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公认的难点。作者从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入手,介绍了通过良好的“三读预习法”及重视日积月累的渐进式学习法,攻克文言文这个高考堡垒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 文言文 三读法 预习
  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公认的难点,在历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在语文卷中高达20分,是区分度很大的选拔人才的应试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有畏难心理,一些认为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不强等原因,文言文成为大多数同学自觉放弃的重要内容。在文言文这块高考的世袭领地上,每每出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文言文真的那么难?真的没用吗?诚然,由于文言文时过境迁,对历史和背景的隔膜,使学生理解起来的确不那么容易。但是入选中学课本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不朽记忆,如果我们连老祖宗的表达方式都不能学好、理解,那么如何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虽然文言文学习的确艰涩难懂,但是历年高考中却是一块不变的世袭领地和重要考点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我们有责任认真学好文言文。放下畏难的包袱,通过认真梳理,我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在此介绍,希望对同龄人有所帮助,也希望警醒自己持之以恒,学好中国人的文字及古已有之的表达方式,能与古代贤哲真正做到沟通无障碍。
  一、中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畏难心态分析
  在语文学习中有这样一句话十分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作人。”这句话虽然不乏戏谑、调侃的意味,但是由此不难看出中学对于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这样的畏惧至少来自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文言文年代久远,与白话文表达方式有很大出入;二是文言文生字词多,且词义难辨,在文字词义的演变历史中,很多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加深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三是句式复杂,且绝大多数篇目要求背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通过预习等有效方法学好文言文
  做好文言文学习的预习。预习对于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很重要,文言文学习也不例外。《礼记》(中庸第三十二)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译为“凡事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预先做好准备就会失败”①。我以为文言文学习中的提前预习有以下作用:
  (一)通过预习有利于加强记忆和巩固旧知识。
  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文言篇目都是要求学生背诵的,通过预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诵记课文。文言文预习中常常需要把许多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涉及的面很广,通过预习可以回忆这些旧知识,更有利于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句“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中“善”理解为“好好地”,接着在下一篇课文《鸿门宴》中又出现了“(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通过预习,我们首先会想到這里的“善”是否可以理解为“好好地”,验证后得知这样理解显然是有误的,通过其他途径对这个词进行深入理解,这时就会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更加深了对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这样既加强了记忆又巩固了旧知识。
  (二)通过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障碍,提高听课的质量和效率。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四行对译,是比较繁琐的,它必须落实到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对于中学生来讲,已经积累和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扫除一部分知识障碍,比如字词的读音、作者、文体、内容等,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即使教学进度很快,有了预习的基础,也大大了提高听课的质量和效率。
  (三)通过预习,能更好地理解、消化课堂上老师拓展延伸的知识。
  新课改下,语文课本与父辈的相比越来越薄了,但课本中知识的含量却越来越丰富了,这就必然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会进行拓展延伸,由于事先预习过,因此即使老师加深讲授内容或是扩宽知识,我们也能掌握,能很容易理解、消化课堂上老师扩展延伸的知识,有利于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通过预习,我们能自主学习,能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记得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给我印象深刻的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②
  三、文言文的“三读预习法”
  只有掌握好的预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在高中阶段功课繁多、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预习尤为重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传统的学习方法。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读音、句型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在学习文言文时会觉得生涩、拗口,这时就要发挥“读”的功效,这也是古代学者、文化人被称为“读书人”的重要原因。他们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标志性记忆。结合文言文预习经验,我认为文言文预习要做到“三读”。
  (一)快读感知。
  预习时首要的一步是快读,快读的要求就是快速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用“圈点法”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读不准的字音,从而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应该明确的是“预习时的读和诵读是不同的,预习的第一步不要求借助工具书从而读准字音,而诵读的起码要求是遇到生字或用熟知的字义解释不同的字都要查字典,不仅要选用适合的字义,还要看字音有没有变化,以免读错”③。
  如果预习开始读时就采取诵读的第一步要求,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误区。“感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感性阅读的所得可以是片面的、模糊的”④。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逐渐向理性过渡的。试想,如果我们预习文言文课文第一步就采取诵读的要求,那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样只会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的同学还可能会半途而废,甚至不能把文章用心看一遍,这样没有起到预习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快读感知中,即使发现有诸多不懂之处,但学习心态是释然的,有句话说“心态决定成败”。预习的第一步是快读感知,才可以更有效地预习课文,从而为在课堂上更高效、更愉悦、更顺畅地学习奠定基础。   (二)细读理解。
  细读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重要作用,是预习环节的“重头戏”。预习时的细读是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从而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等较深层次的知识。
  文言文预习时细读主要是细读整篇课文和课下的注释,从课本中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要注意的是不可在预习时借助过多参考资料,其实预习的最佳效果是“似懂非懂、似有似无、亦真亦假”的朦胧境界,这样才能激发听课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只需借助课下注释细读文章达到这样“欲知对错如何,须待课堂分解”的效果。这就是预习时“细读”的魅力所在。
  (三)品读参悟。
  在细读的基础上,学习者已经整体感知了整篇文章,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对预习的读要求就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品读参悟”。品读参悟要求我们能凭借对文章的理解,读出语气,读出文章的基本内容、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读参悟”的最佳状态是进一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文言文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量,理解布局謀篇的严谨完整,组织脉络的清晰绵密。“品读参悟”可以让我们在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中体味文言的形式美、韵律美、情意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在“品读参悟”这一层次,即便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可能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出现“误读”现象,其实,预习是允许出错的,错误也是必要的,发现错误才能及时纠正并加以改正。当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加以分析和讲解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更准确、更深刻。
  学习文言文尤其在预习阶段做到“观其大略”而“不求甚解”,遇有不理解的词语,不依靠辅助的参考资料,而是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注释分析、推断文义。预习翻译课文时,遇到文言文,由于老师鼓励学生尝试过程允许错误,加之预习要求随意,因此预习时无精神负担,轻松愉快地完成,达到乐学的境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从整体感知课文,避免肢解课文的不良阅读习惯。
  文言文预习时最好采用“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策略。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样可以使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预习不是自学,预习的最佳状态是“似懂非懂、似有似无、亦真亦假”的朦胧境界,意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推敲。意译完后,就要根据上下文直译重要的句子、词。如果一味重视字词解释、课文翻译、语法现象,课文整体往往就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尽失了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殊不知“文言文学习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
  四、学好文言文要重视日积月累
  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导人认识生命、丰富生命和提升生命价值。于文言文学习而言,根本的学习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难题,进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这是一种慢的艺术,不能急功近利,而应注重日积月累。
  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中的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量就很小了。所以文言文学习贵在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学习文言文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感悟、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恒心,再多一些责任和美感,这样才能幸福而富有美感地学好古已有之的美妙的文言文。
  注释:
  ①王文锦.礼记译解(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8.
  ②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③苏立康,雷一鸣,等.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④金凤.刍议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原则[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就是沿用传统的“四一”方式行于教育界,从九十年代开始,一些现代化教育方式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迈上了新台阶。在教学过程当中,较好地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随之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其视野变得更为开阔,进而使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作者以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为基础,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为例,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和信息交流工具,在促进对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部分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能力用准确、地道的语言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然而,中国学生接受的多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翻译方法单一,多采用直译法,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死译”、“硬译”
摘 要: 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亲子活动也是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本文从亲子活动的意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提出了进行亲子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 亲子教育 亲子活动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深入和稳定,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有资料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因其举办本科教育时间较短,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薄弱,专科思维依然存在等现状。在转型过程中既存在主观困惑,又存在客观条件上的困难。本文主要研究学生创新团队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组建方式。  关键词: 新建本科 创新团队 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就
摘 要: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做中学,调动学生的感官,真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科学知识与生活现实的联系,从而促进和加快学生知识建构。作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科学 体验式教学 教学实践  一、现状:体验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低效现象  体验式教学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
摘 要: 在学校里,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时候“好”学生比“坏”学生更难处理。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自己管理有缺陷的好学生的管理机制。首先是找准学生的缺点,对症下药,其次是打开心结,放飞心灵,再次是实时浇水掐叶,让孩子放慢前行速度。一切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好”学生 管理机制  有一个有名的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
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一种依据学生生命特征,遵循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它以学生作为一个真切存在的生命个体为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积累经验,启迪智慧,从而夯实生命基础,引领生命价值,活化生命历程,开发生命潜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命主体与数学学习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命活力  生命教育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拥有创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却经常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存在
喜马拉雅冥想瑜伽非同“凡响”——跟你在外间所接触的瑜伽决然不同,不要以之前在外间所接触的瑜伽“知识”理解喜马拉雅瑜伽,在此我谈谈喜马拉雅禅修入门练习——横膈膜呼吸。  一、禅定行修的步骤  在此,我要有系统地介绍禅修的入门之道,人人都可以开始修习,而且不受时空环境所限。这些方法是任何人在任何年纪都可以开始学修的方法,当然愈早开始愈好。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开始永远不嫌迟。甚至在疾病末期才开始做,仍然能带
摘 要: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只有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在课文导入时,设疑导思,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情感 激发方法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