础升入重点高中,对以后的高考和大学将大有帮助。家长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自然要求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要浪费在学校的每一分钟。
再有一点,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每个人在课外都报有辅导班或培训班,在学校除了学习对其他都不在意,甚至觉得体育课还不如自己在课外报的兴趣班更有用。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来说,该做哪些工作来改善和纠正学生、家长的思维呢?
首先,老师要懂得了解现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要学会尊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想要的是什么,通过对学生的建议合理的考察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其次,标准的劳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的目标事半功倍,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劳苦,在学习上,父母应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让孩子懂得合理搭配时间;再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培养个性,塑造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有一群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目标和理想的同学,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讨论功课,还可以相互之间分享秘密,这一时期的朋友和友情都很纯洁美好,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回忆起来会少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体育课,作为一个很好的可以和同学互动的时间,更不能错过和浪费掉。
三、因材施教,杜绝教学形式化
自从体育成了中考必考项目后,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体育课上也会针对性的对考试项目进行训练。然而这样产生的弊端是,学生并没有因此对体育课更感兴趣,反而增多了厌恶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体质普遍不好,如果是单纯因为考试而增加体育课时和加强训练对学生反而是一种负担。另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受到的约束太多,这样就更考验体育老师的教学形式及方法了。
那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呢?体育课不像其他主课,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时间长,主课老师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和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相应的,学生对体育课老师的印象也不深刻,很难通过每周几十分钟的时间来判断是不是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更有不少体育老师自嘲说:很多家长知道学生语文老师的名字,也知道数学老师的名字,但肯定不知道体育老师姓什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体育课在学校的尴尬地位。面对这种现状和实际情况,体育老师更应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们不同的身体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
在素质教育实行的今天,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势在必行,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方面非常欠缺,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下降。要知道,很多运动不仅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培养沉着冷静、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非常关键。另外,通过体育锻炼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使人精力充沛,开发大脑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学业繁重的初中阶段,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所以初中体育老师有着更重要的担子。
实践证明,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很多学生主动参与度低主要是在思想上没有引起对体育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在明确了问题所在后,作为老师应该从这些方面做积极的引导和支持,确保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体育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59
初中時期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身心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将影响学生的高中甚至以后的整个学习生涯。学生从小学的轻松氛围过渡到初中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中,除了心态需要转变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不可或缺。骤然增多的科目和作业量的加重让学生有点措手不及,更有不少学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学习,便出现了滥占用学生体育课的现象,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做法。那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转变学生和家长们对待体育课程的认知与态度呢?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有以下几点要讲。
一、避免刻板教学,丰富体育课项目
在尝试改变学生思维前,作为老师要首先审视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但凡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了解,之前上体育课,老师课上教的最多的便是热身运动和跑步,有时光跑步就能跑半节课,剩下半节课学生自由活动。像这样的体育课学生自然兴趣缺乏,尤其是对于不爱跑步的学生来说,能找到理由不跑是天大的恩赐,不跑步的话整节课就只能坐在操场边看着,不能回去复习也不能参加其他活动,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身体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那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上课模式,让学生爱上甚至期待上体育课呢?首先,体育课程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算是学生一周难得的休息、放松时间,这就显得更加珍贵,更要好好规划和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了。众所周知,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但不少学生却视跑步如猛虎,说起来就头疼。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可以考虑通过变换队形和喊口号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同时,在热身跑步后安排有意思的小游戏,增加学生的期待感,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跑步的厌恶和不适;其次,初中时期的学生处在好动和不安分的年龄,喜欢捣乱好胜心强,老师可以根据这时期学生的特点设计小游戏,像男女分队趣味游戏比赛,融合跑步接力、跳绳、踢毽子等学生容易掌握和难度不大的游戏,输的一队表演歌舞或者背诵古诗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放松,让紧绷得神经得到放松,对之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二、转变学生家长思维,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学生和家长的思维导致的。大家都了解,初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能打下牢固的基础升入重点高中,对以后的高考和大学将大有帮助。家长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自然要求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要浪费在学校的每一分钟。
再有一点,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每个人在课外都报有辅导班或培训班,在学校除了学习对其他都不在意,甚至觉得体育课还不如自己在课外报的兴趣班更有用。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来说,该做哪些工作来改善和纠正学生、家长的思维呢?
首先,老师要懂得了解现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要学会尊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想要的是什么,通过对学生的建议合理的考察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其次,标准的劳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的目标事半功倍,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劳苦,在学习上,父母应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让孩子懂得合理搭配时间;再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培养个性,塑造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有一群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目标和理想的同学,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讨论功课,还可以相互之间分享秘密,这一时期的朋友和友情都很纯洁美好,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回忆起来会少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体育课,作为一个很好的可以和同学互动的时间,更不能错过和浪费掉。
三、因材施教,杜绝教学形式化
自从体育成了中考必考项目后,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体育课上也会针对性的对考试项目进行训练。然而这样产生的弊端是,学生并没有因此对体育课更感兴趣,反而增多了厌恶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体质普遍不好,如果是单纯因为考试而增加体育课时和加强训练对学生反而是一种负担。另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受到的约束太多,这样就更考验体育老师的教学形式及方法了。
那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呢?体育课不像其他主课,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时间长,主课老师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和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相应的,学生对体育课老师的印象也不深刻,很难通过每周几十分钟的时间来判断是不是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更有不少体育老师自嘲说:很多家长知道学生语文老师的名字,也知道数学老师的名字,但肯定不知道体育老师姓什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体育课在学校的尴尬地位。面对这种现状和实际情况,体育老师更应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们不同的身体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
在素质教育实行的今天,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势在必行,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方面非常欠缺,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下降。要知道,很多运动不仅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培养沉着冷静、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非常关键。另外,通过体育锻炼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使人精力充沛,开发大脑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学业繁重的初中阶段,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所以初中体育老师有着更重要的担子。
实践证明,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很多学生主动参与度低主要是在思想上没有引起对体育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在明确了问题所在后,作为老师应该从这些方面做积极的引导和支持,确保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