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目标管理优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目标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主流模式,它具有导向、激励、整合等功能。然而,在其运作过程中,极易带来一些弊端,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以优化。文章就科学发展观和目标管理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优化高校目标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等学校 目标管理
  [作者简介]陆为群(1962- ),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师范学院党办、院办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29-03
  
  目标管理是通过科学设置工作目标体系和合理确定目标值,对目标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并对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奖惩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一个以目标的科学、合理选择为起点,目标导向为动力,优化管理为手段,高效实现目标为目的的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实践证明,在高校开展目标管理工作,有利于突出工作中心,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职能,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其运作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问题,诸如管理目标与素质教育、创新目标不能完全吻合,过分强调目标管理而忽略人性管理,追求近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等等。因此,高校目标管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以优化。
  
  一、科学发展观和目标管理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蕴涵着深远的哲学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第五,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第六,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
  目标管理是一个组织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并按照目标的实施结果进行考评、奖惩的活动,是逐步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由总目标决定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人担负的任务、责任及应达成的分目标。其次,以这些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单位和个人开展活动的依据,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达到这些目标,将履行职责变为达到目标的。再次,以目标为依据对个人和单位进行测定与评价。目标管理是一种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相融合的综合性方法,它强调事先通过目标进行预先控制;事中交由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事后注重成果评价。目标管理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要求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方面的积极性。二是目标管理是建立相互支持和明确责任的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三是目标管理强调效果第一,奖惩兑现。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效益为目的的管理。在整个目标管理中,效益指标、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都已制定,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约束作用。
  高等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引导管理部门、院(系)等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各单位的分目标,各单位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自我控制,为自觉承诺的目标而奋斗,从而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高等学校目标管理使管理中心下移,管理部门、院(系)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利于实现治事与用人的有机结合,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笔者认为,高校目标管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提高系统的合力。学校目标管理通过建立纵横交错整合一致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学校目标融为一体,以目标为轴心把学校全部管理资源统一起来,特别是把各层次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产生出整体的业绩。二是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实行学校目标管理,能创造一个培养和锻炼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促使他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从“命令型”向“信任型”的转变。三是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素质。目标管理要求每个职工在制定目标时,努力反映出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程度,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高校目标管理具有导向、激励、整合、协调等功能。
  当然,高校目标管理也有许多不足。从管理目标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目标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目标不能完全吻合,有相脱节现象;二是学校总体目标和部门、院(系)局部性目标有不一致的现象;三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有整合性差的现象;四是轻视长远规划,偏重短期效益。从目标管理的过程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院(系)本位化倾向;二是机械理解管理目标和实施管理,等等。
  科学发展观和目标管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倡导平等、尊重、信赖、支持,强调和谐环境的营造,而为了使目标管理更加有效,又恰恰需要我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提高目标管理的效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优化高校目标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一)健全工作机构和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实施目标管理,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工作机构和网络。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作为全校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我们可以明确其职责为:负责审定年度目标体系和目标值,及时提出对各目标责任单位的考核意见;组织半年和年终考核评比,审定考核奖惩方案;研究、协调、解决目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可挂靠在学校某综合部门),其成员可由有关部门、院(系)负责同志和教职工代表组成。校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可以明确为:根据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负责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协调、督评、考核,提出目标值建议,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对目标管理责任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
  (二)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作为高校领导,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一所学校不是靠命令,而是引导、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去实现目标,必须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兼顾学校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战略,从人本管理理念出发,确立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广开言路,积极鼓励教职工充分发表意愿,集思广益,适度分权,民主治校。其次,应特别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目标管理的全过程,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最后,应重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水平以及管理艺术,致力于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三)坚持目标管理原则,提升管理效能
  1.科学合理、积极进取的原则。目标管理要求高校从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地、本校实际情况来制定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以及阶段或分项工作目标;要求制定的目标既能体现竞争攀高、争创一流的精神,又能体现切合实际、量力而行的精神;要求各项目标精炼、科学,并能注意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以便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注重导向、协调一致的原则。目标管理必须始终坚持导向性,必须努力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局部目标与总体目标形成一个同向的矢量,并始终以制定目标为起点和达到目标为终点,通过目标的实现过程达到管理的目的。
  3.以人为本、讲究效益的原则。学校目标管理要求我们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评价原则上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观念、个性、情感、态度、特长等人性化因素。新的形势,需要高校在目标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效益的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等效益的全面提升。
  4.规范管理、机制创新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教育行为、教学科研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目标管理的宗旨,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的形势,需要高校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管理机制的创新,并做到规范与创新的协调统一。
  5.系统全面、利于操作的原则。第一,学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管理对象的全面性,又要重视目标内容的全面性。第二,学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建立分层次的系统管理体系。第三,在目标设立和实施时,既应考虑目标层次的分解,又应考虑目标的可及性和可测性。
  6.凸显先进、强化激励的原则。目标管理中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是先进的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对本单位的工作基础、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实现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7.重视共性、兼顾多样的原则。在目标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让团队成员感到团队目标是与个体目标基本一致的,与他们的愿望息息相关。另外,由于一个团队目标或成员的目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或用不同的指标(目标项目)来反映,这也就同样要求学校管理者在重视共同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兼顾到指标(项目)和反映层面及方法的多样化。
  8.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在目标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各级组织和管理者要充分体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的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9.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原则。各院(系)、部门作为目标责任一级单位应认真落实校党委、校行政和本单位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确定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目标责任二级单位和责任人,并且做好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工作。
  10.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目标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其所分管领域工作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等功能,认真分类指导,以促进院(系)和部门工作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1.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目标检查、考核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全面科学、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民主公开;目标奖惩要坚持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公平合理。
  (四)科学把握管理环节,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1.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是实施目标管理的基础。一般来讲,高等学校的目标可分为两类:一是软性目标,也就是战略目标。这类目标的量化往往较为困难。二是硬性目标,也就是战术目标。这类目标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易于操作和落实。实施目标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应当特别强调软性目标,也就是战略目标。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战略眼光、战略构想、战略部署,并尽可能把战略意图体现在具体的子目标中。在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制定目标体系不只是领导的事,应该充分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第二,要充分认识到目标的系统化和网络化是学校目标管理的显著特征。第三,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原则”,做到“四个符合”。“三个原则”即目标的高标准和适度超前性原则、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目标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四个符合”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教育方针、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实际。第四,要注意把握好层次性。高校目标管理层次性按职级大致分为校长、校级领导、中层领导、一般人员四级,一般人员中又可分为教师、职员和工人。按职能一般分为教学科研、党务、后勤服务三个大系统,每一个系统下又有不同的层级目标。第五,要注意激活微观目标管理,把宏观目标管理与微观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并实现全程管理、全面管理。
  2.策略性地实施目标。实施目标是促使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这一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做好目标分解和过程监控等工作。目标分解是目标管理的具体化,它将一定时期内已定的目标体系分解为具体工作部门、院(系)和全体执行人员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在目标分解中,领导者首先必须设法引导承担者正确理解任务和责任、承担者的利益和学校各级组织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其次,应注意目标的体现一般有定量、定质、定时、定责等几个方面。目标管理是个动态管理,必须重视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作为管理者,应时刻密切关注学校管理活动的运行状态是否与确立的目标体系相符,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情况,找出问题,形成对策,并迅速通过相关信息渠道对管理行为和管理目标做出修正,以确保目标管理不出现目标值偏差。要善于通过利用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要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3.客观公正地进行考评。要确保目标考核客观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机制。建立考评体系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考核标准要清晰明确,避免导致产生歧义或困惑。二是考核标准应客观,并尽可能量化;标准之间要协调一致,不能相互冲突。三是考核标准要全面、有效,构成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设计考核方法时,要紧紧围绕各项具体工作目标来制定,明确相关数据的来源渠道,明确定性指标的认定方式,并对不同指标设定不同的分值,以体现各目标的重要程度。对定性指标、定量指标要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力求考核工作合情合理。另外,在高校,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目标任务性质不同,考核办法也应有所区别。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考核办法进行,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反映出各单位的实际工作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严格奖惩。奖优惩劣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四步,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考评结果出来之后,兑现奖惩非常重要。部门、院(系)乃至个人业绩被承认和表彰,有利于激励先进,带动后进。为了搞好奖惩工作,学校首先应注意建立目标管理工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先进单位以及专项目标任务完成得好的目标责任单位和个人。其次,必须将目标考评结果作为部门和个人评优评先、调资晋级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为实现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为新一轮目标管理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5.重视反馈。目标管理的反馈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校以事实和数据为载体,向各部门、院(系)反馈考评结果。二是学校针对部门、院(系)考评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不平衡指数做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将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的指导性意见反馈给各部门、院(系),指引和督促其改进工作,使学校高效地向总目标迈进。不过,反馈并不是目标管理的终点。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和部门、院(系)要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新的变化情况制定新的目标,再进行新一轮的目标实施、考评、奖惩和反馈,以推动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目标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必须强化措施,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工作制度,以推动目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应明确各目标责任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原则上,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向校考评办报告一次。二是定期抽查制度。应明确各目标责任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定期对所承担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办,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同时,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三是情况通报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单位要坚持对所承担的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掌握目标运行态势,并定期通报目标完成情况。学校目标管理与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上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应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
  文化环境对教职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更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在注意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为突出软环境建设。要通过制定学校誓约,倡导校园精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崇高的价值观念,建立起共同的价值体系,营造出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学术环境,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良好育人环境,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的校园风尚,真正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七)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
  学校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目标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把目标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各院(系)、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目标管理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二是要注意调查研究,经常听取、了解学校和院(系)、本部门主要工作执行情况,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要突出重点,坚持将目标管理工作与学校和本院(系)、本部门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杜绝“两张皮”或重结果、轻过程、弄虚作假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科学发展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8.
   [2]吴庆松.目标管理与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管理模式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0):113-114.
   [3]万顺福.目标管理评析[J].全国商情,2007(5):37-38.
  [4]徐振鲁.略论高等学校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7(1):149-151.
   [5]周俊.略论学校目标管理的正负效应及其优化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0(11):9-11.
   [6]蔡建国,等.高校院(系)目标管理要素与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6(4):41-43.
   [7]任义.高校推行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07(3):83-84.
其他文献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xa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for students,to optimize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grasp suitable learning methods,as well as evaluate the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 up,more and mor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come to China to invest and set up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Due to
This paper compares native-language publications of studies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A),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EMA),and material flow cost acco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