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亲水胶体对油炸外裹糊鱼块外壳特性与油脂渗透的影响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多糖亲水胶体对油炸外裹糊鱼块外壳特性与油脂渗透的影响,本实验将小麦淀粉与小麦面筋蛋白以11:1的比例调匀后,分别加入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Na)、0.2%的瓜尔胶(Guar gum,GG)、0.2%的黄原胶(Xanthan gum,XG)制得外裹糊。鱼块经裹糊挂糠后在170℃初炸40 s,190℃复炸30 s,测定外壳的荧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小麦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和小麦淀粉的晶体结构,分析外壳中的油脂渗透。结果显示,添加3种多糖亲水胶体的外壳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强度、二硫键含量、β-折叠和β-转角的相对含量均大于对照(未添加多糖亲水胶体),而游离巯基含量、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相对含量均小于对照。其中,添加XG的外壳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强度、巯基含量和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α-螺旋的相对含量最低,其次是CMC-Na和GG。二硫键含量和β-折叠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对照油炸外裹糊鱼块的苏丹红染色范围最大,添加XG的苏丹红染色范围最小(仅在外壳中),其次是CMC-Na和GG。这些结果表明,由于多糖亲水胶体较强的水结合能力和自身结构的独特性,能与小麦面筋蛋白相互作用,改善了外壳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抑制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渗透。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我国的大气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大气环境,进一步的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我国在各个地区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用来监测和监控空气污染物。由于设备仪器故障、外界环境快速恶化等多种原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采集到的数据时常有异常。依靠人工和由传统阈值判定搭建的空气质量数据异常检测系统异常检测系统准确率低、效率慢,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学位
本试验在模式外裹糊(高纯度的小麦淀粉和谷蛋白)中分别添加8%的苹果纤维、6%的大豆纤维和12%的小麦麸纤维,制作油炸外裹糊鲢鱼鱼糜块,测定膳食纤维、小麦淀粉和谷蛋白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外裹糊鱼糜块的裹糊率,外裹糊的黏度、流变性能、热力学特性,以及外壳的热重特性、油炸外裹糊鱼糜块的水分状态并观测其油脂渗透,探讨膳食纤维对外裹糊特性及油炸外裹糊鱼糜块油脂渗透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淀粉的结合水能力最强,其
为了推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以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环境保护为主题,首先对土地污染状况、土地污染的主要类型、土地污染防治的难点以及土地污染修复的具体措施展开了分析,随后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做法,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当今社会,婚姻不忠行为已成为夫妻感情破裂、婚姻关系终结的重大杀手。夫妻双方为了避免婚外恋等不忠行为对婚姻关系稳定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在实践中往往求助于夫妻忠诚协议的签订。但纵观我国相关法律,其中没有任何一条对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作出规定,因此,法官在处理相关纠纷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实践中甚至出现过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通过明确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进而指出其应适用的法律条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
新闻有双重时间序列:被报道事件的时间(客体时间)和报道的叙事时间(主体时间)。近20年,客体时间成为全球新闻界的默认范式,记者疲于奔命,报道因之呆板。记者的主体性是好新闻的必要条件,因此,亟需转换范式,以主体时间取代客体时间。通过错时、加速、减速、化时间为现场等,实现个体报道的生动活泼,促进总体新闻的生存生长。
<正>一我看着她坐在轮椅上被推进诊室的时候,深冬的雪已应和着节气连下了三天,透过窗户便能看到月光从雪层上流淌而过,给冰白的大地镀上一层橙黄。满头的白发使她看上去十分苍老,大睁着的双瞳空洞而迷茫。推轮椅的是一个眉头紧锁的男子,尽管离得不近,我却一眼就看到了他眼底的一片通红。
期刊
针对低浓度非稳态含硫冶炼烟气,采用有机胺可再生脱硫技术将烟气中的SO2脱除,并回收得到高纯度的SO2气体,尾气中ρ(SO2)≤100 mg/m~3,达标排放。产出的高纯SO2气体与空气配气后,配套“一转一吸”制酸系统,制备分析纯硫酸。制酸系统分析纯硫酸产出比例为100%,产品质量达到GB/T 625—2007《化学试剂硫酸》分析纯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现有的抗真菌药物由于存在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且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受到很大的限制。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临床抗真菌药物却无法有效根治深部真菌感染,如何有效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已有多个广谱、低毒、高效的抗真菌新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