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以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就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要求主管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去敏锐观察,发挥想想象,活跃灵感,标新立异,系统思考、换位分析,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确实,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和“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所谓“求同思维”是把问题的各种条件合并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在具有一定知识条件下,从事物不同方面及不同联系上寻求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且其中常有新经验和新方法。
  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并不是线性增长和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人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这里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对老经验的扬弃,即吸收老经验的有用部分,否定其“错误”的部分,获得新的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思维定势往往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多次强化才能形成。例如,学生对于一个新的概念不是一下就能“熟练掌握”的,往往要通过多角度、多次在不同环境下对这一概念进行识别、理解和运用,其间可能发生多次错误,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使我们多次接受教训又多次总结经验,才逐步实现“熟练掌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思维定势建立的过程也正是对旧有思维定势的“求异”过程。
  可以说,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定势和求异思维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科学思维定势的基本内容就是各种概念、定理、公式、技能技巧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其中,“熟练”就是比较“牢固”的思维定势,这是求异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基矗“三基”之所以重要,也正在于此。如果当学生对新问题的规律还未掌握,思维定势还未形成时,就对其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所谓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不但不能掌握技巧和灵活性,就连基本技能也难以掌握。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很活,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思路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教出的学生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却又束手无策,也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思维定势已经形成,教师却不能及时增加难度,“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则必将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学生在整个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每次思维定势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一个阶段的求异思维训练。改变过去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很难接受的,甚至是痛苦的。如对初一代数的学习,学生常常希望回到算术中去而讨论字母运算;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的初期,往往会无意识地以平面几何的观点来处理空间问题,看立体图“立”不起来;学过任意角的概念后,仍将任意角视为锐角或钝角;学生由实数集“跨”入复数集后很不习惯,往往不知不觉又“退”回到实数集中去,将复数集问题当实数集问题解决……这些新旧知识和观念的转化过程之艰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耐心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对比(寻找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旧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和新观念逐渐认同,进而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定势。
  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定势(习惯):面对任何一个新的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仔细分析已知条件与要求解的问题(或求证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联想、抓住本质、理出思路,最后化新问题为旧问题,化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思维定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个个具体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抽象概括,又是在大量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强化的结果。同时,人的态度、思想、观念等,都是高层次的思维定势,它们的形成和改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些思维定势会越来越趋于稳定。中学阶段这些高层次的思维定势正处于形成、变化和渐趋稳定的阶段,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教学大纲,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总之,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能力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人的思维活动发展中,它们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它们的和谐发展过程就是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我们唯有对思维定势和求异思维能力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辩证理解、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大多数高中生英语来说,由于语言环境的局限,尚不大可能有大量的听说英语的机会去“自然习得”英语,但他们完全有条件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改下如何培养与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 英语阅读    从语言学习这个角度来看,阅读理解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加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潜在对话,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的无声交际
期刊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巧妙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遨游,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导入 课堂    巧妙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中
期刊
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一、对当前小学数学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布置显得比较随意,缺少必要的设计,致使练习的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题目的形式单一,缺少必要层次和梯度;题量偏大,且机械重复练习偏多,缺少思考性,不能给学生当前的智力构成挑战,不能激起学生的练习兴趣。  (2)对练习目的关注点单
期刊
初中体育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相关的体育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依靠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从源头上创新体育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以“理论灌输、动作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目前初中体育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提高初中体育课程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重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素质。有效实施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因为实验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和易感知性的特点。  一、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做每一个实验,不仅仅要求学生学到实验操作技能
期刊
摘 要 针对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对农业现代化造成的制约,本文提出来了在此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化 人口转移 农业现代化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     一、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转移的结构分析  (一)文化素质结构  在劳动力转移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获得转移的机会
期刊
摘 要 文言文也称古文,是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思想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育学生要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为目标。文言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析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但现今初中文言文教学确实非常薄弱的环节。
期刊
摘 要 中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了几种常用方法。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设计出小巧灵活、适合课题特点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课堂教学    一、用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各科教学中较为普通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
期刊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理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两大重要的批评方法论。如果从当代阐释学的角度看,这两个理论也是重要的文本阐释方法论。   “知人论世”的提出,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
期刊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起到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具体要求,顺应这一要求,阅读鉴赏题在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并且,这类试题频频出现,所占分值也越来越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因此,培养初中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除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同时也是初中语文学习考试的需要。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