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女关系的角度解读《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勇士》一书介绍了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女儿与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母亲之间的矛盾与误解,本文通过对其母女关系的分析,试图解读中美文化的差异,并从中得出作者是如何在两种文化中最终寻求自己的身份定位,与母亲达成和解的。
  【关键词】文化  冲突  融合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18-02
  作为一个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女性,汤亭亭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双重影响,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往往会体现出中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女勇士》一书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一个在中国母亲的教育下的小女孩在美国的成长历程。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门宫外”和“羌笛野曲”。这五部分分别介绍了母亲讲述给女儿的五个不同的故事,而通过作者“我”对于母亲的回应,我们可以看出其母女关系。母亲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其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她用中国的方式去教育女儿,给她灌输中国的思想。而女儿虽然接受着来自于母亲的中国式教育,同时却也深受她身边的美国思想的影响,因此从这段母女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
  一、文化冲突
  1.思想观念的冲突
  母亲勇兰在中国的时候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获得过医学学位,但她仍然对科学持有怀疑的态度,她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存在,在医学院的时候还曾经和同学一起驱过鬼。而在女儿从学校和社会上得到的教育和知识都让她深深相信,科学才是唯一的权威。
  最后一部分“羌笛野曲”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段,一家人在洗衣房吃饭的时候,药店的小男孩送过来一瓶药,可是家里没有人生病,他们发现是小男孩送错了地方。这对于女儿来说就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母亲却大发雷霆。她认为送药男孩给孩子们带来了晦气,药丸代表着疾病,那些药就是会让孩子们生病的诅咒。她让女儿去药店解除这个诅咒,女儿觉得这样很荒谬,但迫于压力还是去了药店,但她并没有按照母亲的话去做,而是简单地要了一些糖果。药店人员对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了,这种文化的冲突发生在很多的华裔家庭中,实际上药店老板从来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做。
  在过去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科技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有许多现象人们无法解释,于是他们用“鬼神”这一虚幻的形象去理解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随着人们不断地想象,“鬼神”的形象不断地丰富,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接受了。勇兰所生活的时代,中国还处于一个比较贫困的阶段,面对内忧外患,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这种状况的,而对于鬼神的信念使人们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所以尽管勇兰接受过教育,也懂得科学,但还是没有摆脱迷信的思想。女儿出生在二战之后的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对于科学的力量深信不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他们只相信科学,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有神秘感。女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教育成长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母女之间对于事情的不同看法,也因此产生了种种冲突。
  2.行为方式的冲突
  母亲经常会在图书馆或者电话上大声说话,但是在餐桌上,一家人靠得最近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许讲话。母亲觉得讨价还价是人之常情,不仅自己讨价还价,还会让女儿也这样做,女儿却觉得这样很丢脸。母亲会将不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放在箱子里,以备不时之需。中国人照相的时候从来不会笑,所以母亲也不能理解美国人照相时在笑什么。当女儿抱怨母亲总是说自己丑的时候,母亲说华人都这么说,他们喜欢说反话。
  母亲的种种行为都是女儿所不能理解的,生长在美国的女儿没有足够的中国文化背景的熏陶,在美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想要融入这个社会,她就不得不以一种美国式的方式生活,她不习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对母亲的很多行为感到难为情,她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實这都是中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首先,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人们更加看重集体而非个人,因此在集体里是没有秘密的,小声说话会被看作是不真诚的表现,所以人们习惯于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相反,美国人则更加看重个人的隐私,所以他们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很不礼貌的。第二,当勇兰来到美国的时候,中国处于相对比较贫穷的年代,中国人经历了一段相当艰苦的时代,他们没有安全感,担心苦日子会再来,所以他们才会储存东西。可是女儿出生的时候,美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他们根本没有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所以在女儿看来,母亲储存东西这一行为很荒谬。此外,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人们世代干农活养活自己。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只有努力在田地里工作才可以喂饱自己。所以中国人认为用言语表达是没有用的,只有真正做到那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关心孩子的方式就是为他们做事情,他们很少直接向孩子们表达爱意和关心。而美国人却更加注重表达,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希望得到认可,他们认为只有表达出来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在长期的历史演化历程中,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没有人可以脱离其文化背景而独立生存。母亲所耳濡目染的中国文化与女儿所生长的这种美国文化背景是十分不同的。母亲想要以中国的方式和女儿沟通,而女儿想要用美国的价值观去改变母亲,这就导致了彼此的误解。女儿开始逐渐不喜欢自己华裔美国人的这一身份,而同时她也感觉到自己被中国文化排斥在外,她想要摆脱这一境遇。
  二、文化融合
  尽管本书中描述了很多母女之间的冲突和误解,表现出文化差异给双方带来的困扰,但本书真正想表现的实际是经过重重冲突之后的文化融合。
  在美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女儿开始渐渐舍弃母亲所讲述的中国传统,她开始逐渐被美国所认可,但无论她怎样努力,仍然不能被美国社会完全接受。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就是这个社会中的“他者”,于是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母女关系的和解提出了文化融合的策略。
  这一章的开始,女儿回忆了母亲割她舌头的事情,她认为母亲这么做是为了让她保持沉默,她也确实沉默了好几年,她被同学和老师所排斥,嘲弄,老师觉得她的想象力不可救药,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玩。在西方价值观的不断影响下,她最终明白,只有勇敢表达自己才能够得到认可,她也终于明白母亲割她舌头的真正用意。
  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蔡琰的故事。她说,“这里有一段故事,是母亲讲给我听的,不是小时候讲给我听的,而是最近。当时我对她说我也讲故事了。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她讲的,后半部分是我加的。”蔡琰在20岁时被匈奴首领掳走,在匈奴的12年间,她生下了两个孩子,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身份,她还会写一些汉语歌,渐渐地,她发现匈奴的音乐感动了她,而她的歌声也会感染那里的匈奴士兵,她开始意识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将两种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会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作者讲述这一故事实际上是对她自己生活的一个隐喻,蔡琰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了12年,忍辱负重,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以华人的身份在美国成长,受到了很多委屈,所以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血统的美国人,寻求自我身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
  母亲和女儿的和解也就意味着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来说,他们需要充分地了解两种文化,寻找一种既不摒弃自己本族文化,又不拒绝异域文化的生活方式,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三、结语
  汤亭亭通过对其母女关系的描写体现了中美文化差异给个体带来的困惑,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差异等原因引起的,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寻求和解,找到自我身份的方式,即通过了解彼此的文化,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生存在两种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薛玉凤.美国华裔文学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女性身份的嬗变[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野楠(1991.09-),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科书的循环利用是在环保理念的普及之下倍受教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问题,小学阶段亦是如此,教科书的循环利用同样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教科书的反复利用是双刃剑,有一定的益处也必然有其弊端。因此必须要明确其问题所在与实际的开展策略,达成工作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科书 循环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
期刊
【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管理工作者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教材管理的直接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显得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材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上来看,对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教材 管理人员 素质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泰德·修斯一直以来以自然诗和动物诗而享誉诗坛,他的战争诗同样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诗歌中的战争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其参与者带来的终生的精神创伤,泰德以其战争诗实现了自我疗伤,同时也积极地影响了无数战争亲历者和他们的亲人。  【关键词】泰德·修斯 战争诗 创伤 疗伤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课题“泰德·修斯诗歌主题研究”(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在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本专业团队成员紧紧围绕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及学院质量工程建设意见,在学校新一轮专业内涵建设措施的宏观指导下,在专业带头人的筹划与带领下,不断推进各项专业建设内涵工作,2016年本专业正式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本专业积极进取,不断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获得了不菲的成就。  【关键词】药物检验 实训教学 专业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全国教育大会重申将“劳”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五大重要素养之一,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是落实劳育的重要载体,后勤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劳动育人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描述了后勤開设劳动课的优势、原则和推进思路等。  【关键词】高校后勤 劳动育人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55-02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处于发展新阶段,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是新时期影响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就本文如何推进高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外办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就推进该项工作的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独立法人 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士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影响日后部队训练与作战任务的完成。为了提高士官学员学习积极性,本文从找到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挖掘学员自身的兴趣点、设置教学过程的兴趣点三个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士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士官学员 学习积极性 兴趣点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21-01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当中,德育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来行之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本文阐述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 幼儿园 德育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02-01  在幼儿园德育
期刊
【摘要】《锅炉与锅炉房工艺》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专业课。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我院提出工程教育概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规划了双创教育改革要求,我們专业以锅炉与锅炉房工艺课程为试点,针对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优化各项教学资源,设计、综合、集教学与双创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教学平台,探索以培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极为重要,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的编制,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36-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