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头不高,体型瘦削,眼睛炯炯有神,黑红的脸膛透着坚毅……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森林消防基层指战员竟是国家两项科研专利的研发人,也是立足岗位创新的“科研尖兵”。党军,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一个名副其实的应急救援科研“追梦人”。
自主研发地图编号查询系统,填補国内空白
“平凡的岗位也可以追梦,敢于追梦的路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党军常说的一句话。
2017年初,党军带领中队备战总队军事比武。备战伊始,他发现识图用图科目是很多参赛队员的一个“拦路虎”。如何让队员在1分钟内计算出图幅编号成为他琢磨解决的问题?说干就干,认准的事必须干成。经过近千次推算,他找到了从5万到100万比例尺五种图幅编号计算公式,将复杂计算变成了简单的数字带入。最终,他们该科目比分远远高出其他参赛队伍,斩获单项第一。
“如何把图幅编号计算公式与手机结合编成简便实用的软件程序,并推广到全队伍转化为战斗力?”很快又成为党军的新想法。说出这个新想法时,大家还以为他开玩笑。经过市场调查,党军了解到这样一款软件从设计、编程到运营,至少需要十几人的专业团队才能完成。“没有技术员,自己学着干,我必须用成功回答大家的质疑。”他自购一本专业书籍《第一行代码》,边学习边钻研边实践,为解决页面之间数据传输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成为常态。经过2000多次尝试,他在2018年1月研创出了《地图编号查询系统》第一版本,仅能够查询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编号,但初步实现了地图编号查询智能化,效率提高数百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党军第一次编程成功后的一点感悟。在第一版本基础上,他广泛征求森林消防队伍参谋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对此软件意见后深入探索,又进行500多次试验,开创性增加获取站立点坐标、导航、指北针水平仪、国家92编图规则、火场信息研判和信息共享,实现系统软件功能多样化。党军用57000多个代码解决了队伍几十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地图编号查询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
这款系统软件推出后,让有关专家都眼前一亮:这项成果填补了业内乃至全国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这款系统软件已经免费应用到森林消防队伍、地方救援队以及部队等任务领域,在全国有用户近2000人,应用前景广泛。据网友尖兵反馈说:“这款软件方便、快捷、高效,是一款为参谋人员和指挥员决策指挥量身打造的好助手。”
探索改进应急救援装备训法,提高训练效能
平头、精干、眼神犀利,这是党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曾3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是总队名列前茅的“武教头”。
专业来自敬业,敬业才会专业。队伍转制后,党军这个“武教头”面临新挑战,应急救援训练这个新课题开启他的新征程。“我是中队长,我得先学一步,补齐短板,应急救援训练就是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为学好新专业技能,党军给自己立下“铁规”:不找一个借口放松学习、不让一个问题一知半解、不把一个难题留到明天。他给自己制定“淬火计划”,加班加点潜心学习研究。通过两个月不懈努力,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2018年10月,党军率先展开应急救援训练探索研究,由于装备暂未到位,开展训练困难。他自学金属切割焊接,自制了一套横向索绳架设支架和深井救援设备,自创的蹼式地钉提高了软土层锚点的稳定性和牵扯能力,使软土地质情况下抗拉力度提高至少3倍以上。12月,他研究提出利用鸡爪结代替手持上升器,坐席悬垂绳结代替全身缚带,8字环代替ID,自制了一套上升下降装备,花了不到100元就解决了训练装备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自主制作10多种简便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创新训法10余种,把专业训练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他所带的中队也成为总队转制后积极探索开展应急救援训练的第一支队伍,30多名指战员成长为应急救援骨干。党军还在总队2019年开训动员会上做经验交流,中队做法在全总队推广。
大队教导员闫正涛这样评价党军:“这个中队长有股钻劲和狠劲,敢于创新尝试,千方百计挖掘战斗力增长点,是一名好教头。”
认可就是力量,追梦还在路上。党军说:“作为一名基层指战员,我的救援征程才刚刚起步,应急救援训练一直在路上,我将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革新设计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无人机,破解救援瓶颈
真正的追梦人不安于现状,目光总是瞄准新的高峰。
任务拓展到哪里,党军研究视野就延伸到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党军了解到国内目前最高云梯消防车为101米。“如果更高的楼着火,那该怎么办呢?”这成为党军琢磨的一件事。
党军是无人机爱好者,他关注到当前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主要用于信息监测,而真正用于应急救援未有先例。他一下有了新思路:设计一种救援无人机,也许就能解决101米之上的应急救援“瓶颈”。
压力就是动力,挑战激发潜能。2018年10月,党军开始新的研究探索,他到处查资料,购买10本专业书籍研读,就连吃饭和睡觉满脑子都是救援无人机。他发现现有多旋翼无人机均采用有轴蓄电式工作方式,续航时间短,载重能力弱,安全系数低,无法满足恶劣天气和长时间大型救援任务。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党军在研究中不断摸索解决办法。最终,他提出了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救援无人机设想。
想到就要做到。党军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实验,一次次手绘救援无人机设计图纸,设计废掉的图纸就有20余公分厚,先后进行800多次技术参数论证。历经拼搏,终有收获。2018年12月,党军成功设计出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救援无人机图纸,并申请国家专利。据党军介绍,这款无人机采取有线输电方式,采用无轴空气推进技术,工作时间和环境不受限制,适用高层救援、高空灭火、消防作业,目前设计救援高度200米左右,未来一旦投入市场,将解决城市高层灭火救援和山岳搜救的“瓶颈”难题。“梦想花开,那是最开心和有成就感的时刻。通过自己的奋斗能为应急救援破解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自己努力的价值所在。”党军自豪地说道。
追梦就在岗位,付出总有收获。任职8年来,党军在平凡的岗位上3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表彰为 “优秀教练员”、4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2018年底被总队评为“最美陇原森林消防卫士”。面对荣誉和收获,党军谦虚地说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断进步才代表未来,我要在本职岗位上继续执着追梦,把小岗位干出彩。”
自主研发地图编号查询系统,填補国内空白
“平凡的岗位也可以追梦,敢于追梦的路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党军常说的一句话。
2017年初,党军带领中队备战总队军事比武。备战伊始,他发现识图用图科目是很多参赛队员的一个“拦路虎”。如何让队员在1分钟内计算出图幅编号成为他琢磨解决的问题?说干就干,认准的事必须干成。经过近千次推算,他找到了从5万到100万比例尺五种图幅编号计算公式,将复杂计算变成了简单的数字带入。最终,他们该科目比分远远高出其他参赛队伍,斩获单项第一。
“如何把图幅编号计算公式与手机结合编成简便实用的软件程序,并推广到全队伍转化为战斗力?”很快又成为党军的新想法。说出这个新想法时,大家还以为他开玩笑。经过市场调查,党军了解到这样一款软件从设计、编程到运营,至少需要十几人的专业团队才能完成。“没有技术员,自己学着干,我必须用成功回答大家的质疑。”他自购一本专业书籍《第一行代码》,边学习边钻研边实践,为解决页面之间数据传输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成为常态。经过2000多次尝试,他在2018年1月研创出了《地图编号查询系统》第一版本,仅能够查询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编号,但初步实现了地图编号查询智能化,效率提高数百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党军第一次编程成功后的一点感悟。在第一版本基础上,他广泛征求森林消防队伍参谋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对此软件意见后深入探索,又进行500多次试验,开创性增加获取站立点坐标、导航、指北针水平仪、国家92编图规则、火场信息研判和信息共享,实现系统软件功能多样化。党军用57000多个代码解决了队伍几十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地图编号查询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
这款系统软件推出后,让有关专家都眼前一亮:这项成果填补了业内乃至全国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这款系统软件已经免费应用到森林消防队伍、地方救援队以及部队等任务领域,在全国有用户近2000人,应用前景广泛。据网友尖兵反馈说:“这款软件方便、快捷、高效,是一款为参谋人员和指挥员决策指挥量身打造的好助手。”
探索改进应急救援装备训法,提高训练效能
平头、精干、眼神犀利,这是党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曾3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是总队名列前茅的“武教头”。
专业来自敬业,敬业才会专业。队伍转制后,党军这个“武教头”面临新挑战,应急救援训练这个新课题开启他的新征程。“我是中队长,我得先学一步,补齐短板,应急救援训练就是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为学好新专业技能,党军给自己立下“铁规”:不找一个借口放松学习、不让一个问题一知半解、不把一个难题留到明天。他给自己制定“淬火计划”,加班加点潜心学习研究。通过两个月不懈努力,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2018年10月,党军率先展开应急救援训练探索研究,由于装备暂未到位,开展训练困难。他自学金属切割焊接,自制了一套横向索绳架设支架和深井救援设备,自创的蹼式地钉提高了软土层锚点的稳定性和牵扯能力,使软土地质情况下抗拉力度提高至少3倍以上。12月,他研究提出利用鸡爪结代替手持上升器,坐席悬垂绳结代替全身缚带,8字环代替ID,自制了一套上升下降装备,花了不到100元就解决了训练装备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自主制作10多种简便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创新训法10余种,把专业训练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他所带的中队也成为总队转制后积极探索开展应急救援训练的第一支队伍,30多名指战员成长为应急救援骨干。党军还在总队2019年开训动员会上做经验交流,中队做法在全总队推广。
大队教导员闫正涛这样评价党军:“这个中队长有股钻劲和狠劲,敢于创新尝试,千方百计挖掘战斗力增长点,是一名好教头。”
认可就是力量,追梦还在路上。党军说:“作为一名基层指战员,我的救援征程才刚刚起步,应急救援训练一直在路上,我将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革新设计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无人机,破解救援瓶颈
真正的追梦人不安于现状,目光总是瞄准新的高峰。
任务拓展到哪里,党军研究视野就延伸到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党军了解到国内目前最高云梯消防车为101米。“如果更高的楼着火,那该怎么办呢?”这成为党军琢磨的一件事。
党军是无人机爱好者,他关注到当前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主要用于信息监测,而真正用于应急救援未有先例。他一下有了新思路:设计一种救援无人机,也许就能解决101米之上的应急救援“瓶颈”。
压力就是动力,挑战激发潜能。2018年10月,党军开始新的研究探索,他到处查资料,购买10本专业书籍研读,就连吃饭和睡觉满脑子都是救援无人机。他发现现有多旋翼无人机均采用有轴蓄电式工作方式,续航时间短,载重能力弱,安全系数低,无法满足恶劣天气和长时间大型救援任务。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党军在研究中不断摸索解决办法。最终,他提出了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救援无人机设想。
想到就要做到。党军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实验,一次次手绘救援无人机设计图纸,设计废掉的图纸就有20余公分厚,先后进行800多次技术参数论证。历经拼搏,终有收获。2018年12月,党军成功设计出无轴四旋翼多功能救援无人机图纸,并申请国家专利。据党军介绍,这款无人机采取有线输电方式,采用无轴空气推进技术,工作时间和环境不受限制,适用高层救援、高空灭火、消防作业,目前设计救援高度200米左右,未来一旦投入市场,将解决城市高层灭火救援和山岳搜救的“瓶颈”难题。“梦想花开,那是最开心和有成就感的时刻。通过自己的奋斗能为应急救援破解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自己努力的价值所在。”党军自豪地说道。
追梦就在岗位,付出总有收获。任职8年来,党军在平凡的岗位上3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表彰为 “优秀教练员”、4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2018年底被总队评为“最美陇原森林消防卫士”。面对荣誉和收获,党军谦虚地说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断进步才代表未来,我要在本职岗位上继续执着追梦,把小岗位干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