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的机械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活动。在教育新时期下,加强产学研之间的结合,促进机械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能让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更能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机械教学发展的方向。本文论述了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并阐述了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T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185-01
随着中职学校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课堂模式的改进内容逐渐向一体化教学方向转变。在现如今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涌入的新思想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证明中职学校课堂改革的必要性,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更应该顺应社会潮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步为主要内容,进而以一体化学习中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操作为重点。
一、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实操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明白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而实习教师对理论知识又缺乏系统的掌握,对于实操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这在焊接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更显突出,而且容易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单调枯燥,在焊接实操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找到理论依据。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代生产活动需要的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具备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的能力,降低了生产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而脱离实践的理论就如纸上谈兵,当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就会面临着“今天就业明天失业”的隐患。
二、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一体化课堂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职业高中本身就面对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的双重压力,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职业高中的就业优势和技术操作优势,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机械专业应用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打造以理论知识带动的实践主线教学,是有效课堂的主要内容。
(1)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串联,实行“双型课堂”。教师在一体化课堂改革中首先面对的是加强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能力传授,一体化的实质是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师规定为一位,这样可以将课堂有效综合到一起。教师可以采用“工厂参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方法,抑或者将仪器带到课堂的方法,在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下积极对学生欠缺的部分侧重补充,同时更注意对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类并进行学习,设置以一体化为目标的“知识相关性”学习方法。如在“零件加工”这一主要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或者未学习的内容整理出来,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原理和金属材料等内容的复习和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操作环节,以实验操作或者工厂见习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串联,经过本堂课学习教师可以安排“车削传动轴”学习,根据上节金属材料的学习为本节内容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
(2)设置“以理论引导,以操作为内容”的一体化教学目标。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以知识理论学习为主的课堂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操作实践的向标,需要教师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特点适当调节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实践原则特点将教学目标与课堂内容要求有效结合起来,如在“焊条电弧焊”的内容中,以模拟操作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以学习课堂内容引导实践过程的操作:焊前注意事项、焊前准备用具、工艺参数探测、焊接正确操作和焊接质量检查等;经过模拟操作学习后让学生总结巩固安全注意事项、工艺理论总结和如何验证焊接工程等。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完全可以将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实践是一体化学习的主要内容。
2、促进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实行特点之一是:从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得出理论,做到理论实践有机融合。以往学生学习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聚集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机械化学习。教师首先在“一体化”改革中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打造成“主导课堂的思考者”。
(1)丰富课堂开设场所,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所讲的能力是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操作过程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组织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实验室课堂”和“车间课堂”、“教室学习”的课堂形式的组织是实现一体化学习的前提,其次教师可以将需要查阅资料的课堂设置在图书馆,需要观看视频教学操作步骤的课堂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如在工艺课程学习中,车、数控和焊接等学习内容可以将学习场所设置在实习车间;而“机械零件测绘”教室可以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让学生体验精准测量的操作过程;在螺纹车削的演示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看到操作流程,教师可以利用在多媒體教室观看的形式进行。
(2)开展任务教学,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有效锻炼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可以充分应用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学习模块总结的时候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的设置要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总结性;任务的要求需要完整的操作步骤设计、正确的操作过程和完成任务的总结报告和感悟。比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测绘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加工零件的测绘”的画视图作业,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零件加工问题的提问思考。在任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小组合作方式减轻学生的任务压力,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任务的正确率,减少任务中出现的错误。任务教学法本身就是对工作的模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流程和氛围。
总之,职业学校机械教学的一体化,对于学校、学生本人以及相关企业来讲都是一件好事。科学利用教学与生产资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立,合理给予教学经费的支持,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教学的发展,让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加强机械教学一体化,会大大促进教学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08).
[2] 陈世庄.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14,(2):51.
[3] 徐凤琴,王煜.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3,(27):23.
[4] 宋成国.中职机械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5] 向海赋.浅谈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1.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T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185-01
随着中职学校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课堂模式的改进内容逐渐向一体化教学方向转变。在现如今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涌入的新思想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证明中职学校课堂改革的必要性,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更应该顺应社会潮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步为主要内容,进而以一体化学习中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操作为重点。
一、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实操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明白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而实习教师对理论知识又缺乏系统的掌握,对于实操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这在焊接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更显突出,而且容易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单调枯燥,在焊接实操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找到理论依据。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代生产活动需要的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具备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的能力,降低了生产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而脱离实践的理论就如纸上谈兵,当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就会面临着“今天就业明天失业”的隐患。
二、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一体化课堂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职业高中本身就面对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的双重压力,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职业高中的就业优势和技术操作优势,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机械专业应用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打造以理论知识带动的实践主线教学,是有效课堂的主要内容。
(1)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串联,实行“双型课堂”。教师在一体化课堂改革中首先面对的是加强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能力传授,一体化的实质是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师规定为一位,这样可以将课堂有效综合到一起。教师可以采用“工厂参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方法,抑或者将仪器带到课堂的方法,在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下积极对学生欠缺的部分侧重补充,同时更注意对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类并进行学习,设置以一体化为目标的“知识相关性”学习方法。如在“零件加工”这一主要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或者未学习的内容整理出来,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原理和金属材料等内容的复习和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操作环节,以实验操作或者工厂见习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串联,经过本堂课学习教师可以安排“车削传动轴”学习,根据上节金属材料的学习为本节内容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
(2)设置“以理论引导,以操作为内容”的一体化教学目标。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以知识理论学习为主的课堂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操作实践的向标,需要教师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特点适当调节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实践原则特点将教学目标与课堂内容要求有效结合起来,如在“焊条电弧焊”的内容中,以模拟操作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以学习课堂内容引导实践过程的操作:焊前注意事项、焊前准备用具、工艺参数探测、焊接正确操作和焊接质量检查等;经过模拟操作学习后让学生总结巩固安全注意事项、工艺理论总结和如何验证焊接工程等。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完全可以将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实践是一体化学习的主要内容。
2、促进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实行特点之一是:从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得出理论,做到理论实践有机融合。以往学生学习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聚集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机械化学习。教师首先在“一体化”改革中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打造成“主导课堂的思考者”。
(1)丰富课堂开设场所,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所讲的能力是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操作过程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组织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实验室课堂”和“车间课堂”、“教室学习”的课堂形式的组织是实现一体化学习的前提,其次教师可以将需要查阅资料的课堂设置在图书馆,需要观看视频教学操作步骤的课堂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如在工艺课程学习中,车、数控和焊接等学习内容可以将学习场所设置在实习车间;而“机械零件测绘”教室可以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让学生体验精准测量的操作过程;在螺纹车削的演示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看到操作流程,教师可以利用在多媒體教室观看的形式进行。
(2)开展任务教学,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有效锻炼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可以充分应用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学习模块总结的时候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的设置要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总结性;任务的要求需要完整的操作步骤设计、正确的操作过程和完成任务的总结报告和感悟。比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测绘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加工零件的测绘”的画视图作业,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零件加工问题的提问思考。在任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小组合作方式减轻学生的任务压力,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任务的正确率,减少任务中出现的错误。任务教学法本身就是对工作的模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流程和氛围。
总之,职业学校机械教学的一体化,对于学校、学生本人以及相关企业来讲都是一件好事。科学利用教学与生产资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立,合理给予教学经费的支持,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教学的发展,让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加强机械教学一体化,会大大促进教学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08).
[2] 陈世庄.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14,(2):51.
[3] 徐凤琴,王煜.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3,(27):23.
[4] 宋成国.中职机械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5] 向海赋.浅谈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