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情感、价值、命运,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趋势的关注,它与人生、生命、意义等问题紧紧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其根本宗旨和根本目标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人”,缺失人文关怀,就会缺失生命,犹如形存实亡。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一、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贫困的根本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贫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由此缺失生机和活力,其表现在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讲国家、集体、社会的需要,大讲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内国外形势,少讲不讲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感心理特点,交往实践能力,生命生存状态,人生价值意义,往往出现“讲得不想听,想听的却不讲”的结果。大谈崇高理想,先进事迹,不谈社会环境和现实,在学生中甚至出现“耻谈崇高”、“远离先进”的逆反心理和“曲高和寡”“敬而远之”的消极心态。学生普遍认为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上纲上线,就是假、大、空,对于他们没有实际教育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其教育效果难以奏效。但是,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而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急需合适教育的引导和人文关怀。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文化丰富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生存状态竞争化,不少学生迷惘、困惑、孤独、空虚、苦闷、失落、压抑、浮躁,甚至有不少学生离家出走,自杀他杀,发生暴力事件也屡见报端。尽管出现以上现象,有来自多种层面的原因,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可窥一斑。究其失效根本原因,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三脱离: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生、缺失人情味,即缺失人文关怀,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因而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是共时态意义上的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统一体,是历时态意义上的过去(历史)的人,现在(现实)的人,未来(后代)的人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结构意义上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历史过程意义上的现实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根本性的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意义的存在,价值论认为,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可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因此,缺失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无根之树,无法开花结果,因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所以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终极价值是指向人类的解放及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是马克思一生的最高理想和不竭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强调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他们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帮助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就提出解放思想、内不争论,给人以自由度,把人从理念束缚下解放出来,尊重生活、尊重人生。他指出“要把教育的思想性与尊重人、关心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集体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三个代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联系群众,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2005年1月18日在全国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人,关注人,帮助人,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和要求。但是,我们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各种主义的影响,肢解或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脱离人的根本利益,只讲理性,不讲情感,只讲社会需要,不讲个人需要,只讲主义,不讲现实,导致受教育者漠视思想政治教育,拒绝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发生了一些本可以避免发生的问题和悲剧。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真正立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受到怀疑和质问,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也值得怀疑和质问。
  
  三、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端正政治态度,规范道德行为,最终走向人的解放,人的潜能开发,合理开发,即《共产党宣言》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要使这种终极目的实现,其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到位,始终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坚持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下的转变。
  第一,坚持人文关怀,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造物还是造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的是工具还是目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不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造物的教育全然不顾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不关注人的情感和生命,不注重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和合理需求,势必采取类似工人生产标准件那样,用一个模子来复制产品,致使教育对象缺失个性特征、缺失主体性和创造性。事实上,“人决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据外在力量便必然地被塑造为某种必然的东西。人实际上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某些意义上,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和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彰显,即用人文关怀,使他们(教育对象)健康自由地成长,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造物的教育上注重标准件的统一标准,只注重共性,即忽视了作为人的教育对象与物有着千差万别区别的丰富个性。因而造物的教育理念总是追求一个相同的目,用一套预设好的框框模式去套一个活生生的教育对象,磨掉所有与共性不同的棱角,隐藏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体验,放弃自己个人的尊严甚至生命。而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只有一个:造人不是造物,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注重个性的丰富性,以真诚的关怀,达到其教育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明显转变从造物转向造人,只有达到教育理念的转变,才不会让受教育者感觉自己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物体,是为他人或政府所用的工具,而认识到自己是教育主体,是教育目的,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为受教育者健康而自由的发展,从而让受教育者自觉地接纳教育,迫切地需要教育,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机盎然,找到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大价值的时空。
  第二,坚持人文关怀,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下移。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的下移,只有把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人文关怀的教育行动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被受教育者乐于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最佳归宿,才能实现其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下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使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从“官本”走向“民本”,从“社本”走向“人本”,从“师本”走向“生本”。
  
  1.从“官本”走向“民本”
  蔡元培曾经说过“君主时代的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引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的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前苏联国家教委主任r·亚戈金也曾说过:“就其本质来说这就是有目的地,专门地筛选出一些最听话的最好摆弄的,最容易管理的人。”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整个教育运作模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因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是强调国家、集体利益,强调执政党的意志,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强调受教育者服从意识,牺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心体现在巩固执政党权力和统治为本的“宫本位”或者“权力本位”,忽视了人民的个体意志和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充分体现了还权为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同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心也应下移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为了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受教育者的真心接纳,从而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佳发展。
  
  2.从“社本”走向“人本”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时代需要性,其教育价值重心放在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性。强调受教育者的共性,忽视了甚至扼杀了充满独特魅力而又千差万别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忽视个体的需要和追求。当我们反思学生缺少创造力、想象力甚至生存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一个事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己过分强调了作为社会性的人,而忽视了作为个性的人。作为个性的受教育者,他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才能,而且还有独特理解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深深打上了作为个性的独特烙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总强调社会适应性,更应重视个体的需要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才能给予受教育者个体尊重和关怀,使受教育者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张扬自己的合理需要和追求,使自己得到自由而全面的最佳发展。
  
  3.从“师本”走向“生本”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努力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去教化学生,陶冶学生,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希望达到最理想状态的教育效果,体现出作为教师的智慧和才能,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但是,事与愿违。我们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颇有失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没有很好得以实现。究其原因,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师高估自己价值和能力,以自己为中心、为本位。其实,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已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人和主力。任何教育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才能让学生把教育的知识生成为自己知识和能力,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所有的教育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得以验证,也就是说,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的本体,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心所在。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转换教育方式。就不能强制灌输,一味的训话说教,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乖乖听话。思想政治教育要讲实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真诚对话沟通,理解体验,尊重学生意见和选择。通过对话交流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
其他文献
在河北涞源县,每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初八行的庙会,无疑是周围村民所期盼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活动之一是看大戏。由于时代不同了,观众早已被网络、电视等时尚娱乐方式分离出去很
当前,面对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是强国战略,是百年大计。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及表现    1.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实现自我价值。但大都仅仅局限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境界中,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认为社会理想
苏宣,是中国篆刻史上最早的一批职业篆刻家之一。他的人生境遇虽多曲折坎坷,但也幸运至甚。苏宣不幸幼孤,遭不平,曾弃书学剑。同时,在篆刻上,他又有幸得到文彭的亲自传授,故
虽然身居京城,但对家乡的《扬子晚报》却读得一张不漏,而且掩卷之后,出于新闻工作的职业习惯,喜欢嚼一嚼品品味。今日提笔撰文,说长道短,直抒己见,希望能对进一步办好《扬子
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总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是不知所措:大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期间的美好时光?与高中相比,大学里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突然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就会产生大量时间不知该如何配置的念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密切:教师亦不再事事耳提面命;学习的目标同样不再似高中那样单一、明确:高中的目标独一无二,即考上大学,到了大学学生仿佛突然失去目标反而难以适应。笔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伦理思想中的他者,作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关键词,是国内外学界近年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者的哲学缘由、他者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应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的问题。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师的专业自我是一种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1]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
诚信,即诚实守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诚实守信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说:“人无信不立。”而“曾参杀猪取信”、“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等妇孺皆知的长久流传的故事更是让人感悟不已,其诚信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到了今天,诚信却滑向了“危机”边缘,这种危机不仅充斥了商业界、金融界、企业界,也蔓延到了学校这一方净土。大学生作为我
哥特艺术是人类为表达某种特定的生存理念及满足其精神慰藉和审美诉求而创造出来的伟大艺术形式。哥特式艺术主要是指一种区别与罗马风格的建筑风格,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