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问题与教育应对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重大疫情应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为更好地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提供服务,探索疫情时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对调查结果采取统计学当中的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交叉分析、统计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结论。从数据分析角度,在重大疫情时期要从“担当社会责任、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
  关键词:重大疫情;数据可视化;思想教育
  2020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大年的时候打响了。病毒肆虐、武汉封城,年味戛然而止……所有的一切,一时间让人们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在疫情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探索疫情时期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本研究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一所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电子问卷调查法,对某所高校其中一所学院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取统计学当中的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分类统计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且为了更清晰有效地传递信息,使用统计图形、图表等表示方法把调查统计数据可视化处理。
  二、主要调查数据
  (一)学生对疫情时期关注情况
  在问及学生们对本次疫情的关注情况时,数据统计665名学生中,只有10人对此表示完全不关注,其他学生均对疫情表示关注。
  在问及学生们最多的关注渠道时,数据统计665名学生中,通过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关注的最多,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关注的次之,然后是通过电视和网站。通过广播、亲朋好友、杂志等方式关注的人数极少。
  (二)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反应
  在问到学生们怎么看待在抗“疫”过程中,学校要求不离家、不返京、不返校这个决定的时候,数据显示665名学生中,有99.1%的学生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3名同学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不遵守,还有3名同学觉得可以遵守,跟社会责任没有关系。
  在问到学生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时,数据显示665名学生中,有55.49%的学生觉得不大可能,同时也有15.49%的学生觉得自己有可能会传染上新冠病毒。
  (三)对处于疫情期间寒假的感受
  在问及同学们在家是否感觉到无聊时,数据统计665名同学中,表示无聊透了的有66人,占9.92%,表示有点无聊的有171人,占25.71%,表示过的很一般的有292人,占43.91%,由此可见,几乎80%的同学觉得假期已经让他们感到无聊。
  在问及同学们对寒假生活是否有过系统的安排时,数据统计665名同学中,详细的计划过、安排充实的仅有119人,占17.89%,粗略的想过、没具体安排和没制定计划的有171人,占25.71%,人数最多的是大体计划一些事情,并准备去实施的有375人,占比达到了56.39%。
  (四)对于疫情期间安排
  在问及同学们这个寒假通常做些什么时,数据显示,排第一的是宅在家538人,第二的是自主学习504人,之后是在家做家务445人,刷剧394人,与家人沟通感情375人、玩游戏374人、坚持锻炼身体312人,聚会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安居在家,而且还是表现很好的。
  在问及同学们这个寒假每天几点睡觉时,数据统计665名同学中,10点之前睡觉的有73人,仅占10.98%,10-11点前睡觉的有215人,占32.33%,11-12点睡觉的有250人,占37.59%,12点以后睡觉的有127人,占19.1%,由此可见学生们熬夜现象还是很严重的。
  (五)疫情期间的需求
  调查统计在抗击疫情期间需要哪些方面的帮扶时,68.87%的学生选择了学业,其次是心理,占了53.68%,然后是就业和党建,分别占43.76%和16.24%。
  三、特殊疫情时期大学生思想情况综述
  根据以上对学生关于疫情的态度、疫情期间的反应、疫情期间假期的感受、疫情期间的假期安排、以及疫情期间的需求共五点进行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一)对疫情变化关注度高
  学生对此次疫情关注度极高,超过半数的学生采用社交媒体平台对此次疫情信息进行关注。由此可知,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交平台以及社交软件的使用占比很高,可以及时掌握疫情相关发展信息,但是同时也可能会收到相关的谣言信息,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对学生们进行恰当引导,以便于他們正确、合理地认识此次疫情。
  (二)支持理解学校政策要求
  绝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疫情期间高校提出的政策表示理解并支持,但是还会有极个别的学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20%的学生在担心自己会被传染上新冠肺炎,并且有3成左右的学生对疫情发展持有一般或者悲观态度,对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更深一步了解相关原因,并且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假期生活安排不合理
  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假期生活安排合理度低,并且感到很无聊,但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改变愿望。
  (四)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大部分学生不擅长自我管理,包括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现象严重等。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当务之急。
  (五)疫情期间学生们帮扶需求强烈
  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业,其次是心理,然后是就业等方面。对于学生们的帮助需求,学校一定要重视,并且开展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四、针对学生问题采取的有效对策   作为高校辅导员,针对数据显示出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引导学生担当社会责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1]
  抗“疫”过程中,无论是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坚守在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是足不出户的普通群众,无不体现出诚挚的赤子之心和执着的使命担当。除夕夜,本是万家灯火、温暖团聚的日子,150名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却冒雨出征;给大家建议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投入一线为节约穿脱防护服的时间,最美护士单霞毅然剪掉长发;用生命谱写英雄壮歌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跟病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大疫面前有大爱,全国人民都已经行动起来,我们青年学生又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
  如果说专业的人在一线为专业的事而操劳,那么非专业的人们也从未袖手旁观。无数企业和个人纷纷献出爱心,努力做着他们觉得“不足挂齿”而又令人动容的事情,用他们的温情和行动冲散了一切恐慌和焦虑的阴霾。除了这些战“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和战“疫”后方的坚强“战士”,全国人民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为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切,都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青年学生而言,如果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做支撑,不敢担当,那么他们不仅难以在时代大潮中成为中流砥柱,而且有可能会被时代无情淘汰。
  疫情时期,引导学生做好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吕坤家书训子曾说:“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学会明辨是非是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互联网是与传统认知截然不同的虚拟社会,具有移动性、易传播、个性化等特征,伪科学与谣言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扩散传播,最终成为骇人听闻的“事实”。[2]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传播以来,疫情变化趋势、各种虚假防治措施等在网上不断传播,极易误导人们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时,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要通过官方正式宣传平台正确关注疫情变化,不转发任何非官方的疫情消息。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进行学业和心理辅导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考研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们要想获取成功,就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是要明显地表现出自我发展意识。在这次“肺炎疫情”中,钟南山院士给大学生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无数的医务人员逆行而上,为我们带来无限希望。我们熟知的这位抗击“非典”的英雄,一直致力于学术钻研。为了理想不懈追求,这个例子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动的一课。
  针对大学生学习观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首先要从心理辅导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学习观。疫情面前不慌张,调整心态,化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在家休息的时间,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化解疫情期间的迷茫,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充满斗志,在学习上充满热情,合理地缓解学习压力,以此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观。合理的学习观是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设立恰当学习目標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满意度。[3]
  高校辅导员要在学业上帮助学生,心理上引导学生,使他们深刻理解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就业考研,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健康是一种自我约束,来源于健康目标的确立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所应追求与崇尚的。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眼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都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的途径。辅导员要教育学生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居室环境多通风。
  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包括合理适度地利用网络。这是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自我控制是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内容。而网络自我控制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的具体表现。[5]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熬夜上网,都将打乱人的正常作息规律,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如果长期熬夜上网,必将导致大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严重不足,学习效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6]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学生,加强习惯养成、意志磨练、体质锻炼,走下网络、走出居室、走向庭院。
  大学生从行为向习惯的这些转变,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对整个社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构建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7]   五、重大突发事件下輔导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探讨
  面对疫情,辅导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在重点方面开展工作。同时作为高校辅导员,面对此次疫情,也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强化理论学习,完善自我价值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上网时间长的特点,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帮扶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并疏通他们的一些消极思想和情绪。当学生在思想上存在困惑时,可以利用网络反馈给思想教育工作者。同时,辅导员又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了解学生困惑后的第一时间作出信息反馈,对症下药,做到及时教育、疏通与引导,帮助学生摆脱困惑和走出误区,从而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8]
  辅导员自我培养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对辅导员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必经之途。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辅导员只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能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可见,辅导员自我培养是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辅导员队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辅导员面临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需要。[9]
  作为兼具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其价值追求、能力素质、工作成效等都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0]辅导员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业水平和心理素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以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推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高校辅导员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
  (二)坚持人文关怀,适度关心学生
  现代意义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及其社会特征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11]
  人文关怀要落在实处,渗透于点滴,贯彻于日常。在非常时期,心理敏感的学生尤其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但是过度的关心会给这部分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反而适得其反。对于这一类自身比较紧张的学生,我们要坚持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倾听和关注,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每天定时通过网络连线,告诉学生不要过于紧张,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疫情,让学生清楚这个寒假时间很长,在家除了关注新闻,注意防范之外,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多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能力。
  新形势下,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是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关怀的重要内容。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与服务,促进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的挑战与机遇。
  (三)健全响应机制,提升辅导价值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我国建国以来一次极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体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及广泛的社会震荡和破坏性等特征,[12]及时甄别、有效管控、科学处理,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需要更加注意突发事件的社会宣教。
  此次疫情告诉我们,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是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必然趋势。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模式要从单一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下药”模式向“以预防为主、准备充分、迅速反应、协调应对”的综合性系统模式转变。[13]充分借助媒体等网络资源使应急宣传工作日常化,让大学生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以及可能发生的高危因素,培养学生的突发事件意识和理性应对能力,本着对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个人应急学习,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提高各部门工作衔接效率,分工明晰,职责明确;信息高效流通,顶层一插到底,确保“上热”;中层推进到底,提升“中温”;基层落实到底,防止“下冷”,推动突发事件响应机制落地生根,提升辅导员应急响应能力。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危机事件。突发事件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就是机,失去了机就是危。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的消极情感有所增强是必然存在的,特别是应激性情绪反应,这种消极情感很容易导致人们发生非理性的行为,如果这种情感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重大的心理挫伤。宣泄的方法主要有主动找别人倾诉、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情感失调等,但一定要避免消极的宣泄,特别是对他人造成影响的宣泄。[14]比如这次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拒不配合防控人员劝导的现象,就是一种消极的宣泄。
  《礼记·学记》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辅导员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生活上的“知心人”, [15]通过日常工作发现那些具有潜在问题的学生。此次疫情突发,自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情感上还要经历“挫伤后的愈合”,辅导员应善于从更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的人格升华,以形成更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对疫情,有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严重者甚至会自我封闭,这就需要辅导员坚持不断地做工作,发自内心地接纳和包容学生的问题,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正如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所言:“办学校好比挖池塘,只要有情感、有爱,教育的池塘就不会虚弱。”[16]   面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引导价值、自我完善价值和机制健全价值,切实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君霞.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杨仑."似是而非"课教学生明辨是非[N].科技日报,2019-10-24(006).
  [3]曹姗.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6(12):62-65.
  [4]张嘉欣.大学生健康目标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5]唐静.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6]付洪,王建洲,安勇.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4(03):37-43.
  [7]张嘉欣.大学生健康目标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8]朱乐喜,尹姿云.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2(06):267-268.
  [9]伍卫国.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与辅导员自我价值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181-182.
  [10]李思雨.高校辅导员工作成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1]寇红江,段海超,王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50-52.
  [12]毛慧.浅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卫生软科学(6):679-680.
  [13]解颖.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J].艺术科技,2016,29(10):334.
  [14]刘伟.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
  [15]加婷婷.辅导员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7.
  [16]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0-121.
  责任编辑  牛志鹏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首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大学生爱国观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红色经典”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的苦难辉煌历史,彰显了伟大的“红色精神”,是培育大学生爱国观的鲜活教材。“红色经典”中的爱国题材为培育大学生爱国观提供了内容来源;“红色经典”中的爱国榜样为培育大学生爱国观树立了方向标杆;“红色经典”阅读实践活动为培育大学生爱国观
期刊
摘 要:基于新时代和广东“新师范”建设的背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工作需要对标新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分别从内、外部条件全方位剖析音乐专业学生工作创新建设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音乐专业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平台建设和品牌打造的新路径,为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提供支撑。  关键词:新师范;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工作  习近平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的
期刊
摘 要:学生党建工作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领域,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篇文章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特点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133”的党建工作模式,即明确一个工作思路,落实三个党组织职能,建立三个工作机制,从而打造独特的学生党建思路,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业务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政党向来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因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班级、专业、年级和宿舍等五种模式设置党支部,虽然各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一体两翼”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并重点围绕着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干部培养、党员教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网络强国的建设,需要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为充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现状,本文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表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公民责任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個培养理念、二个培养途径、三个保障措施的对策,以此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公民责任意识,力求为中国的网络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摘 要:文章以H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座谈的方式,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同和认定现状,分析影响学生信仰的因素,即教育效果、实践探索、政党形象、社会消极影响等,从而探究有效的教育对策,提出新时代培养造就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的新路径: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育人的新路径、净化生态让党员
期刊
摘 要: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对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的阐释,有利于明确互联网发展与网络化社会背景下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发现辅导员媒介素养现存问题,为提高辅导员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队伍整体网络媒介素养,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环境;媒介素养  一、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媒介素养内涵  霍布斯将媒介素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社会发展新态势和政策驱动下,以及现阶段工匠精神教育的缺乏,职业教育需要发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式,以校企工作室形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情境式教学,开设企业文化平台,建立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文化环境,制定现代学徒制课程内容,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贯穿全课程,建设“师傅+教师”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从四个方面推动现
期刊
摘 要:为加强高校社区文化建设,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在融合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学院制的基础上,探索学院社区有机联动,加强师生之间密切联系和课程活动综合培养,以期实现教育管理社区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高校社区;书院制;文化育人;价值意义  一、书院制的历史演变及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五千余年
期刊
摘 要: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由于语言、文化等原因,求职存在一些障碍。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蒙古语授课的应届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存在基础能力相对不足、就业意向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就业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总体偏低、就业准备不平衡等问题。解决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共同面对,从增加就业岗位、监管就业市场、提高人才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