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随着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深化拓展,一个个美丽乡村正焕发出文明新气象,不断为乡村振兴的美丽长卷增光添彩。

时代新风弘扬提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绿地游园,健身广场,碧水蓝天……我们现在的农村生活,让许多城里人羡慕!”去年10月13日,射阳县长荡镇宏才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董金华笑着对来访者说。确实,来访者看到,这里交通便捷、楼房成排、环境整洁、生态优美,大人带着孩子在健身场地上游玩、嬉戏,好一幅幸福美丽乡村画卷。
  深秋时节,走进射阳县海河镇华北村,千亩梨园硕果挂满枝头,生机勃勃,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画卷展现眼前。射阳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8.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1天,是江苏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最多的县。射阳县绿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突出抓好10个10亿元特色产业建设,每镇每年新建一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已经形成“南桑、北蒜、东鱼、西果、中蔬菜”的区域特色农业布局,创建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水稻、大蒜、梨果、中药材、蔬菜等一大批生态农产品品牌。洋马“十里菊香”、特庸蚕桑小镇、兴桥天然氧吧、千秋阳河湾等乡村旅游形成一镇一品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正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形成茧丝绸、蔬菜保鲜、海淡水产品等16种深加工行业,企业总数达22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省市级龙头企业集群涌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20年射阳荣膺“全国经济百强县”。
  与经济建设同步趋优的是村民思想的富有和文明乡风的明显进步。“友爱小城”成了射阳一张有温度的名片,无论是周守伟、陈景飞等“中国好人”,还是农村致富带头人沈祥容等越来越多的“最美射阳人”,先进事迹在射阳广为传颂,激励着更多射阳人当好人、做好事。
  以先进典型为示范,除了“最美射阳人”评选,射阳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两户一家”联创联评和“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好邻居、好婆媳、好妯娌”等评选活动,推动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向善向好,群众身边好人和道德典型不断涌现,全县8人获评“中国好人”,70多人次获评省、市好人和“道德模范”,累计评出星级文明户74760户,小康示范户16104户,幸福农家5882户。
  在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射阳县委县政府印发《射阳县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县文明办印发《射阳县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机制保障。同时,将根治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减轻农民人情负担等内容纳入文明镇村创建测评体系,作为单列项目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工作硬指标、硬约束,提高实效。去年全县农村简化红白事1287场(次),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服务群众走深走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三个老农笑哈哈,今天咱把党来夸,夸夸党的领导好,夸夸党的恩情大……”近日,在射阳县新坍镇新坍子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位老人在会议室表演快板,风趣的语言、娴熟的动作,引得围观的老人们一片喝彩。

  廣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认同。射阳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集约化、均等化、全员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蓄精神源泉,吸引集聚一批文化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传承和发展民间特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曲艺创作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巧妙地融入曲艺作品中。”连日来,射阳县文明实践文化文艺分队成员、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参演的淮剧小戏《良心》《世界名犬》以及大型现代淮剧《和顺村上那些事》,故事小而内涵深,颇受欢迎。射阳去年组织文化宣讲689场次,将理论政策嵌入快板、淮剧、小品等文艺作品,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射阳县成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文明风尚、创业帮扶10支志愿服务分队,各镇区、村居按10支分队要求,同步组建志愿服务组织931个,招募志愿者21.5万名。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聚焦精准服务、精细服务、精品服务,推行群众点单、县镇配单、中心派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模式,开展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活动。
  既有集中统一的规模活动,又有“单兵作战”的小微实践。在组织集中服务的同时,射阳县广泛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微实事”“微课堂”“微公益”“微服务”的“微实践”,注重“精准滴灌”“细水长流”。在每个村小组发掘培植两三户具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组织能力强的“文明实践中心户”,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以争创示范所(站)、品牌项目、示范课堂、先锋队伍“四个先锋示范”为抓手,重点培育45个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形成文明实践阵地、队伍、活动镇镇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黄沙港是国家中心渔港,辽宁等外省渔民数量众多。黄沙港镇实施“渔家红码头”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走到码头、船头,向外省渔民提供政策宣传、创业帮扶等志愿服务。如今,渔港小镇,东北特色店铺遍布大街小巷;海鲜大卖场,生意兴隆,人声鼎沸;现代渔业服务中心,业务齐全;渔韵公园、渔港风情广场、泊心黄沙港成为渔民们的温馨港湾。

  “蓝纸鹤”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由射阳县人民检察院“蓝纸鹤”志愿服务团队于2000年开始实施,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特别是智力残疾群体。团队负责人孙芹说:“我们牵头成立全县智力残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联盟,为全县428名智力残疾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搭建司法保护、社会救助、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该项目获第五届江苏省志愿服务交流展示会银奖,并受到中宣部副部长傅华,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点赞。
其他文献
“一条路,走了近半个世纪;  一件事,倾注了全部心血。  前半生,她把热爱洒向三尺银幕;  后半生,她带着使命穿行千村万户。  从填补心灵的空白,到照亮脱贫之路。”  这是全国“诚信之星”发布仪式上给评委会郭建华的颁奖词,也是对郭建华诚信精神的最高褒奖。  郭建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原开封县)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对当地百姓来说,她曾是“放电影的‘好闺女’”,后来成了“放电影的
期刊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皇甫山林场退休工人高青旺一家四代,64个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护林,让6万亩荒山变身林海,谱写出塞罕坝精神的皖东实践。  20世纪50年代,南谯区皇甫山林场刚开始建设,急需植树工人。为响应国家的号召,1957年,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6岁的高青旺和家族其他亲人一道,举家从肥东县迁入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林场。高青旺一家人就这样扛起锄头、拿起锹,在林场干了起来,这一干就是64個年头
期刊
从1994年开始,王辅成坚持围绕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展义务宣讲,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扣子。他从大学讲到小学,从机关讲到社区,从天津讲到外省市。如今,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的退休生活忙碌并快乐着。“一篇古文一段骚,一组格言一套操,一首诗词一支曲,一个故事记牢牢”,每天五六个小时诵读、摘抄和温习成为他多年来坚持的生活习惯。他的宣讲旁征博引,說理透彻,宛如“心灵鸡汤”般沁
期刊
徐春华所在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秀谷镇徐坊村,因为环境优美,近年来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其实,1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到处是烂泥路、低矮房,猪粪牛粪撒屋旁。  “我父亲1999年过世,父亲临终前叮嘱我们,将来你们有能力,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我当时说,爸,你放心。”徐春华对父亲许下承诺之后,便很快行动起来。  徐春华在村里修建了两条环村水泥路,并将已
期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铁一通,南通真“通”了!  2020年年底,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的脚步,本刊“追踪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苏中苏北行’”联合报道组首站踏访南通,感受南通变“通”的壮美盛景,参观狼山北侧的“张謇博物馆”,品味“狼性文化”支撑的矢志产业报国、热心公益事业的“张謇精神”。由此延伸和带动的苏中苏北地区农村的巨大变迁吸引了记者更多的目光。此时恰逢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明确
期刊
如皋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 踏访如皋之前,记者曾想,如皋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百姓添寿会有什么作为,一定非常有意思。走进如皋,呈现在记者眼里的如皋,“60岁比较小,70岁不算老,80岁老人满街跑,90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截至今年1月,如皋百岁老人有525位。该市长寿老人多,当然得益于当地水土富硒的优良生态环境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富庶生活条件。但随着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打通最
期刊
从1986年在宁夏灵武市第二毛纺厂因工伤被截掉右手右臂,到下岗创业开办饺子馆,再到开建速冻饺子加工厂,再到成立食品股份公司,在数十年的艰难创业当中,杨晶岚始终选择践诺守信,把诚信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从而成为人生赢家。  1992年,毛纺厂倒闭,失去右臂的杨晶岚和丈夫双双下岗。两口子在毛纺厂对面开起了“金瑞饺子馆”。“人家饺子馆都是购置的便宜肉,而且使用绞肉机,每天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我们为啥不能效
期刊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2018年8月开展试点以来,我市坚持“点上先行先试、面上全面推进”,突出地方特色,全域统筹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最近,我们通过走访22个乡镇(街道)的32个村(社区)发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阵地建设尚有差距,一些地方实践活动用房不足、可改造提升空间较小,在空间承载能力上存在短板;二是供需对接还不充分,一些地方能得到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
期刊
罗万森坚持34年定期收购高位截瘫的李佰洲编织的竹编制品,只为一句“只要你继续编,我就继续收”的承诺,即便年近八旬,依然不改初衷,诚信成就了两位老人终身的友谊。  34年前,做竹编生意的罗万森在收竹编时偶然认识了李佰洲。李佰洲年轻时因意外高位截瘫,独自带着女儿,生活非常艰难,只能靠编织竹编勉强度日。当时,罗万森看他趴着辛苦地编织竹编,被深深震撼,当即对李佰洲说:“你的竹编我全要了,你编多少,我就收多
期刊
张志旺是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年来,始终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对亲人孝敬、对社会至诚,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诚信之歌”,替父还债、照顾二嫂为其养老送终,资助学生“圆梦”……  1995年,张志旺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他务必还上乡亲们借给的3万多元债务。当时每月只有20.5元收入的张志旺,面对巨额债务没有被吓倒,坚定承诺由他来偿还债务。为了践行承诺,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