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粤北石灰岩地区气象站和水文站有关的降水资料、经纬度资料和海拔高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区域1、4、7、10月和年降水量的推算模式。经统计检验,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利用这些推算模式,以经纬度5′×5′为网格点,计算出该区域每一格点上相应的降水量,并经过宏观地形效应订正后,制作出1、4、7、10月和年的小网格降水量分布图,其与常规雨量分布图比较,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形条件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粤北石灰岩地区气象站和水文站有关的降水资料、经纬度资料和海拔高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区域1、4、7、10月和年降水量的推算模式。经统计检验,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利用这些推算模式,以经纬度5′×5′为网格点,计算出该区域每一格点上相应的降水量,并经过宏观地形效应订正后,制作出1、4、7、10月和年的小网格降水量分布图,其与常规雨量分布图比较,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形条件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汉那角和中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岩浆则受到地
本文用1993和1994年7~12月中山站及昭和站大气臭氧观测资料和1993年7~12月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及戴维斯站探空资料,对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是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和各层次温压参数普遍存在的两种主振荡周期,且在不同年份其振荡强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山站和昭和站地区,1993年大气各参数的准二周振荡强度大于准一周振荡,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
本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993年2月~1994年12月的紫外辐射和总辐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暖季(10~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分别占年总量的87%和86%。极昼期间辐射通量特别强,紫外辐射和总辐射11~1月的平均强度超过青藏高原和北极圈附近地区夏季(6~8月)的平均强度。南极春季(9~10月)臭氧洞期间,臭氧减少不但对紫外辐射B波段有显著的增加作用
本文利用1989/1990至1992/1993年度南大洋考察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所获大磷虾标本,分析了南极磷虾临产个体卵母细胞的数量及与体长、体重的关系,以及卵母细胞的组成和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数量(怀卵量)波动在2188-9263个之间,平均为5283个;连续4年的平均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怀卵量与体重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眼径及尾肢长度的相关关系较差;卵母细胞的组成可分为4个不同的发育期
本文根据1991/1992、1992/1993年度在普里兹湾外海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大磷虾水平、垂直分布的研究和资源现存量的估算。结果表明,63°~67°S、68°E沿线是大磷虾群分布较密集的海区,在调查海域内大磷虾群主要分布在70m以上的水层中。1991/1992,在150533.9km2调查海域内的大磷虾资源现存量为1.699×106t;1992/1993,在125740.7km2调查海域内的大
利用南极地磁资料研究了地磁扰日变化SD场特征。1)SD场变化不如Sq场变化规则,无明显的昼夜差异;太阳活动高年(1991年)比下降年(1994年)SD场变化更强烈。2)极隙区中山站SD场变幅比亚极光区长城站和北半球低纬区北京台的SD场变幅大10倍以上。3)中山站S0D(H)变化呈“正弦波”形态,与长城站和北京台S0D(H)变化形态相反。4)中山站S0D等效电流矢量在早晨-下午(02~15h)矢量方
南极发草是本研究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作为南极极少的维管束植物成员之一,它在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对南极发草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环境变化可能影响植被发展的问题。
本文依据南极地区Landsat-TM影象各波段不同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在ARIES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上,提取高程信息和冰貌信息,并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建立图形间的拓扑关系。经RAMS图形信息处理系统编辑和修饰,由计算机输出线划冰貌图。最后对该地区冰貌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л尾数穷极43亿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一项世界新纪录:加拿大的一组科学家把圆周率(л)算到了将近43亿位数!л是圆周和直径的比率。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公元前287~前212),把л的小数算到2位数。中国南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429~50...
本文以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为基础,根据GIS原理,建立了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构造了系统的分析模型,编制土地环境与资源在不同时期的对比、预测和规划分析模块,为矿区土地环境的综合治理及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提供规划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