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语》中唯一贯穿始终的概念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并且在所有二十篇中都有出现,在开篇第一章和最后一篇最后一章中都提到了。“君子”,是《论语》中唯一贯穿始终的概念,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实际上,孔子当年办学,所创办的学校就是培养“君子”的学校,孔子就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就是“君子之学”。而在近百年的儒学研究中,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礼学”和“仁学”。本文不避浅陋,提出孔子“君子学”的概念,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1-
  所谓“君子”,从字面上看,由“君”和“子”两个单字组成。“君”,按《说文解字》:“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古文象君坐形。”段玉裁注云:“尹,治也”;下面的“口”,表示发布命令。因此,“君”的本义应为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包括“国君”以及“家君”等。“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其本义是“初生”,故后来借用为阳气初生时的时间单位——“子时”。“子”后来也泛指后代,包括儿子、子女和子孙等。“君子”合起来指“君”的后代,当时是一种尊称,意为居于社会上层的贵族阶层成员,突出的是其“位”,是当时的“在位者”即统治阶层成员的通称。
  -2-
  孔子的贡献,在于对“君子”内涵进行了重新地界定,使之成为既有地位又有品位的专业管理者。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因此,当他的学生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门以后,孔子评论道:“樊须真是个‘小人’!在上位者重视礼制,民众就不会不敬上;在上位者重视公义,民众就不会不服从;在上位者重视诚信,民众就不会不动真情。如果是这样,那么四方的民众就会背着子女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种庄稼?”这里的在上位者就是“君子”,“小人”就是小民老百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道德上的高低区分,而只有地位上的上下差别。
  那么,居于上位的“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位呢?据《论语·宪问》记载: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孔子这里在对南宫适的称赞中,明确把“君子”与“尚德”联系起来。“君子”者必“尚德”,“尚德”者必“君子”,“尚德”就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内在本质,应该拥有的高尚品位。
  因此,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尚德”的品格,做到“德位一致”,这就是孔子界定的新型“君子”。据《论语·先进》记载: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里透露了一个历史事实:在孔子办学初期,跟从他学习的实际上是那些并没有天生具有“君子”地位的郊野平民;只是到后来,孔子名气大了,那些天生具有“君子”地位的贵族子弟们,才投到孔子门下。而孔子本人是“有教无类”,他的理想就是,既要使“有其德者有其位”,也要使“有其位者有其德”。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前者。正如萧公权先生指出:“(君子)旧义倾向于就位以修德,孔子则侧重修德以取位”。
  -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四个可以称之为“君子”的榜样。第一个是尚德遵道的南宫适(南容):“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参见《论语·公冶长》)第二个是推行道德教化的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第三个是实行德政的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第四个是遵道而行的蘧伯玉:“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在这四位被孔子所敬重的“君子”中,前两位是孔子的学生,属于“修德以取位”的一类;后两位则是在位的官员,属于“就位以修德”的一类。这些人,为孔子所致力于培养的“君子”的目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孔子对“君子”概念的创新及其价值所在:第一,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其基本含义是有位有德的管理者,包括“先进于礼乐”的先有德而后有位者,以及“后进于礼乐”的先有位而后有德者。第二,孔子把“尚德”引进“君子”的内涵,打破了传统贵族依赖宗法血缘关系对国家管理职位的垄断,为平民参政大开方便之门,是孔子的伟大创建,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一样,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具有现代性。后来荀子则提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荀子·性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早在隋唐时期就建立了“科举制度”,后经英国借鉴,建立“文官制度”——而后者正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滥觞。第三,孔子所界定的“君子”,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君子”又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应该成为社会大众的道德楷模。经过千百年的演绎,第二重属性逐渐被强化,直至成为“君子”的唯一内涵。今天,我们在用“君子”人格进行道德建设的同时,适当回归“君子”的原本内涵,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重属性,这对于提升社会管理者的道德水准,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政治文明,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香港《东方日报》:以下是一条连幼稚园小朋友都会回答的常识问题:“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的呢?”如果不用举手也可以回答,幼稚园的小朋友一定异口同声说:“屈原!”  幼稚园老师又继续问下去:“屈原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呀?”小朋友根本不用经过大脑,就可以脱口而出:“中国人!”可是,中国在申报人类遗产时,竟然败给了韩国,真失败!原来,中国与韩国一直在为端午这个传统节日争取成为本国的“人类口传及无
期刊
我国台湾的消防员们十分喜爱一条奇长无比的剧毒蝮蛇。   一天,他们往蝮蛇的笼子里投掷了一只小小的老鼠,作为它的点心。   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那只小老鼠居然强有力地转过身来,杀死了那个庞然大物。    在毒蛇张开的大嘴和犀利的长牙的攻击范围内,这只毛茸茸的啮齿动物进出自若,游刃有余,它不时地飞奔过去咬一口,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走,它坚持不断地攻击,经过30分钟的激烈战斗,蝮蛇死去
期刊
有座寺庙历史悠久,一度曾是皇家供奉,数千年钟声悠扬,香火旺盛。大殿之内,有佛像两座,令人疑惑的是,两座佛怎么看都是同一个佛,不同之处在于新旧程度上。   左边的铜佛,锃亮如新,金光闪闪,而右边的佛像,则锈痕斑斑,暗淡无光。   每天有信徒前来叩拜,一进大殿,都会迷惑,不知道该是拜左边还是右边,问禅师,禅师不语。   有人觉得干净的佛灵验,于是拜左边,有人认为陈旧的佛像更显庄严,就拜右边,更有
期刊
(此文为鞠曦先生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总结报告的节录)  一种学科,凡经久不衰而常新者,必由其不断提供的时代需要之思想所决定,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保持其学科生命力,《易》及其易学史,表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在文化形式与文明方向上所存在的问题,而问题本身则表明其乃历史之固有,深陷问题之中的现代社会必然亦已经付出沉重之代价,其
期刊
老父亲说,村里已五六年没人考上本科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甚至出现。一个倚重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而排斥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社会。   微博上曾经有个非常火的段子,曾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议。“如今,熟练砖瓦工一个月10000,木工一个月8000,按摩师一个月7000,保姆一个月6
期刊
在上课前,心理学教授让学生到办公室,一人搬一个青花瓷瓶去教室。他告诉学生,瓷瓶每个才50块,放心搬。   学生们一听,每人抄起一个瓷瓶,向教室跑去。开始上课了,教授先问:“这些青花瓷瓶值多少钱?”学生们抢答说,50块一个。教授听了,笑着说:“其实,这种青花瓷瓶,起码20000块一个。”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他们还有点后怕,万一刚才一失手,那不惨了?   这时,教授的手机响了。挂了电话,教授无奈地
期刊
为何秦始皇能建立丰功伟业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推动,建立了一套能够充分调动人积极性的激励制度。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在军中,由于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
期刊
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到了战国时代中期,出现了孟子。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因此孟子学说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指出两点:一、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二、他在学习孔子学说方面,达到“道既通”的境界。东汉的赵岐注解《孟子》一书,认为此书无所不包,涵盖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等,所以他直接以“亚圣”称呼孟子。司马迁以孔子为“至圣”,赵岐以孟子为“亚圣”,儒家传统由
期刊
挨骂  孔子也曾被骂得灰头土脸,落荒而逃。   《庄子·盗跖》篇中,孔子找到横行天下危害四方的盗跖,想劝说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被盗跖一顿臭骂。盗跖说,我用刀剑祸害天下,人们都叫我盗跖;而你呢,你摇唇鼓舌,用言论来盗取功名,人们该叫你盗丘才是。   说实在的,我读完盗跖那气势如虹的辩论后,也哑口无言。  怨恨  嵇康的死,与钟会不无关系。   司马昭本有杀嵇康的心,再加上钟会火上浇油,说
期刊
一个文友,稿子发得全国各地漫天都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上稿消息。我问他有什么秘诀么,他回答说:无他,只是我写的稿子数量更多一些罢了。其实,若论上稿率,我还比不上你呢,但如果你写40篇而我写100篇的话,只要有50%的上稿率,发稿就比你多了。   原来如此。原来数量有时候竟然也是决定成功的因素之一。以前总觉得漫天播种、随机收获是一件靠不住的事情。现在看来,如果没有把握播下的种子能够全部发芽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