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省种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种业发展趋势,分析贵州种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种业发展对策,以促进贵州种业发展。
  关键词 种业现状;发展策略;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47-02
  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管理条例,部门也配套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贵州省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通过10多年的实践,种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贵州农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产量“十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国际、国内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民族种业,不仅是国内种子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更是贵州中小型种子企业需要尽快解决的一大问题。
  1 国内外种业发展趋势
  一是竞争主体越来越集中,在激烈的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大型种子公司加快了改革、兼并、重组的步伐,规模越来越大。二是产业延伸越来越完善,为提高行业利润和扩大企业影响力,大型种业公司业务已涉足农业生产全过程,以种子为载体,连带实现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资产品销售和农产品的加工,从而形成种子与其他农业投入品、农产品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三是外来资金注入种子行业,资本运营已成为种业扩张壮大的重要方式,种子行业的并购改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未来种业市场的竞争将向规模化、集团化、跨行业、跨区域发展[1]。
  2 贵州种业发展现状
  2.1 企业数量多,竞争力弱
  《种子法》实施前,贵州省内一定规模的“三杂”种子经营企业(主要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国有种子公司)有90余家,《种子法》实施后,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出台后,这一数字降到65家(以民营公司为主、科研单位为辅),2011年农业部出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来,已注册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企业有16家,其中,国有公司6家,民营企业10家,另还有10家在积极筹办中,预计可达近30家,但无论是科研实力、资金实力、人员素质、自有品种数量、品牌实力、销售业绩都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省级和县级办理的其他非主要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仍有16家。显然贵州种业企业数量依然众多,但能达到全国经营资质条件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未注册1家。
  2.2 科研育种力量薄弱
  种业企业大多没有独立的科研育种体系,即使科研系统的企业也基本上是依托本单位的科研力量开展品种选育。民营企业尚未有系统的科研育种。但省内存在部分个体育种者(主要为玉米选育),主要为原农口部门离退休人员,这部分育种者已坚持多年的系统选育,通过企业或其他名义审定了多个品种,现行状况下极有可能成为贵州省科研体制改革和商业化育种的先驱者。
  2.3 品种更新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
  科研单位、自由育种人广泛参与新品种选育,品种选育进度明显加快,有一定研发基础的种子企业积极开展引种,每年都有数量众多的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2012年,仅进入遵义市场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就分别有174、194个,平均每个品种推广面积不足800 hm2,而该市备案登记销售种子的经营网点有5 700多家,每个网点平均销售“两杂”种子不足1 t,经营户为占有市场扩大销量,片面夸大所售品种优点、回避或掩盖品种缺点,用种农户难辨品种良莠。
  2.4 品种退出缓慢
  较长时间以来,因未实行或极少实行品种退出,导致市场上国审、黔审(黔引)的合法品种很多。近年来,贵州虽然加大品种退出的力度,市(州、地)审定的品种已基本退出了市场,但由于过去积累的品种数量太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种子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的局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审定制度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贵州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海拔高差大,生态类型复杂,农民种植习惯差异较大。受多种条件限制,区试、生产试验点数量偏少,不能完全代表各种生态类型,再加上品种种植一定年限后抗逆性出现变化,如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审定后在一些地方增产作用不明显,甚至减产。二是品种选育创新与推广脱节。以玉米为例,贵州西部种植密度较高,东部、南部、北部农民一般喜欢种植稀植大穗的玉米品种,而这样的品种参加区试,往往又因为不适宜较高密度,不容易通过审定,审定出来的品种虽然综合性能较好,但农民不喜欢种植,直接影响了良种的推广应用。三是参试品种门槛低,很多参试单位本身无品种选育能力,参试品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四是试验结果受自然条件限制和个别承试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影响,品种审定相关数据的客观性有待提高。
  3.2 种子生产成本高,管理不到位
  贵州玉米制种多数在省外,即使本省制种,由于生产中受多种条件制约,管理很难全面到位,易造成种子质量低下,导致生产和流通环节出现假劣种子,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控制好种子生产环节;种子生产基本无规划,无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对制种影响大,政府在种子生产上投入少,种粮补贴只针对用种农户,制种农户无专项补贴,种子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不合理,制种农户利益得不到体现,造成农户制种积极性不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制种产业的发展。
  3.3 种子价格不合理,销售竞争无序化
  虽然影响种子价格的因素很多,但种子销售价格最终是由种子经营企业确定的,市场上不乏价格虚高的品种,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助推种子价格略高。企业或代理商为增加种子销售量,一般会增加种子销售网点,留住客户最好的手段就是加大批零价差,销售终端唯利是图,只讲利润空间,谁的品种批零价差大、利润多,就重点推销,无视品种品质及适种性,造成农户选种难,严重干扰和影响优良品种的推广。建议政府物价部门介入种子价格制定;县级以下根据耕地或作物面积设置种子经营户数量,逐步探索在乡镇设立“种子超市”,减少经营户数量,规范种子经营行为,规定种子终端经营从业者应具有中等学校以上农学相关专业毕业,且通过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合格,方可持证经营。   3.4 主要农作物确定不合理
  目前,高粱、茶叶在遵义种植面积均超过6.7万hm2,发展势头迅猛,按规划近几年将均超过13.3万hm2,贵州将达到33.3万、46.7万hm2,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上述2种作物是非主要农作物,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其经营许可证要求的条件相对较低,而种子、种苗生产许可证则实行自愿办理原则,即可以不办。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无法进行监管,种子质量也无法保证。一旦种子出现问题,无法对农户进行赔付。建议《种子法》修改时,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产业影响较大的作物,各地可根据实际和产业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农作物,并按主要农作物进行管理。
  3.5 企业创新不够
  贵州大多数种子企业科技人员少,品种研究基础弱,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其不能构建自己的核心产品线,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种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必须不断创新和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优良品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种子科研、生产、营销人才,加大种子生产加工设备的投入,改进加工工艺流程,不断发掘新的营销模式,提高种子物化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实现企业产品、营销、服务的不断创新。应从政策层面考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育种人员带薪带职到企业帮助发展,加快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进程[2]。
  3.6 技术服务不到位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良种配良法”,必须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种子企业仅重视种子流通过程中的销售服务,重点关注销售商的要求和农民的购买需求,忽视种子销售后的技术服务工作[3]。
  4 发展对策
  4.1 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种业是农业的基础。从远古农耕到现代农业没有不用种子的农业。没有种业就没有中国的粮食安全,只有种业安全发展,我国农业才可能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总量不断增加,良种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如此,种业发展,农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保障,加工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材料。
  4.2 扶持种业骨干企业形成
  现行的种业政策总的来讲,有利于我国种业的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但是仍有很多不适宜现代种业的地方。一是现行的政策不利于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主要原因是入行门槛低,导致目前种业企业规模小、没有竞争力。二是要明确扶持政策,种业是弱势产业,应该在政策方面进行扶持。三是必须强化品牌经营,当前种子行业中往往只注重产品经营,而忽视品牌经营,形成自己优势品牌的种子企业很少。
  4.3 强化种业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蔬菜种子市场和国外种子品牌占据优势,但是总的来讲,还没有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如果无法控制主要粮油作物种子,后果不堪设想。处于粮油产业链上游关键链条的种业,其稳定发展更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要从政策层面保护民族种业在大田作物种子上的主导地位,要把基本口粮掌握在国人手里,且装的是中国粮[4]。对国外引进的品种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审定、观察,确保引进来的质量,进一步强化种业安全管理是各级政府的长期目标。
  4.4 合理规划制种基地,加大制种扶持力度
  贵州正力求步入全国制种大省范畴。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市是该省主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地,遵义更是杂交油菜、杂交玉米和酒用高粱、辣椒种子的传统制种地。相应地区应做好制种基地规划,并纳入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范畴,配套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研究制定扶持制种相关政策。
  4.5 建立与种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保证种子管理人员和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配齐种子质量监管仪器设备和开展种子生产检查、种子信息发布的设施。按照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文件将种子管理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保证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 参考文献
  [1] 刘九洋.种子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种业发展趋势[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2] 孙强,严永峰,沈海波.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浅析[J].中国种业,2013(9):4-6.
  [3] 王晓理,赵基英,胡明文,等.贵州蔬菜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种子,2006(10):105-107.
  [4] 周正剑,邱龙,李晨章,等.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剖析[J].中国种业,2012(10):1-4.
其他文献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
以白腐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进行诱变,筛选高产漆酶突变菌株。通过测定致死率绘制出发菌株的致死曲线,采用PDA—RBBR平板变色法进行初筛,ABTS检测酶活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复筛
一个修改 Stober 方法被开发了它由 consecutivelycocondensed methyltrimethoxysilane 和 dimethyldimethoxysilane 单体与在 197 和 208 纳米之间的直径允许球形的空心圆球
红鳍东方鲀味道鲜美,已从其体内发掘了系列鲜味肽,但其形成机制尚未明确。组织蛋白酶L可通过降解肌原纤维蛋白及肌钙蛋白发挥着重要的滋味形成作用。为了探索其对红鳍东方鲀呈
摘要 介绍了商洛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其建设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该市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现状;成效;经验;建议;陕西商洛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4-02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
介绍地温观测数据审核方法,分析造成地温疑误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地温疑误的对策,以确保地温观测的质量。
采用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来源于天然纳米抗体文库的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纳米抗体进行随机突变,通过优化和比较突变条件,构建了突变分布均匀的突变
以狭鳕鱼鱼骨为研究对象,采用球磨机制备微细鱼骨粉,测定其粒度、化学组成、表面元素和微观结构;并分析鱼骨粉的添加量对金线鱼糜凝胶白度、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水分横向弛豫时
α-乳白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识别α-乳白蛋白作用表位及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对于揭示α-乳白蛋白致敏机理及低致敏乳制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
为研究传统和乳酸菌法加工腌干鱼过程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为优化腌干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MiSeq测序技术,研究腌干鱼在不同加工阶段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腌干鱼加工过程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