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思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也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扑灭在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作者单位:416813湖南省龙山苗市民中)
其他文献
一、老师期待与学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决定着学习的气氛:学生争气,老师就没有什么大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会在学生中得到慰藉;如果学生不争气,老师就不会有好日子,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老师将学生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老师希望徒承师业;事业不成功的老师则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圆梦人。  学生心灵的私人空间总是面临着被侵占的危险,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想在逆反行为中寻求解脱。当学生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是愈来愈简单,但学生高考成绩并未见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物理学科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动手动脑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考命题强调由知识向能力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新课要稳扎稳打,不赶进度,夯实基础,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重点知识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我国教育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我结合多年教学积累,觉得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为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它们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实验教科书,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好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
期刊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胡锦涛同志曾将和谐社会表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内质,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与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为培养适应和谐社会的和谐公民而设置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总目标作了这样的规定:“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
期刊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教师应怎样体现自己的崇高品德,让良好的师德蔚然成风呢?  1、教师的师德要在认真组织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中体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不再完全依靠体力,而是凭借技能、知识和智慧。而知
期刊
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高考说明》都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汉语语法这一专项要求。从我这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中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高考语文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都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介入。为此,高中语文教学真应该“开现代汉语语法小灶”。  现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与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中的第1小题语音,第2小题错
期刊
中考属于进入高中阶段选拔性考试,它检查的是考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在复习应考阶段,部分考生出现紧张、焦虑、郁闷、压抑等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考生知识储备和应变等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文就同学们所关心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浅见,希望能给予一定帮助。  生:老师,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我心情总是静不下来,复习效率低,我该怎么办?  师:复习阶段,心情感到紧张、烦躁属正常心理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就给技工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培养创新人才,技校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是教育的重点,但绝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且要重视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