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要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创设情境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首先,情境创设的目的必须具体、明确。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先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进行分析,而且要有新意和启发性,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另外,在充分认识情境教学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情境引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数学这样的抽象性学科,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书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电脑课件来完成。
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所谓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让他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延时评价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及多向思维能力。
1.学生有疑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寻疑的环境。
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书上内容的区别,或比较与某一问题有必然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萌发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用问题当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必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
2.学生有怪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释疑的环境。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诞的“怪论”时,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地否定,无形中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过早妄下断言,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和挑战,然后及时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来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最后,笔者深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素艳、蒋重清、邰圆圆、谢静.状态、特质焦虑平衡亚类高三学生高考发挥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
2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某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3 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37~44
4 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88
5 于守臣、宋彦.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7~8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创设情境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首先,情境创设的目的必须具体、明确。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先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进行分析,而且要有新意和启发性,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另外,在充分认识情境教学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情境引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数学这样的抽象性学科,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书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电脑课件来完成。
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所谓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让他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延时评价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及多向思维能力。
1.学生有疑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寻疑的环境。
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书上内容的区别,或比较与某一问题有必然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萌发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用问题当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必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
2.学生有怪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释疑的环境。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诞的“怪论”时,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地否定,无形中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过早妄下断言,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和挑战,然后及时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来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最后,笔者深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素艳、蒋重清、邰圆圆、谢静.状态、特质焦虑平衡亚类高三学生高考发挥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
2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某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3 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37~44
4 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88
5 于守臣、宋彦.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