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猪产业不断扩大规模,给养殖人员带来了经济收益,也带来了一定的养殖风险。其中,猪瘟是养殖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养殖场经济受损的直接原因。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内,猪瘟的防疫工作较为重要,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基于此,对养殖场内猪瘟的状况和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猪瘟的预防措施作出探讨,从而对疫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规模养殖;猪瘟;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55
猪瘟是一种传染病,属于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一般而言,猪瘟是急性发病,猪只全身长满小点并伴随出血症状,病情严重会导致内脏器官坏死。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财产损失。
1 规模猪场猪瘟的抗体情况
1.1 猪群之间猪瘟抗体分布较离散且不均
猪群免疫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猪瘟抗体展示出来。豬群抵抗猪瘟病毒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抗体滴度展示。如果抗体滴度较低,那么猪场的免疫效果较差;相反,如果抗体滴度较高,那么猪场的免疫效果较高。抗体滴度的高低情况能够反映猪瘟在猪场的发病率。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养殖规模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养猪场,猪群的猪瘟抗体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性加大了猪瘟防疫工作的难度。
1.2 母源抗体会对仔猪造成影响
母源之间影响着仔猪免疫能力的强弱。仔猪前期的抗病能力都是从源抗体获得,但是母源抗体也会对疫苗注射后的机体免疫造成干扰。加入母体中抗体水平太高,会将疫苗中的抗原中和,使免疫失去原有的功效[1]。从母猪群体分析,受母猪健康状态的影响,也会导致母乳传递给猪仔的免疫效果不同,所以导致仔猪的母体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对母猪的健康养殖问题给予一定重视,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免疫。
2 猪瘟的发病原因
2.1 大量免疫抑制疾病的存在
养殖场内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个体的免疫力因为病毒而下降,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猪对各种免疫疾病没有抵抗力,猪本身的疾病也会因此恶化。此外,由于全球气温变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含量不达标也是导致猪瘟产生的原因[2]。
2.2 猪群中的病毒携带体
携带病毒的猪是猪瘟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都会导致猪瘟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猪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散发病毒,导致疫情发生。
2.3 疫苗方面
疫苗也是导致猪瘟的主要原因之一。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和疫苗种类的使用方法,都会导致疫苗投放没有效果,使猪群免疫失效。
2.4 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猪瘟的发生。有些养殖场只进行一次免疫,不能长期起效,导致猪很容易感染猪瘟。
2.5 其他原因
猪瘟的发生还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猪饮食、免疫力等。如果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手段不科学等外界因素都会导致猪瘟的发生。
3 猪瘟的症状表现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有发生,母猪的精神状态正常,但是会出现流产、死胎、畸形胎、新生猪仔持续性病毒血症状;产出的死胎在每窝仔猪中占有较高比例,初生猪的病死率10%~20%[3];母猪分娩过程延长,多为死胎,严重时全窝死亡;猪仔会出现水肿、皮肤出血,有的产后10~24 h发病,表现出无神、背毛立、怕冷不愿走动等;拉黄色粪便,呕吐、数小时后死亡;存活下来的仔猪发育不良,且出生后和对猪瘟病毒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接种猪疫苗后不产生相应反应;幸存猪仔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会有一定的生长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肌肉震颤而很快死亡。这种仔猪向环境传染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4 猪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猪瘟的预防离不开有效的措施。如果要控制疫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3-4]。1)定期消毒,隔离处理。如果母体带有病毒,会导致刚刚降生的仔猪同样携带病毒,需要对其采取隔离手段,防止大面积瘟疫的感染传播。
所以,平时养殖时需要仔细观察母体,一旦发现猪瘟症状的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确保仔猪降生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为了不将猪场中的病毒带入外界引发社会恐慌,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消毒处理。2)定期接种。预防猪瘟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疫苗接种。规模猪场的养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疫意识,定期为猪接种,保证疫苗的正确使用,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病率与传染率。3)规范使用药物。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量,切不可为了降低成本从不正当渠道购买不合格的药品而产生不良作用,导致养殖受损。4)控制种猪来源和成猪的销售。规模猪场应尽量自主繁育,如果想扩大养殖规模从其他猪场购进猪只时,必须要在进场时严格检验和检疫购买的猪种。购进后采取隔离处理,饲养一段时间后未出现疾病症状,则可放心将其与其他猪只共同饲养。5)正确使用合格疫苗。如果想要疫苗真正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疫苗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质量。因此,需关注疫苗的运输、储存等,用合理的方法保持疫苗,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6)加强动物防疫系统的建设。增强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防治系统。例如,各级政府建立一套以疫情监测、防疫监督、疫苗保存、运输冷链一体化的完善防疫系统,在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7)定期检测猪群。猪瘟的防治不仅要求养殖环境的良好、饲料的合格以及自繁自养等需求,更要注意猪群猪瘟抗体的检测,及时补充猪瘟疫苗。养殖场要注意有猪瘟症状的猪只,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措施。
5 结语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对猪瘟有所研究,可以基本控制,因此猪瘟的规模和影响逐渐变小。所以,养殖场在面对猪瘟时不要恐惧,在平时做好防御工作,做好防治准备。此外,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尽量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 袁江华.规模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3):146.
[2] 范雅芬,柳林.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168-170.
[3] 苏葵.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6(8):83.
[4] 原霖,顾小雪,张硕,等.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失败调查及免疫程序优化[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7):27-29.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规模养殖;猪瘟;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55
猪瘟是一种传染病,属于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一般而言,猪瘟是急性发病,猪只全身长满小点并伴随出血症状,病情严重会导致内脏器官坏死。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财产损失。
1 规模猪场猪瘟的抗体情况
1.1 猪群之间猪瘟抗体分布较离散且不均
猪群免疫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猪瘟抗体展示出来。豬群抵抗猪瘟病毒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抗体滴度展示。如果抗体滴度较低,那么猪场的免疫效果较差;相反,如果抗体滴度较高,那么猪场的免疫效果较高。抗体滴度的高低情况能够反映猪瘟在猪场的发病率。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养殖规模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养猪场,猪群的猪瘟抗体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性加大了猪瘟防疫工作的难度。
1.2 母源抗体会对仔猪造成影响
母源之间影响着仔猪免疫能力的强弱。仔猪前期的抗病能力都是从源抗体获得,但是母源抗体也会对疫苗注射后的机体免疫造成干扰。加入母体中抗体水平太高,会将疫苗中的抗原中和,使免疫失去原有的功效[1]。从母猪群体分析,受母猪健康状态的影响,也会导致母乳传递给猪仔的免疫效果不同,所以导致仔猪的母体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对母猪的健康养殖问题给予一定重视,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免疫。
2 猪瘟的发病原因
2.1 大量免疫抑制疾病的存在
养殖场内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个体的免疫力因为病毒而下降,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猪对各种免疫疾病没有抵抗力,猪本身的疾病也会因此恶化。此外,由于全球气温变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含量不达标也是导致猪瘟产生的原因[2]。
2.2 猪群中的病毒携带体
携带病毒的猪是猪瘟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都会导致猪瘟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猪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散发病毒,导致疫情发生。
2.3 疫苗方面
疫苗也是导致猪瘟的主要原因之一。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和疫苗种类的使用方法,都会导致疫苗投放没有效果,使猪群免疫失效。
2.4 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猪瘟的发生。有些养殖场只进行一次免疫,不能长期起效,导致猪很容易感染猪瘟。
2.5 其他原因
猪瘟的发生还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猪饮食、免疫力等。如果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手段不科学等外界因素都会导致猪瘟的发生。
3 猪瘟的症状表现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有发生,母猪的精神状态正常,但是会出现流产、死胎、畸形胎、新生猪仔持续性病毒血症状;产出的死胎在每窝仔猪中占有较高比例,初生猪的病死率10%~20%[3];母猪分娩过程延长,多为死胎,严重时全窝死亡;猪仔会出现水肿、皮肤出血,有的产后10~24 h发病,表现出无神、背毛立、怕冷不愿走动等;拉黄色粪便,呕吐、数小时后死亡;存活下来的仔猪发育不良,且出生后和对猪瘟病毒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接种猪疫苗后不产生相应反应;幸存猪仔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会有一定的生长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肌肉震颤而很快死亡。这种仔猪向环境传染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4 猪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猪瘟的预防离不开有效的措施。如果要控制疫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3-4]。1)定期消毒,隔离处理。如果母体带有病毒,会导致刚刚降生的仔猪同样携带病毒,需要对其采取隔离手段,防止大面积瘟疫的感染传播。
所以,平时养殖时需要仔细观察母体,一旦发现猪瘟症状的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确保仔猪降生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为了不将猪场中的病毒带入外界引发社会恐慌,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消毒处理。2)定期接种。预防猪瘟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疫苗接种。规模猪场的养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疫意识,定期为猪接种,保证疫苗的正确使用,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病率与传染率。3)规范使用药物。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量,切不可为了降低成本从不正当渠道购买不合格的药品而产生不良作用,导致养殖受损。4)控制种猪来源和成猪的销售。规模猪场应尽量自主繁育,如果想扩大养殖规模从其他猪场购进猪只时,必须要在进场时严格检验和检疫购买的猪种。购进后采取隔离处理,饲养一段时间后未出现疾病症状,则可放心将其与其他猪只共同饲养。5)正确使用合格疫苗。如果想要疫苗真正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疫苗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质量。因此,需关注疫苗的运输、储存等,用合理的方法保持疫苗,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6)加强动物防疫系统的建设。增强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防治系统。例如,各级政府建立一套以疫情监测、防疫监督、疫苗保存、运输冷链一体化的完善防疫系统,在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7)定期检测猪群。猪瘟的防治不仅要求养殖环境的良好、饲料的合格以及自繁自养等需求,更要注意猪群猪瘟抗体的检测,及时补充猪瘟疫苗。养殖场要注意有猪瘟症状的猪只,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措施。
5 结语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对猪瘟有所研究,可以基本控制,因此猪瘟的规模和影响逐渐变小。所以,养殖场在面对猪瘟时不要恐惧,在平时做好防御工作,做好防治准备。此外,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尽量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 袁江华.规模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3):146.
[2] 范雅芬,柳林.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168-170.
[3] 苏葵.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6(8):83.
[4] 原霖,顾小雪,张硕,等.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失败调查及免疫程序优化[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7):27-2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