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会议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亚欧会议进程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术研讨会、高层访谈等方式,对中国公众、精英和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公众对亚欧会议了解程度不高,但普遍持积极评价的态度;精英群体认知较为复杂,包括正反两面,其中以批评意见居多;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体现出更多的发展眼光和长远意识.针对这些状况和问题,课题组建议亚欧会议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要加强机制化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如能源、科技、教育等方面;推动亚欧两大洲人民之间的更多交流.
其他文献
<正> 1884年7月3日开始编制并发表的第一个道·琼斯平均数是纽约股票市场11种运输业和工业股票收盘价格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现在的道琼斯平均数
在可见的未来内,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其经济实力接近美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一增长给美国带来了切实的担忧。除此之外,未来中美经济实力持平的前景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中国实力与美国持平时,中国是否将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本文认为,“权力持平(parity)”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预测未来的中美关系。这是因为,持平意味着中美在经济方面将在某一时刻达到一个大致对等的水平。但是,鉴于中国的人口和地缘政治现实,仅有一个方面的实力持平并不能决定,甚至并不能有信心地预测到中美关系的未来趋势。中美关系的互动过程可能是一个充满
引言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投资,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东亚地区显著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1980年代中期广场协议签订之后。
2006年1月16日和17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应《中日新闻》(《东京新闻》)社邀请,在其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为主讲嘉宾,以《发展东亚合作促进中日友好》为题,发表了讲话。 《中日新闻》社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在前几届研讨会上曾经请过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莫蒂亚·森等发表讲话。 吴建民院长讲话全文如下:
学界对冲突预防(CP)的理解充满争论。本文把CP分为结构型和直接型预防两类。前者着重讨论冲突原发地的潜在原因,并致力于一种长期的参与;后者主要关注短期策略以及冲突方和第三方的互动。在实践中,国家和政府间组织(IGOs)一直是CP的主导力量。联合国就是最明显的参与者,在冲突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鉴于当代冲突的动态和特点与传统的国家间冲突不同,NGO在预防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GOs在CP中的各种角色和活动往往是和国家及政府问组织并行或同在的。在实践中,全世界各国、IGOs以及参与经济、
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1971年,施瓦布先生倡议创建了世界经济论坛(WEF)。迄今30多年间,该论坛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日益增强,被誉为“经济联合国”。本文根据他2008年9月在外交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比以前,世界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等以及缺少治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TO、IMF和世界银行应该分别在贸易、货币和发展援助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发挥这些多边组织的作用,首先在于这些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的改善,这样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化,应对全球经济的新挑战。WTO、IMF和世界银行的治理改革应该从议题设定、决策和执行过程、领导入遴选以及总部所在地等几个方面开始。只有发展更具多边主义特征的全球经济制度,才能促进国家间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不平等和缺少治理的问题。
当今,能源外交已成为经济外交的重要方面之一。我讲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的调整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逐步调整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这是能源外交作用上升的背景。这些调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当今世界体系演变的转折点是苏联的解体,其根本原因是最近一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世界格局仍是单极的,美国是唯一的一极.从主观上讲,今后发生核打击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世界各国精英应当密切关注如何加强区域或全球合作.
本文致力于两组问题:一是中美关系现状如何?中美关系近期发展前景如何?二是中美关系面临哪些需要给予关注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