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殷郡伟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是在2017年。我受武进区教育局委托,到清英外国语学校进行督导评估。陪同我参观和听课的,就是这个白白净净、敦敦厚厚的小伙子。听着他对学校办学整体架构娓娓道来,我就对他产生了好奇。在随后的汇报答辩中,殷郡伟老师代表学校做了简短汇报。应该说,在我接触到的学校管理者中,我还很少有这样的“惊艳”感。因为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对教育的认识和表达,让我顿时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愿望。随着了解的深入,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一、钟情教育的执着实现生命质感的超越
记得我们初次相识时,我追问了他的毕业学校和所读专业。他告诉我,他的第一专业是机械设计,第二专业是经济与行政管理。我几乎是愣住了。在后来的沟通中,我知道他还有第三专业汉语言文学,第四专业是教育学。
他喜欢教育,喜欢孩子,于是,他在最后的职业选择中,选择了校园,选择了蓬勃着生命气息的校园。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物质时代,这么一个青年,因钟情于教育而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的青年,并不多。在众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调查中,选择这一职业作为谋生平台,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因素。殷郡伟老师超越了职业的基本生存需求,为着内心的理想和信念,来到校园,选择做一名语文教师。他的精神是宁静的,他的灵魂是纯粹的,他的选择是坚定的。
他告诉我,接下来可能还会继续深造,选择专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他为教育而来,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打开自我,超越自我,展现出蓬勃的生命质感。新的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创生中丰富、充实,生命的精神力量和内在价值不断得到新的提升。我欣赏这一种向上的、向着光明的人生姿态。
二、静水深流的胸怀孕育温润明净的生长
殷郡伟是喜爱孩子的,从他谈论孩子的每一次、每一句。他在众多的阅读比较中发现:在众多杰出教育家中,蒙台梭利应该算是那个为数不多的,真正屬于儿童世界的使者,她一生致力于让儿童的天赋发光,并用自己的敏锐,不断地去捕捉儿童世界的美好,用持之以恒的实践去证实那些在流光中闪烁的生命精彩。
当殷郡伟用这样的一种视角去解读蒙台梭利的儿童研究时,他自己已经具备了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的眼睛。“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眼光。
与大家对话,与先贤对话,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殷郡伟的思想和灵魂都在接受荡涤和促发。他在看见儿童,听见儿童,感受儿童,触摸儿童,并以智慧的光芒努力去照见儿童。他对每个儿童的行为都有所触动,对每个生长的瞬间都有所洞察,对每个微末的神情都有所感动……他以一种全息的观照,去呵护与支持更多生长的可能与多元。这是多么美好的开始,又是多么美好的人生旅程。殷郡伟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让自己的心灵直抵儿童的本质。在喧嚣的浮躁的人流中,拥有着人性光辉的他,特别闪亮,特别动人。
教育的本质是读懂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殷郡伟看到了卢梭的突破。《爱弥儿》—— 一种自然主义的声音以其深刻的穿透力让我们那些微末的儿童意识一下子警醒过来,于是,儿童真正从群体中解放出来,从意义中解放出来,从现实中解放出来。儿童标志着一种无限的可能,儿童成为了一种期待和美好。卢梭的思想突破,给了殷郡伟理念的根基。
尊重儿童,捍卫儿童,“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殷郡伟的追求像温暖明亮充满梦幻的彩色旅程,润泽着每一个教育人的心灵和情思。他对儿童的解读和定位,也随着他阅读、比较、选择的深入而鲜活起来。殷郡伟具备了专业教育人的基本涵养和修炼。
三、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
殷郡伟是智慧的!“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他研究儿童,关注儿童。他选择“儿童诗意表达”作为他走近儿童并让教育回归儿童的突破。
这一选择和突破是智慧的,更是光明的。“儿童诗意表达”一定是儿童自己的表达,儿童自己的表达一定拥有儿童的表情、儿童的认识、儿童的理解……这样的表达一定是儿童自己的句子。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去解读这个“句子”,理解这个“句子”毋庸置疑要回到儿童身上,儿童是这个“句子”的原点。这一选择,让他进一步去全息观照儿童,了解儿童。这一命题的选择恰恰实现了诗性的联结。
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殷郡伟的选择,不但准确把握了儿童的特质,更把握住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文化特质。诗意的儿童与蕴含诗性智慧的汉语相遇,这一场教育改革的旅程原本就是诗意的、美好的。
就语文学科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母语,即汉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其中特别关注了母语教育的优势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文学科有育人的功能,我们唯有站在母语的视角出发,才能发现并拓展本学科对学生来说的独特发展价值。从汉语的眼光出发,对儿童而言,汉字就蕴含着生命的诗性。
维柯在《新科学》中把文字的以象见意、象形会意作为“诗性智慧”的一种表现。王岳川先生说:“汉字不仅提供了思维的原始字象的鲜活感觉,而且使人通过这一符号把握到字背后深蕴的‘原始意象’,字思维的本质就是象之思维,其逻辑过程为本象—此象—意象—象征—无形大象。”“这种象性阐释是汉语诗学的根本特征,是拼音文字所难以获得的神韵。”
汉字通过意象和感性的方式传达深刻、隽永的意义。一个汉字往往有一系列的意义,在特殊的语境中它又往往生成新的意义。汉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人们摆脱了西方人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传达的意义更具诗性和神韵。
在汉语言教学中培养中国孩子的诗人气质和诗性情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使命所在。“儿童诗意表达”就是一种召唤,召唤那些失落的童年意识,给予儿童一种适切的眷顾与回眸。让儿童的天性在天真、好奇、活泼、真诚的“性情”中绽放;让儿童的情感在自由、浪漫、自在、平等的“氛围”中生长;让儿童的独立人格在喜怒哀乐、柔弱、稚嫩、勇敢等各种矛盾冲突中自我实现。我们期待以一种尊重的姿态,以一种呵护的意识来成全这份天性的始然。 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我们充满了期待。
四、儿童言语的创造扎根诗性栖居的课堂
儿童的“语言”是无限的、无穷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儿童只有一种“语言”——与成人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更多的“善意干预”,让儿童的语言慢慢枯竭,儿童的思想被约束,儿童的时代被终止……最终,儿童只是一个年龄称谓,他并没有获取这个年龄所应有的真实。殷郡伟的研究立足的是現实的命题。
立足“儿童的诗意表达”,殷郡伟就是尝试着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来还原他们的“无限可能”,解锢他们本自具足的言语智能,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可表达的、可交流的和可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
殷郡伟的研究和突破命题是有时代意义的,更是有学科担当的。为此,他扎根实践,作出了努力和探索。坐而论道是轻松的,真正的起而行道是需要勇气和突破精神的。
他努力呵护儿童的自然表达。殷郡伟始终坚持让“诗意”有所承载,让“儿童”立于中央,让“表达”坚持自我。他坚信:只有自然的、舒展的环境才能绽放天性,只有宽松的、适切的氛围才能有所表达,那些意识中的真实和情感中的真挚,才能在表达中尽情地舒畅,并不断地遇见美好。这样的状态,儿童才能够真正成为“儿童”,儿童才能够从所谓的“表达”中解放,才能真正地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
他精心培植儿童的智慧表达。在殷郡伟看来,儿童言语学习的历程就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就是人格苏醒的历程。今天的语文课,不能够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枯燥的、机械化的对于儿童语言动机的激发,我们需要引导儿童有更多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一定是基于先天、原生的言语表达,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儿童在思考,因为儿童有智慧,因为儿童还有一个名字叫“无限可能”,所以他们的言语智能和精神生命一定会蓬勃生长,这样的生长一定是具有指向性、关联性、主旨性的特点的。
他用心孵化儿童的诗意表达。殷郡伟认为,儿童的诗意表达,就是一个充满审美体验的过程,是走向审美创造的表达。在他看来,儿童语文学习就是遇见美、发现美、成为美的历程,课堂教学建构是这一美的历程的概括、提炼,他始终在探索这个美的范式,因为他想给予更多孩子审美的想象,给予更多教师审美的情趣,给予更多语文教学以审美的意象。让美真正去诗意表达、诗化生命。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殷郡伟始终在探索一种教学的语境,他试图通过分析与比较,引领孩子感性而智性地去触摸语言,并形成诗意表达的思维方式。他期待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完成诗意表达由自发到自觉之蜕变,最终达到一种诗意哲学的境界。
殷郡伟对儿童的认识和解读是深刻的。殷郡伟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是正确而专业的。殷郡伟的教学主张的表达是诗意的,更是理性而深刻的。殷郡伟研究命题的力量是发人深省的。学科育人的追求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语文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养护,让儿童在生命冲动和激情中洋溢蓬勃的言语想象力和创造力,走向充满人文气息和浪漫情怀的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责任编辑 郝
一、钟情教育的执着实现生命质感的超越
记得我们初次相识时,我追问了他的毕业学校和所读专业。他告诉我,他的第一专业是机械设计,第二专业是经济与行政管理。我几乎是愣住了。在后来的沟通中,我知道他还有第三专业汉语言文学,第四专业是教育学。
他喜欢教育,喜欢孩子,于是,他在最后的职业选择中,选择了校园,选择了蓬勃着生命气息的校园。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物质时代,这么一个青年,因钟情于教育而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的青年,并不多。在众多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调查中,选择这一职业作为谋生平台,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因素。殷郡伟老师超越了职业的基本生存需求,为着内心的理想和信念,来到校园,选择做一名语文教师。他的精神是宁静的,他的灵魂是纯粹的,他的选择是坚定的。
他告诉我,接下来可能还会继续深造,选择专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他为教育而来,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打开自我,超越自我,展现出蓬勃的生命质感。新的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创生中丰富、充实,生命的精神力量和内在价值不断得到新的提升。我欣赏这一种向上的、向着光明的人生姿态。
二、静水深流的胸怀孕育温润明净的生长
殷郡伟是喜爱孩子的,从他谈论孩子的每一次、每一句。他在众多的阅读比较中发现:在众多杰出教育家中,蒙台梭利应该算是那个为数不多的,真正屬于儿童世界的使者,她一生致力于让儿童的天赋发光,并用自己的敏锐,不断地去捕捉儿童世界的美好,用持之以恒的实践去证实那些在流光中闪烁的生命精彩。
当殷郡伟用这样的一种视角去解读蒙台梭利的儿童研究时,他自己已经具备了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的眼睛。“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眼光。
与大家对话,与先贤对话,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殷郡伟的思想和灵魂都在接受荡涤和促发。他在看见儿童,听见儿童,感受儿童,触摸儿童,并以智慧的光芒努力去照见儿童。他对每个儿童的行为都有所触动,对每个生长的瞬间都有所洞察,对每个微末的神情都有所感动……他以一种全息的观照,去呵护与支持更多生长的可能与多元。这是多么美好的开始,又是多么美好的人生旅程。殷郡伟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让自己的心灵直抵儿童的本质。在喧嚣的浮躁的人流中,拥有着人性光辉的他,特别闪亮,特别动人。
教育的本质是读懂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殷郡伟看到了卢梭的突破。《爱弥儿》—— 一种自然主义的声音以其深刻的穿透力让我们那些微末的儿童意识一下子警醒过来,于是,儿童真正从群体中解放出来,从意义中解放出来,从现实中解放出来。儿童标志着一种无限的可能,儿童成为了一种期待和美好。卢梭的思想突破,给了殷郡伟理念的根基。
尊重儿童,捍卫儿童,“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殷郡伟的追求像温暖明亮充满梦幻的彩色旅程,润泽着每一个教育人的心灵和情思。他对儿童的解读和定位,也随着他阅读、比较、选择的深入而鲜活起来。殷郡伟具备了专业教育人的基本涵养和修炼。
三、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
殷郡伟是智慧的!“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性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他研究儿童,关注儿童。他选择“儿童诗意表达”作为他走近儿童并让教育回归儿童的突破。
这一选择和突破是智慧的,更是光明的。“儿童诗意表达”一定是儿童自己的表达,儿童自己的表达一定拥有儿童的表情、儿童的认识、儿童的理解……这样的表达一定是儿童自己的句子。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去解读这个“句子”,理解这个“句子”毋庸置疑要回到儿童身上,儿童是这个“句子”的原点。这一选择,让他进一步去全息观照儿童,了解儿童。这一命题的选择恰恰实现了诗性的联结。
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殷郡伟的选择,不但准确把握了儿童的特质,更把握住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文化特质。诗意的儿童与蕴含诗性智慧的汉语相遇,这一场教育改革的旅程原本就是诗意的、美好的。
就语文学科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母语,即汉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其中特别关注了母语教育的优势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文学科有育人的功能,我们唯有站在母语的视角出发,才能发现并拓展本学科对学生来说的独特发展价值。从汉语的眼光出发,对儿童而言,汉字就蕴含着生命的诗性。
维柯在《新科学》中把文字的以象见意、象形会意作为“诗性智慧”的一种表现。王岳川先生说:“汉字不仅提供了思维的原始字象的鲜活感觉,而且使人通过这一符号把握到字背后深蕴的‘原始意象’,字思维的本质就是象之思维,其逻辑过程为本象—此象—意象—象征—无形大象。”“这种象性阐释是汉语诗学的根本特征,是拼音文字所难以获得的神韵。”
汉字通过意象和感性的方式传达深刻、隽永的意义。一个汉字往往有一系列的意义,在特殊的语境中它又往往生成新的意义。汉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人们摆脱了西方人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传达的意义更具诗性和神韵。
在汉语言教学中培养中国孩子的诗人气质和诗性情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使命所在。“儿童诗意表达”就是一种召唤,召唤那些失落的童年意识,给予儿童一种适切的眷顾与回眸。让儿童的天性在天真、好奇、活泼、真诚的“性情”中绽放;让儿童的情感在自由、浪漫、自在、平等的“氛围”中生长;让儿童的独立人格在喜怒哀乐、柔弱、稚嫩、勇敢等各种矛盾冲突中自我实现。我们期待以一种尊重的姿态,以一种呵护的意识来成全这份天性的始然。 诗意表达的儿童遇见诗性智慧的汉语,我们充满了期待。
四、儿童言语的创造扎根诗性栖居的课堂
儿童的“语言”是无限的、无穷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儿童只有一种“语言”——与成人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更多的“善意干预”,让儿童的语言慢慢枯竭,儿童的思想被约束,儿童的时代被终止……最终,儿童只是一个年龄称谓,他并没有获取这个年龄所应有的真实。殷郡伟的研究立足的是現实的命题。
立足“儿童的诗意表达”,殷郡伟就是尝试着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来还原他们的“无限可能”,解锢他们本自具足的言语智能,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可表达的、可交流的和可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
殷郡伟的研究和突破命题是有时代意义的,更是有学科担当的。为此,他扎根实践,作出了努力和探索。坐而论道是轻松的,真正的起而行道是需要勇气和突破精神的。
他努力呵护儿童的自然表达。殷郡伟始终坚持让“诗意”有所承载,让“儿童”立于中央,让“表达”坚持自我。他坚信:只有自然的、舒展的环境才能绽放天性,只有宽松的、适切的氛围才能有所表达,那些意识中的真实和情感中的真挚,才能在表达中尽情地舒畅,并不断地遇见美好。这样的状态,儿童才能够真正成为“儿童”,儿童才能够从所谓的“表达”中解放,才能真正地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
他精心培植儿童的智慧表达。在殷郡伟看来,儿童言语学习的历程就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就是人格苏醒的历程。今天的语文课,不能够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枯燥的、机械化的对于儿童语言动机的激发,我们需要引导儿童有更多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一定是基于先天、原生的言语表达,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儿童在思考,因为儿童有智慧,因为儿童还有一个名字叫“无限可能”,所以他们的言语智能和精神生命一定会蓬勃生长,这样的生长一定是具有指向性、关联性、主旨性的特点的。
他用心孵化儿童的诗意表达。殷郡伟认为,儿童的诗意表达,就是一个充满审美体验的过程,是走向审美创造的表达。在他看来,儿童语文学习就是遇见美、发现美、成为美的历程,课堂教学建构是这一美的历程的概括、提炼,他始终在探索这个美的范式,因为他想给予更多孩子审美的想象,给予更多教师审美的情趣,给予更多语文教学以审美的意象。让美真正去诗意表达、诗化生命。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殷郡伟始终在探索一种教学的语境,他试图通过分析与比较,引领孩子感性而智性地去触摸语言,并形成诗意表达的思维方式。他期待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完成诗意表达由自发到自觉之蜕变,最终达到一种诗意哲学的境界。
殷郡伟对儿童的认识和解读是深刻的。殷郡伟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是正确而专业的。殷郡伟的教学主张的表达是诗意的,更是理性而深刻的。殷郡伟研究命题的力量是发人深省的。学科育人的追求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语文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养护,让儿童在生命冲动和激情中洋溢蓬勃的言语想象力和创造力,走向充满人文气息和浪漫情怀的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责任编辑 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