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1],青篱瑰醋对SLE样小鼠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现报道临床上采用青篙瑰醋治疗56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机 构】
: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233004,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233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1],青篱瑰醋对SLE样小鼠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现报道临床上采用青篙瑰醋治疗56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型转谷酰胺酶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皮损内的分布,以期对本病角朊细胞的异常增殖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 取银屑病患者遮盖部位皮损与正常人同部位皮肤作冰冻切片,以鼠抗人型转谷酰胺酶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为二抗,AEC为反应底物。结果 正常人阳性区仅见于表皮角朊细胞颗粒层细胞间。银屑病皮损分布于除基底层外的表皮全层,着色程度以颗粒层最强,向棘层扩散但强度渐弱
对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1997年所载283篇论着(其它栏目不包括在内)、1823条引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供皮肤性病科专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参考。一、引文数量统计分析1993~1997年各年所载论着量(篇)依次为:57、39、53、75、59篇,年均载文量566篇。这5年中每年的引文量(条)分别为:373、269、333、480、368条,年均引文量3646条。5年的篇均引文量依次为654、690、
目的 为掌握吉林省自然环境中孢子丝菌的分布状态。方法 深入该病高发区通榆、农安及低发区图们等地,采集腐烂芦苇、玉米秸、腐木及土壤,从中分离孢子丝菌。分离菌株再作继代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玻片培养镜下生长形态及双相试验等鉴定菌种。结果 共分离出21株申克孢子丝菌。从玉米秸、腐木及土壤中分离出孢子丝菌,在国内为首次报道,从玉米秸中分离出孢子丝菌,在国外亦属首次。结论 在高发区的芦苇、玉米秸及土壤中
目的 对白介素-1β(IL-1β)在启动银屑病免疫病理表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取健康人正常皮肤在跨膜(transwell)皮肤器官培养模型中进行培养,观察在IL-1β或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等细胞因子刺激下,培养皮肤表达银屑病免疫病理特征标记物的情况.结果 在IL-1β刺激下,正常人皮肤表达了一系列银屑病相关的蛋白分子,即角蛋白16、17在表皮棘细胞层强阳性;Ⅰ型转谷酰胺酶从表皮
为了探讨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对41例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白斑部位和无病变部位皮肤组织液中sIL-2R水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寻常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节段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银屑病患者血浆及皮损中SS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1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8例正常人皮肤中SS的分布,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处SSmRNA表达情况.结果 定量检测表明患者血浆S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皮损SS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定位检测光镜下见3例新发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SS在真皮乳头层大片沉积,
我们用95%乙醇治疗40例尖锐湿疣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40例尖锐湿疣患者均为16~50岁的女性,病程数月至数年,有或无非婚性接触史。皮损分布于大小阴唇、阴道前庭、肛周、尿道口周围、阴道壁(部分患者配偶皮损分布于龟头、冠状沟、阴茎皮肤),皮损3~40个不等。病损形态为乳头状突起或菜花样团块,可散在分布,亦可密积成堆。2方法:先暴露病灶,纱布保护周围组织,棉球蘸95%
我们于1995年9月至1996年12月对门诊197例甲真菌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病例情况:197例均具典型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其中女144例,男53例。年龄12~80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57年。临床分型: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DLSO)99例,白色浅表性甲真菌病(WSO)2例,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SO)16例,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TDO
目的 建立体外检测光敏物质的模型方法 采用组氨酸光氧化试验检测了吡哌酸和诺氟沙星引起的光敏反应.并观察了UVA剂量和药物浓度对光敏反应强度的影响结果 经不同剂量UVA照射后, 吡哌酸和诺氟沙星药品溶液中的组氨酸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浓度药物致组氨酸光氧化反应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剂量UVA致组氨酸光氧化反应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吡哌酸和诺氟沙星均引起组氨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