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增幅较高的认识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幅较高,那么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何在?在我们给出的内生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政策特别是政府行为仍是主因、外部环境变化是主因、加入WTO的影响、体制变化、外资带动以及其他几个选项中,58.14的专家选择了内生性因素,认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51.16的专家选择了政策特别是政府行为,认为外在的推动力仍是主导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93的专家选择了外资带动,18.6的专家选择了加入WTO的影响,13.95的专家选择了外部环境变化,即一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与外部环境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外部变化的依赖性增强;9.3%的专家选择了体制变化,认为目前这种高增长与体制变革有一定的关系;2.33%的专家选择了其他,主要是认为我国目前的高增长与银行信贷管理放松、贷款大幅增长有关。
  关于我国经济这种高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是否进入了新一轮景气期?从专家们反馈的意见看,观点有一定的差别:
  一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景气增长。加入WTO后经济体制的变化,宏觀经济政策取向的正确,国际环境的逐步好转,将支持中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经过1993~1997年的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和1998~200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增长经历了高——低——较高的周期,目前正处于新的高潮期前端,经过前十年的调整,积蓄了一定的增长潜力,增长机制也更成熟,宏观调控更科学,可以说进入了新的景气期。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相当协调的高成长期,风景这边独好的格局暂时不会变化,主要得益于内部机制的变量趋于合理,外部环境更多地看好中国。中国已形成一个国际资本流动的凹地。政府政策的稳健和连续也是高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是一种长期态势,经济增长具备物质基础,投资主体由单一格局向多元格局变化,经济增长正由政府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目前是投资带动型,将逐步向消费拉动转变,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另外,我国内需市场大,且呈梯度分布,加入WTO后促进外资投入,宏观调控掌握较稳,价格尚处在低价位区间,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将持续,耐用品消费(汽车、住房等)增长快且将持续,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因此,只要控制好增长的均衡性,可以保持一个时期的持续稳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机制没有发生重要变化,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没有进入新一轮景气期的充分证据。目前宏观运行比较复杂:通缩和过热征象并存;有效需求不足的存在和某些高消费增长点的拉动并存。外贸外资高增长对经济景气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市场因素和政府换届因素起了推动作用,和宏观调控政策也有关系。当前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因素并存,通货紧缩并未完全消除,加之经济景气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一旦外部动力发生变化,经济仍会发生波动。增长机制仍以政府和外资带动为主,内需仍不振,可持续性不容乐观,谈不上新一轮景气。尽管增长机制已有一定变化,但微观主体盲目性不会变,对于过热的趋势,政策要逆向调节,我们似乎反应较慢。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仍然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增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与体制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会造成新的供求矛盾,消费受制于收入增长,没有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尚未进入新一轮景气期。
  第三种观点认为,目前尚难判断经济增长有没有进入新一轮景气期。虽然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向好,但有待巩固。当前处于向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过渡或前期,短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过度不平衡问题。发展前途有两可能,好的话,进入新一轮景气期,坏的可能是停滞不前。如由于市场不完善,市场自我稳定调节作用有限,增长机制有变化,但还没有完成根本性改变,如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建设与监管、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就难以进入新一轮景气期。如果宏观调控好,企业发展机制真正转变,“十一五”可能进入新一轮景气期。当然,有专家认为,目前各方面预期趋好,能否进入新一轮景气期,要视政策走向而定,只要政府不紧缩,经济将进入新一轮景气期。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不论经济机制是否健全(如美国),一旦生产能力增长过快,经过一段时期,供给必然超过生产需求,经济必然减速,这点基本上与体制无关,现在一些分析把宏观经济问题(周期)与体制问题混同,从而借体制进步来否认经济过热的存在是十分危险的。
其他文献
1.经济增幅稳中有升    对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判断,35%的专家认为比2003年高;40%的专家认为持平;25%的专家认为可能低于2003年。预计增长8%~8.5%的比例较高,最高预测值为9%左右,也有少部分认为增幅将6%~7%。    2.物价涨幅提高  2004年,64.1%的专家认为物价涨幅比2003年高;33.3%的专家认为物价涨幅与2003年持平;2.56%的专家认为物价涨幅
期刊
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1、为避免“日本式”通缩持久化,应抓住时机启动经济顺利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总体上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保持稳定,不要全面紧缩,对突出问题集中措施与力量加以解决。同时对局部过热领域加强引导和调整。继续扩大民间投资,适当降低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逐步淡出。加快金融结构性改革,在加快可兑换前提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定各
期刊
归纳起来,专家们认为2003~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难点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国际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走势仍有不确定性,以及朝鲜半岛和中东的和平与战争问题。  二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已从一般劳动力扩展到大学生,随后几年的就业压力很大,会影响社会稳定,就业形势不容樂观。  三是收入差别扩大,资金技术等因素在收入分配中地位上升过快,影响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参
期刊
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整体通过了国家验收。专家认为,它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主要是通过铁路和海路运输,在周转过程中反复多次拆包、装袋、搬运,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与发达国家通行的散粮运输相比,不仅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浪费严重,不能满足快速、高效、大批量出口和南调的需要。  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期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尽管2003年度全球棉花供求大体平衡,国内产量增加,但未来棉花市场存在较大风险,新的棉花年度纺织工业很难继续保持近两年快速发展的势头。  会议指出,近两年来,我国纺织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逐年增加,但2003年度我国纺织业发展和棉花需求至少存在以下四个不确定因素,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出口方面,一是过高的棉价将影响纺织品出口的
期刊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下一阶段将以电价改革为核心,围绕规范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进行。  王强在中国电力监管国际研讨会上说,电价改革,决定着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质进程,必须加快推进,稳步实施,否则既解决不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缺电问题,也解决不了深化改革的问题,即电力工业市场化的问题。  他说,稳步实施电价改革,首先要改革现行的以政府行政审批为特征的
期刊
从今年年初起,纸品原料价格呈上升趋势,同时国内造纸业正酝酿纸板价格上调。  据纸业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有望达到4000万至5000万吨,人均消费近39公斤,相当于亚洲平均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纸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我国的纸消费总量有望达到8000万吨以上,接近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但目前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能力仅在3000万吨左右,供需差距较大。  造成紙和纸板价
期刊
早在1500年前,南匯还是泱泱一片大海,是长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向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水流中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于是便诞生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南汇”因此而得名。  南汇总面积有688平方公里,是上海市20个区县中除崇明县外地域最大的一个区。南汇区的地形轮廓像一把燃烧的火炬,东临大海,西接闵行区,北依浦东新区,南边衔着的奉贤区,正巧使这里形成了一个火炬的柄端。千百年来,大自然神圣的火种,使
期刊
我国对花生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较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专家认为,充分利用花生富油富蛋白的双重性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配合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国就能在世界花生市场赢得主动权。  我国大量的花生都是作为原料卖出,花生深加工产业极为薄弱,甚至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花生品牌,这与我国“花生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即使是花生出口占全国70%的山东省,目前也只有18个花生食品专业加工厂、28条生产线。而花生产量
期刊
搜房研究院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城市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以城市经营为背景,以房地产开发活动带动城市建设为契机,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成为中国各个城市市长们特别热门的话题,而且吸引了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开发商开始进行跨地域的房地产开发,如何评价各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潜力,确定是否进入某一城市的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