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明的艺术崇拜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美术评论家陶咏白女士在《凝然静穆 别构心灵》中对刁望平及其油画有详尽的描述和独到的见解:
  读刁望平的画,总有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他何以营造出那悠远、静穆、虚幻的心理图象?
  刁望平参加过当代法国著名油画家克劳德·依维尔的油画培训班,他对西方古典绘画作过深入的探索和分析,研究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表现方法,追求它们在画面上的表现力,尤其真传了克劳德·伊维尔的“写实主义”风格,从此他走上了古典写实主义的道路。
  对暗部的处理,刁望平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使用透明罩染法,运用一种特殊的膏体表现暗部,既质薄单纯,又呈现出透明的层次和空气感,使得画面轻盈灵动又不失深沉厚重。
  在《圆明园》里,这种方式被巧妙地运用大面积的阴影之中,实为增色之笔。他喜欢用暖色调作画,应缘于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温情依恋。望平画中的断壁残垣,古船,木轮这些物象都是自然与人性合一的精神象征。
  1995年《轮宇生灵》问世,这是望平从艺术思想到技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高峰。斑驳的木轮传达着“生命本在轮回,一切皆有因果”的佛家理念。庞大敦实矗立的大黄牛展现生命的灵性和生存的凝重,将之与身后的木车轮并置。掲示着生灵与轮回这一生命的永恒规律,将有限的个体放在了无限的永恒之中,这是他对人生与生命感悟的升华,赋予了作品某种哲学意味。1996年,这幅作品参加挪威的MONKTER国际艺术联合会的国际性展览,一举获得了金奖。荣誉与掌声没有打动他内心沉静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只是立于门栏眺望远方的绵羊;外面的世界有多彩的人生,内心世界却保持脱俗的宁静。望平再一次作了回归,向生命本体的主动回归,向内心的回归。他淡泊明志,静心自然,在冥想中进入纯净无我的状态,唤来清澈透明的智慧。
  海的博大,黄河的翻腾,古长城的沧桑,雪地的清冷与孤寂。这些画面中融进了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意味,那《走大漠》孤独的人、《黃河浅滩》上孤单的船、《草原秋色》中的一辆木板车……,画面的孤寂,静穆,超越了所见景物,成为某种奇妙的感受。
  书画家刘雁平( 中国道合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 )在《自然与文明的艺术崇拜》里写道:
  在人类油画艺术的世界里:
  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史诗,这个民族是中华;
  奏响着一组命运交响曲,它的名字是中国。
  在世界油画艺术的宝库里:
  传达着爱恨对立与统一的是生命;
  召唤着麻木与苏醒主题的是觉悟;
  感动着生灵与自然崇拜的是规律;
  凝结着诗文与杂文效应的是思想;
  整合着夜曲、情曲、英雄曲的是激情;
  达·芬奇说:“画家是所有人和万物的主人。”画家望平就是这一真理的实践者。
  著名油画家刁望平,凭借对自然本质的觉悟,对物象实在的透视,以及超凡的想象力,把物存之于心,表之于画。 正如望平语录所言:“我只画我闭上眼睛看到的东西;因为,闭上眼睛感觉到的自然是更真实的自然。”
  绘画不是对大自然的简单抄袭和临摹;而是用灵动的心,感应自然,用情操和境界,发现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主题。
  刁夫人龙燕说:
  望平做任何事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只为求证生命的圆满,他画的不只是画,也是他对自然生命圆容无碍的证悟。再华美的文字已显无力,让我们静静的体味,用清虚的神灵去彻悟宇宙乾坤玄妙无言的大美吧。
  超级粉丝屈小姣说:
  读刘雁平文章,解读书画的境界,文字里是作家的影子和精神,书画里是画家的情感和灵魂;同样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文学与书画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我们用曾陆红教授的话来结语:
  刁望平是油画风景画家,或是风情画家。他用“颜色和造型表达出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望平的风景画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一种宁静。可以说是他心灵的写照,所以也有人把他的风景画称作有“思想”的风景画。
  望平的风景画在传统意义的风景画的主题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语言空间,他运用其丰富的想象与描绘,通过对大自然的探寻,从而赋予他的风景画以超验现实的新的诠释与解读。
其他文献
亮片绣由珠绣演化而来,起步较晚,开始只因为其反光的特性能够带来视觉上的兴奋感,因此成为摩登歌舞剧女郎和迪斯科女郎的专享。随后,亮片逐渐成为烘托时尚、华丽气质的元素,开始应用于服装的配饰上。人们惊讶的发现,无论是甜美可爱、潮流动感还是奢华艳丽风格的服装,都可以与亮片"BlingBling"的光芒完美结合。  人们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催生出更多的亮片种类和附着方式:无论是简单的开衫、裙子、裤子还是配饰,
期刊
苏盛城,1959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于著名画家溥佐、夏明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津民革画院理事,天津红桥画院画师,中国商业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  编者按:  何为守望者?意即在发生变迁的时候,在人们转移目光、甚或迁离、逃避、逐新之时,坚守在原地,时刻关注着,体验着,思考着的人。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出现过很多争论,最著名的莫过于吴
期刊
Chinese art has been full of deep poetic spirit since its emergence. Acquire inspiration from all things, express feeling through the poetry and gradually evolve into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
期刊
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序曲,人开始了自我发现,教会受到了质疑,社会的宗教色彩淡化,个人主义的种子破土发芽,世俗生活逐步获得了肯定。从这时开始,现代性的“巨轮”(欧洲的原发现代性)慢慢驶离了完全由上帝宰制的那个中世纪码头。  新的社会存在与这个新社会的主体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生活锻造出现代意义上的人,锻造出他们的感受,锻造出他们的历史背影;而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经验。人们对现
期刊
编者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倡导兼容并蓄、锐意创新。  本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教授中国画作品展”由清华美院主办、清华美院绘画系承办,艺术生活快报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展览将展出王玉良、戴顺智、韩敬伟、刘临四位教授近些
期刊
秦岭脚下有位农民画家,内心纯净且能“安贫乐道”,天然的人生境界使他作起画来能按自己的审美与心灵需求,像溪水流淌一样自由地表达自己。他随心所欲的组合画面与色彩,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勾划整个世界。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什么规则与定式,只有心灵流动的痕迹。质朴的稚拙构图,不可知晓、毫无因果联系与打破日常逻辑的画面,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与内在激情以及特有的秩序美。  我曾在他那得到了很多启示,不过多年以后我再
期刊
西方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在其《艺术发展史》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渴望独出心裁也许不是艺术家的最高贵或最本质的要素,但是完全没有这种要求的艺术家却是绝无仅有。”在这里,他指出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独出心裁”,否则,拾人牙慧或者一味地食古不化都只能算是一个艺术作品的无效“复制者”,而不可称为艺术家。对于王玉良的绘画艺术,他虽然在水彩、水粉、素描等方面也多有建树,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
期刊
编者按:  2012年10月14日,由艺术史学者黄专策划的“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了帷幕。本次展览将王广义视为一个“艺术史命题”而非艺术个案,进行与当代中国思想史、视觉文化史相关联的深度个案研究。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王广义的艺术经历及其作品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起承转合。在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现实及其上层建筑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就
期刊
独领风骚的“塑造”历程  1949年,因发明塑料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朱利奥·纳塔(Giulio Natta )及其学生朱利奥·卡斯泰利(Giulio Castelli)创立了塑料家具品牌——Kartell。他们发现,这种视觉效果极佳又可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居然可以制造成家具,并呈现出完全不同于木制家具的效果,从此环保、美观的塑料材质开始了其半个多世纪的“塑造”历程。  在意大利,“Kartell”这个
期刊
编者按:  王同仁先生是我国画坛中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老画家,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五十余载。他的许多创作成为艺术史中的经典,被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他育才且爱才,桃李遍及五洲四海,许多经他培养的优秀艺术人才已经成为创作、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王同仁先生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抗战期间,王同仁出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中学时期,他授业于黄胄、裴元生先生,1955年考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