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80后”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像一股清风刮过IT界。但很多互联网和投资界人士对现在浮现的“80后”创业者持谨慎的态度。
  “他们刚刚开始,还谈不上成功。有媒体报道不算成功,拿到风险投资也不算成功。原有的8848不也风风火火?但是现在都不见了!” 原3721的董事长、天使投资人周鸿祎是“80后”代表人物之一戴志康所在的康盛公司的投资人之一,但周鸿祎对“80后”创业并不十分看好。
  有着相类似态度的是IDG全球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熊晓鸽认为“80后”必定会涌现像百度那样的公司,“他们是星星之火,未来可以燎原,但现在存在虚火。他们应该更关注用户的需求和踏踏实实做好服务,而不是炒作自己。”
  
  有潜力但远未成功
  
  前一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在创业史上并不乏例子。
  在“80后”这拨创业者被媒体关注之前,曾经有轰轰烈烈的1999-2001年大学生创业。涌现了当时关注率非常高的视美乐、澳柯码、易得方舟等大学生创业的公司。1999年5月,“视美乐”公司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的250万元投资,“易得方舟”则在第二年初获得了上海浦东科创的660万元资金。但几年过去了,这些公司或归于沉寂, 或已经破产,当时创业团队成员出走。反而是原先默默无闻的马化腾主持的腾讯公司、陈天桥创办的盛大成为现在业界的翘楚。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公司创始人倪正东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1998年那拨创业者,也有创投的垂青、媒体的轰炸报道甚至中央领导的接见等,但现在并没有几个公司能起来。” 倪正东曾经是亚洲第一个创业计划竞赛——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创始人之一、首届和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竞赛的主要组织者、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第三任会长。他创办了清科创业投资公司,属于那拨创业大潮的“剩者”。
  “1999年那拨创业失败的原因,跟人有关系,很多都是初创公司,没有经验。” 倪正东说。不过他也承认,“80后”这一拨创业者比1999年那拨成熟了不少,他们受到关注时,已经创业多年,而且有的已经开始盈利了。
  周鸿祎认为,现在“80后”的创业者,只能算是有潜力,不是有实力。再过3-5年,未来才看得清楚。目前的盈利都不算什么成功。所谓的成功,要在行业中很有影响力,对产业有比较高的价值。而戴志康认为,自己当然还不算成功。在媒体的追捧之下,戴的平和心理让人心安。
  
  需要“ 踏实”做事
  
  在采访当中,很多的投资人和互联网人士对“80后”到处接受采访讲故事甚为反感。“提醒他们小心一点。做企业不是当明星,不要到处讲你那点创业经历了。小心遭到捧杀。”倪正东告诫晚辈。
  戴志康承认,即使年纪更大的人有这么大的关注,内心都会容易浮躁,何况像他们这样年纪的人。他说其实也努力让自己内心很平和,有一些意义不大的采访都拒绝了。但到目前为止,茅侃侃、高燃都认为,媒体的关注对他们的影响是正面多于负面。
  周鸿祎认为,中国的商业环境比较特殊,不是靠技术壁垒,中国公司有技术壁垒的基本上没有,很多公司的成功是商业运作上的成功,这对一个人的经验和执行力是一个考验。从管理50多人的公司到几百人的公司,找更厉害的人加入团队,都需要领导人有更高的才能和人格魅力。管理和商业本质上没有天才,“80后”需要对市场有更多的了解。
  “他怎么评价我们?”高燃听说记者采访了周鸿祎后急切地问,听了记者的转述后,他说:“不错,他说得对。”
  熊晓鸽现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创业栏目当评委,该竞赛项目的第一名将得到1000万的基金,去独自运作一个公司。熊晓鸽建议“80后”的创业者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太张扬,很多公司都处于初始阶段,还不到花钱的时候。作为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每次出差还是坐经济舱。“创业者没有必要到处说你融了多少钱。这给投资人以不成熟的印象。”熊晓鸽说,IDG投了不少公司,在初期都要求他们不要到处说。
  “‘80后’一定得踏踏实实做企业。创业的公司一般是经过九死一生而活过来的。” 倪正东认为,企业不可能仅仅靠幸运成长。
  生于80年代的人正在逐渐走入社会。对于广大的“80后”群体,周鸿祎并不建议他们马上创业。“踏踏实实的先学习,大学毕业后先到一些公司去磨练几年。机会永远有,主要看有没有实力和能力。辍学创业成功的几率就跟中彩票一样,比尔·盖茨是特例而不是普遍现象。”
  
  链接
  
  不要盲目崇拜成功者
  把自己弄到走投无路
  Google的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表述过对“80后”创业明星的看法。“我最担心的是‘创业明星’的经历会误导很多大学生,让他们走上不该走的路。”
  李开复说,他接触过的“80后”创业明星分成两种。第一种有明确的目标,希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非常投入,热爱自己的团队和工作,他们珍视商机,等不到读完大学就去做了,从长远看,这些人有成长的空间。另一种创业者让李开复非常担心,他们创业似乎只是为了脱手、上市、发财。他们相当自负,不可一世。李开复认为,这样的胸襟不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他说,现在美国也有不少“80后”创业者,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是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但他提醒大学生,每个人能力不一样,创业动力和商机也不一样,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不能盲目崇拜创业成功者。
  “其实,大学毕业后进个企业学习几年还是蛮好的。”李开复说,“即使你创业的愿望比较急切,还是要冷静下来,请专家再来看看创业计划,不要让年轻的心把自己弄到走投无路。”
其他文献
“紫砂源于泥土,成于造化,贵能传情达意,悦人悦己。一把紫砂壶,是一首自然与人性的天籁。紫砂穿越千年的时空,艺术前辈高山仰止,书画名流激情唱和。”  ——吕俊杰  时间是最好的魔术师,不经意间就将每个人引向悲喜异同的人生轨迹。岁月不饶人,但它厚待了吕俊杰。  吕俊杰生于紫砂艺术世家,16岁开始专心研习紫砂艺术,基础功课扎实,起点也颇高。1993年吕俊杰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校深造,接收系统的美学理论教育
期刊
2008年2月5日,中国春节的除夕前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接到了一个来自华盛顿的消息。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宣布任命他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任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这个决定,无论是对林毅夫还是中国政府,意义非凡。  1952年,林毅夫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山区的农村,祖辈世代务农。或许是农村印象所至,林毅夫将其在1986年求学美国时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定为——《中国的农
期刊
中国雅虎再调整融入“阿里生态圈”  从2005年8月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之后,中国雅虎已经经历了田健、曾鸣和金建杭三任总裁。事实上,杨致远在中国建立这家公司开始,从门户到社区和资讯,从搜索、邮箱再到电子商务服务,历任掌门人都在试图寻找同一个答案:中国雅虎的主业是什么?盈利模式是什么?  现在,马云为中国雅虎找到的切入点就是NCP(下一代互联网商务平台)业务,是一个在线网站建设工具和多功能电子商务平台
期刊
“雪有多大,情有多浓,千里冰封心不冻,透出一道彩虹……”,2008年岁首,百年一遇的暴雪肆虐中国十几个区,灾情牵动了港、澳同胞及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心。据国务院侨办消息,截至2月13日,国侨办共收到港、澳海内外同胞侨胞捐款8571万元人民币和价值36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总计超过1.2亿元人民币。        澳门赌王何鸿燊:  14.32亿勇夺上海商业宝地  2月13日,经过多达276次的相互竞
期刊
两年前,李开复在人们的惊讶和疑惑中辞去了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没过多久,就高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创办“创新工场”。  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不理解创新工场到底是什么新鲜事物,以及这位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任职,开发过“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的博士为什么要办创新工场。人们好像更愿意记得他从前的身份,也认定那些头衔相较起来更为耀眼,而李开复自己却不这么认为。离开Google创办“创新工
期刊
整理/李晓栋    石油,以廉价、质高,易储存、易运输的特点成为了世界能源供应的主力与经济繁荣的基础。祸福并存,对石油的依赖,也成为了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死穴”:一旦丧失石油供应,那就意味着工厂停工、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社会震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深受其害的西方各国开始被迫采取应对措施,从长期的国家战略出发,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状况、从能源的储备、消耗、需求、制约等因素出发,制定了国家的石油储备战
期刊
在IT行业的创业者中,高燃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成熟”。这个出生于80年代的IT青年没有专业的技术优势,没有雄厚的家族背景,却能一次次从投资者那里挖到“第一桶金”,并从同时代一大批的创业者中脱颖而出,成功上位。2008年1月,高燃接受了《华人世界》的独家专访,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历程。    高燃关键词之 融资    80年代许多创业者的第一桶金是支个路边摊,一分、一毛地攒出来的; 90年代许多
期刊
整理/李晓栋    黑金之“备”: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路在何方?石油,是国民经济得以运转的“黑色黄金”,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机制,建立能源“血库”,才能保证经济血脉的畅通。世界各强国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在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规模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成为了中国
期刊
“80后”创业明星    “1975年2月,念完大学二年级课程的比尔·盖茨,放弃学业,建立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公司,今天的盖茨已名居世界富翁排行榜的首位。在当今中国,在网络经济时代里,又有多少年轻人,在近似于游戏的过程中就建立起一家又一家大型的网络公司——康盛创想CEO戴志康,前MySee首席执行官、现中国娱乐网总裁高燃,泡泡网创始人李想,Majoy创始人茅侃侃……他们都来自互联网,他们都是年轻
期刊
1981年出生的王晨昀,虽然年轻,但在互联网领域中却是个老手了,他是如何驾驭他的梦想和事业的呢?近期,记者在上海采访了王晨昀。    不做“流星”做“恒星”    《华人世界》:据说你很早就接触互联网,对网络的深刻认识及靠互联网创业是不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淀过程?  王: 对网络的认识当然是随着时间的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有一个不断反复认识的过程。譬如一开始的时候就觉得互联网很神奇,可以在网上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