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万众瞩目中来到了我们眼前。关于这部新教材在立意、眼界、教学理念等方面达到的高度,前辈同侪多有论述,不再赘言。笔者仅以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的身份,来谈谈对这部新教材的使用心得。
笔者认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技高一筹。
一、课文的选择更符合学情、更具现实意义。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鲁迅的文章以深刻的思想性见长。但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心智和情感的发展尚未达到能够准确理解鲁迅深邃思想的程度。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一文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经历不够丰富,情智不够成熟,无法进入教学情境,接受起这篇文章十分困难,教师也感到无所适从。这令语文教学在初一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部编版教材则保留了人教版中出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散文和出自《呐喊》的《社戏》《故乡》《孔乙己》三部小说,删除了出自《野草》的、思想过于深邃的《风筝》和《雪》,显然更符合初中学段的学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新选入了女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初中学段的孩子展现了大作家鲁迅对待晚辈的温情与幽默,真真是应了先生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人间至理。
总而言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契合初中学段的学情,为学生重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这个鲁迅不再是神坛上供人瞻仰膜拜的偶像,而成了身边一位亲切温和的文学导师,引领着我们的孩子迈进中华民族广阔的文学殿堂。
我们再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谈谈部编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更具现实意义的特点。《送东阳马生序》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所创作的一篇旨在激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进学的赠序。在人教版教材中,这篇赠序为节选,只选取了宋濂自述求学之“勤且艰”的部分。而部编版教材则将全文都收录其中,意义何在?
我们来看看之前被人教版删掉的部分所述为何——“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如果说之前的宋濂都是以同乡前辈的身份在忆当年的话,这一段中的宋濂则是以一个“学而优则仕”的成功读书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向马生展现了勤奋好学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值得整个社会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教时间虽不长,但业已发现在新生代面前,板起面孔的说教和苦口婆心的劝导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把这些少年少女的注意力从范冰冰们身上转移开呢?就是需要有宋濂这样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告诉他们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不要妄想去做“德不配位”的社会蛀虫。
过去的教科书中,我们似乎刻意规避了与物质利益相关的部分,认为谈名利就是不正确的,不高尚的。但是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学生的生活与宋濂当年的贫困艰苦相去甚远,如果教师再要求孩子们对宋濂的生活经历感同身受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了。
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送东阳马生序》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让他们去学习宋濂的“勤且艰”,而是通过文中强烈的对比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学习条件如此优越,更应该勤奋刻苦,力求上进。
窥一斑而知全豹,部编版教材在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方面较之人教版确实更胜一筹。
二、课后习题的安排更具逻辑性
人教版教材每篇课文之后设置了“研讨与练习”板块,部编版则把这一部分细化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两个部分。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隐含其中的思维逻辑顺序。
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为例。人教版的课后习题,第一题便涉及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旨句的理解,然后才是对写景句的赏析,这种安排明显有悖于思维逻辑。而部编版教材则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不觉加快了脚步”两个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再进阶到写景句的赏析,最后才提高到对主旨句的理解上来,这种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显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
“积累拓展”板块的存在,更是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课本之外,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更重视阅读的大方向。
三、“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教学方法更灵活多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问世以来,部编版教材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八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开始,每册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在这个单元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以任务的形式得以落实,语文教学真正由过去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变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现代诗歌赏析单元,而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笔者的短板。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又不割裂诗歌本身的美感?“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是“活动·探究”单元,不如干脆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本单元的任务。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次的新尝试热情百倍,并且向笔者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好学与求实精神。不论是诗歌的讲评、赏析,还是热情澎湃的自由朗诵,创意非凡的诗歌创作,都令笔者刮目相看。
金无足赤,部编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每篇课文之后的“读读写写”,2016年的七年级上下两册均采用了正楷字体,从2017年八年级上册开始改用行书,虽然更加美观,却不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再如对文言字词的翻译,一些新采用的注释在一线教师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大家普遍更加认同人教版的注释。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如此,但是瑕不掩瑜,在笔者看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失为一部集思想高度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好教材。
笔者认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技高一筹。
一、课文的选择更符合学情、更具现实意义。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鲁迅的文章以深刻的思想性见长。但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心智和情感的发展尚未达到能够准确理解鲁迅深邃思想的程度。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一文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经历不够丰富,情智不够成熟,无法进入教学情境,接受起这篇文章十分困难,教师也感到无所适从。这令语文教学在初一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部编版教材则保留了人教版中出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散文和出自《呐喊》的《社戏》《故乡》《孔乙己》三部小说,删除了出自《野草》的、思想过于深邃的《风筝》和《雪》,显然更符合初中学段的学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新选入了女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初中学段的孩子展现了大作家鲁迅对待晚辈的温情与幽默,真真是应了先生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人间至理。
总而言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契合初中学段的学情,为学生重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这个鲁迅不再是神坛上供人瞻仰膜拜的偶像,而成了身边一位亲切温和的文学导师,引领着我们的孩子迈进中华民族广阔的文学殿堂。
我们再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谈谈部编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更具现实意义的特点。《送东阳马生序》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所创作的一篇旨在激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进学的赠序。在人教版教材中,这篇赠序为节选,只选取了宋濂自述求学之“勤且艰”的部分。而部编版教材则将全文都收录其中,意义何在?
我们来看看之前被人教版删掉的部分所述为何——“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如果说之前的宋濂都是以同乡前辈的身份在忆当年的话,这一段中的宋濂则是以一个“学而优则仕”的成功读书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向马生展现了勤奋好学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值得整个社会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教时间虽不长,但业已发现在新生代面前,板起面孔的说教和苦口婆心的劝导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把这些少年少女的注意力从范冰冰们身上转移开呢?就是需要有宋濂这样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告诉他们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不要妄想去做“德不配位”的社会蛀虫。
过去的教科书中,我们似乎刻意规避了与物质利益相关的部分,认为谈名利就是不正确的,不高尚的。但是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学生的生活与宋濂当年的贫困艰苦相去甚远,如果教师再要求孩子们对宋濂的生活经历感同身受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了。
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送东阳马生序》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让他们去学习宋濂的“勤且艰”,而是通过文中强烈的对比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学习条件如此优越,更应该勤奋刻苦,力求上进。
窥一斑而知全豹,部编版教材在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方面较之人教版确实更胜一筹。
二、课后习题的安排更具逻辑性
人教版教材每篇课文之后设置了“研讨与练习”板块,部编版则把这一部分细化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两个部分。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隐含其中的思维逻辑顺序。
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为例。人教版的课后习题,第一题便涉及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旨句的理解,然后才是对写景句的赏析,这种安排明显有悖于思维逻辑。而部编版教材则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不觉加快了脚步”两个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再进阶到写景句的赏析,最后才提高到对主旨句的理解上来,这种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显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
“积累拓展”板块的存在,更是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课本之外,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更重视阅读的大方向。
三、“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教学方法更灵活多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问世以来,部编版教材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八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开始,每册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在这个单元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以任务的形式得以落实,语文教学真正由过去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变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现代诗歌赏析单元,而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笔者的短板。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又不割裂诗歌本身的美感?“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是“活动·探究”单元,不如干脆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本单元的任务。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次的新尝试热情百倍,并且向笔者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好学与求实精神。不论是诗歌的讲评、赏析,还是热情澎湃的自由朗诵,创意非凡的诗歌创作,都令笔者刮目相看。
金无足赤,部编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每篇课文之后的“读读写写”,2016年的七年级上下两册均采用了正楷字体,从2017年八年级上册开始改用行书,虽然更加美观,却不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再如对文言字词的翻译,一些新采用的注释在一线教师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大家普遍更加认同人教版的注释。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如此,但是瑕不掩瑜,在笔者看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失为一部集思想高度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