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序距离与投票数为基数时Banzhaf权力指数的推广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二元选择下,测算加权投票制表决权的大小有两种广泛被接受的方法,即Shapley-Shubik指数法与Banzhaf指数法,但它们都不能解决多备选方案或多候选人时决策个体的权力问题,更不能解决在加权投票制下群体对多方案或多候选人进行排序时决策个体的权力问题。本文利用排序距离来度量不同群体偏好序差异,从而提出了加权投票制下群体对多方案或多候选人进行排序时决策个体的权力计算方法,此方法是投票数为基数下Banzhaf权力指数的推广,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权力偏好序加权投票制
  自从1954年Shapley和Shubik开创性地研究了委员会中个人在二元选择下权力分布的测算问题以来,不少人对二元选择下的权力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Shapley-Shubik指数、Banzhaf指数、Johnston指数和Deegan-Packel指数。其中,Banzhaf权力指数在实际的计算中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纽约州法院一些案例的判决中,就是用Banzhaf权力指数去测度法官的权力并以这种计算作为衡量投票权重分配公正性的标准。Felsenthal等人也正是用 Banzhaf权力指数去分析欧盟委员会各国代表的投票权重分配的合理性。但在二元选择下的权力指数包括Banzhaf权力指数不能测算多方案下的决策个体权力问题,在二元选择的条件下,为了节省时间通过一次表决就能得到结果,一般投票总数往往取基数,那么,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研究多方案下如何推广Banzhaf权力指数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加权投票制的条件下,决策个体的权力大小取决于他的投票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对于二元选择,即投票在两种观点中进行,且以多数票决定胜负的情况下,对于决策个体 的表决权,Shapley-Shubik权力指标是这样定义的:设决策个体按照某种排列先后投票,这时投赞成票的决策个体不断增加,若某个决策个体恰好排在他投赞成票之后就可以通过议案的位置,则称该决策个体是这种排列的中轴。在所有可能的排列中,决策个体 成为中轴的概率大小就表明他权力的大小。
  对于决策个体 的表决权,Banzhaf权力指标定义与Shapley-Shubik权力指标定义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将排列改为组合,其定义为:在投赞成票(或投反对票)的决策个体的组合中,若某人改变投票将改变原有结果,那么称此决策个体处于摆动地位,或称他为摆动者。在所有可能的组合中决策个体i成为摆动者的次数记为αi,则Banzhaf权力指标βi为:(1)
  在多个备选方案或多个候选人的加权投票决策中,决策个体的权力是无法用测度二元选择下的权力指数来衡量的。Bolger注意到了这一事实,他通过推广了Banzhaf权力指标中的摆动者,于是将Banzhaf权力指数推广到群体从多个方案或多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个的加权投票制的情形。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多个方案或多个候选人的群决策问题,不仅仅是“多择一”的,许多情况下是对多个方案或多个候选人进行排序。例如,按名次进行奖励的各种评奖活动和一些体育比赛都需要群体对被选方案进行排序。对于决策个体有不同的权重,每个决策者只选择一个方案,各方案按得票多寡进行排序的加权投票制的决策个体的权力大小用Bolger的方法也不能进行计算。文和文通过构建群体偏好的距离得到了多方案排序的加权投票制决策个体权力的计算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构成为Banzhaf权力指数的推广,本文通过构建群体偏好闵可夫斯基距离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将Banzhaf权力指数推广到多方案排序的加权投票制决策个体权力的计算问题。
  
  二、群体对方案不同排序的闵可夫斯基距离距离
  
  在所讨论的加权投票选举模型中,每个决策个体只投一个候选人的票。设有n个决策人权重向量为W={w1,w2,Λ,wn},有k个方案,方案集为:P={p1,p2,Λ,pk}。取Γj为选择第j个方案pj的投票人的集合,|Γj|为方案pj的总得票数。由于每个决策人都得投某个方案的票,那么,对于任意的决策人i,就存在一个Γj,使i∈Γj。我们称向量Γ=(Γ1,Γ2,Λ,Γk)为n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对于任意一个n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Γ,各方案的得票多寡就确定了,那么,在给定的方案排序规则ρ下,这 个方案的排序也就确定了。用pj1*pj2*Λ*pjk表示k个方案排成的序,其中pji∈P,(j1,j2,Λ,jk)是(1,2,Λ,k)的某种排列;*或是“>”(表示一个严格次序或优于),或是“=”(表示相等或无差异)。将 Γ确定的k个方案的排序记为:ρ(Γ)。
  现在考虑决策个体 的不同投票行为对方案排序的影响。在Γ中设i投方案ph的票,在其它投票人的投票不变的情况下,让i改变投pl的票就形成一个新的安排Γ`。那么,由Γ变为Γ`时,方案ph的的票就减少,同时,方案pl的的票就增加。决策人的不同投票行为就使方案ph的排序往后移,使方案pl的排序往前移。那么,i的权力就应随决策个体i的不同投票方案ph后移的位序的增加或方案pl前移的位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明确决策个体i的不同投票行为对方案排序的不同影响,需要构造群体偏好序的距离来计算。
  对于任意一个n个投票人在 个方案中的安排Γ,方案的排序就确定了。对于给定的k个方案的排序ρ(Γ),各方案就有一个名次与之对应,最优的方案为第1,无差别或相等的方案名次相同,但有几个方案名次并列,它们就占用了几个名次序。例如,有4个方案:p1、p2、p3和p4,它们之间的排序关系为:p1>p2=p3>p4,那么,这4个方案的名次就为:p1为第1,p2和p3为第2,p4为第4而不是第3,原因是p3占用了一个名次。若方案i的名次为xi,可记群体偏好序ρ(Γ)为名次序向量(x1,x2,Λ,xk)。对于任意两个序ρ(Γ)与ρ(Γ`):
  ρ(Γ):(x1,x2,Λ,xk)
  ρ(Γ`):(x`1,x`2,Λ,x`k)
  序ρ(Γ)与ρ(Γ`)代表的群体偏好差异我们用闵可夫斯基距离来衡量,称为群体偏好的排序ρ(Γ)与ρ(Γ`)的距离: (2)
  式中q,为距离参数。当q=1时,便为线性距离;当q=2时,便为欧几里得距离;当q→∞时,便为车比雪夫距离。
  如果决策个体i,原来投方案ph的票时群体对方案的排序为:ρ:p1*p2*Λ*pk,决策个体i改变投票投pl后,pl的排序就会提升,设pl在提升的过程中比原来多优于了i个方案,而方案ph的排序往后移使之多劣于j个方案由此产生的群体偏好序为ρ`。ρ`的变化有多种可能,下面我们分不同的情况讨论:
  第一,在ρ中pl不劣于ph时,由ρ变为ρ`,就有k-i-j-2个方案的名次不变;方案ph的名次由h变为h-j;有i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减少1;方案pl的名次由l变为l+i;有j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增加1。那么,d(ρ,ρ`)=[jq+iq+j+i]1/q;
  第二,在ρ中ph不劣于pl时,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由ρ变到ρ`后, ph仍不劣于pl,由ρ变为ρ`,就有k-i-j-2个方案的名次不变;方案ph的名次由h变为h-j;有i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减少1;方案pl的名次由l变为l+i;有j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增加1。那么,d(ρ,ρ`)=[jq+iq+j+i]1/q;第二,由ρ变到ρ`后,ph劣于pl,那么,同时被ph和pl置换的方案数最大时为m,m应满足m<i且m<j。于是,由ρ变为ρ`,就有k+m-i-j-2个方案的名次不变;方案ph的名次由h变为h-j;有i-m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减少1;方案pl的名次由l变为l+i;有j-m个方案的名次比原来的名次增加1。那么,d(ρ,ρ`)=[jq+iq+j+i-2m]1/q。对于实数q>1,d(ρ,ρ`)随i或j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当q>1时,决策个体i的不同投票由ρ变为ρ`时,使ph的排序往后移的位序的增加或使方案pl的排序往前移的位序的增加,ρ与ρ`的距离也增加,i的权力就应增加。这样序ρ到序ρ`的距离,就反映了该种转变的难易程度。即距离越长,则从序ρ变到序ρ`的难度就愈大,能促成这种变化的决策个体的权力就越大。相应地,在计算决策个体权力大小时,就让距离参数q>1。
  
  三、决策个体权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表决权是一种相对概念,既相对于其它决策个体权力大小,也相对于其它决策个体如何投票。为此我们从以下角度来定义决策个体i的权力。
  设p={p1,p2,Λ,pk}表示候选人集合,N={1,2,Λ,n}表示决策个体组成的集合,W={w1,w2,Λ,wn}为决策个体的加权数,决策个体按拥有的权数一次只投一个候选人,k维向量Γ=(Γ1,Γ2,ΛΓk)为n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Γ-i表示n个投票人缺少i时 n-1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表示在Γ-i的基础上加入投票人i投方案ph时形成的n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那么,当h≠l时,和确定的方案排序和就可以分别表示在其它投票人的投票不变的情况下,即向量Γ-i不变的情况下,i投ph时的方案排序和投pl时的方案排序。
  对于给定的Γ-i,i投方案ph时的方案排序的名次序向量为:(x1,x2,Λ,xk)。i改投方案pl产生的方案排序的名次序向量为:(x`1,x`2,Λ,x`k)。方案排序和的不同用方案排序和的距离定义,为:(3)
  距离一般取为欧几里得距离或车比雪夫距离。让h遍历1到k的k个正整数,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就让l遍历h+1到k的所有正整数,就得到了给定的Γ-i,i的表决权:再让Γ-i遍历所有的n个投票人缺少i时n-1个投票人在k个方案中的安排,就得到了i的最终表决权:(4)其相对表决权为:(5)
  当方案数为2时,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利用(5)式计算的决策个体的权力大小与用Banzhaf权力指数的计算一致,即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5)式计算方法是Banzhaf权力指数的扩张。这是因为当方案数为2时,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决策个体改变投票若改变投票结果, 在Banzhaf权力指数算法中决策个体就是摆动者,计数1;而在上述的计算中,决策个体改变投票若改变投票结果就是将原有的排序向量(1,2)改变为(2,1)或者将(2,1)改变为(1,2),此时距离就为 。计算相对权力大小后,结果是一致的。
  
  四、决策个体权力的计算示例
  
  设决策个体的集合N={甲,乙,丙},方案集为p={p1,p2,p3},给甲、乙、丙三个决策个体赋予权数分别为1,2,3。规定每人只投票给一个方案,按方案的得票多寡来确定这三个方案的获奖名次,现决定甲、乙、丙的表决权。
  先看丙的表决权。取距离参数q=2。在丙未参加投票时,甲、乙给这三种方案的不同投票组合有9种。
  当甲和乙同时投票给p1时,丙也投p1,方案p1就得到6票,p2,p3各得0票,ρ1:p1>p2=p3就是甲、乙和丙此时认同的群体偏好序,对应的名次序向量便为:(1,2,2)。丙由投p1改投p2,由于丙拥有的加权数为3,ρ2:p1=p2>p3就是甲、乙和丙此时认同的偏好序,对应的名次序向量为:(1,1,3)。那么d(ρ1,ρ2)=[(1-1)2=(2-1)2+(2-3)2]1/2=;同样,丙由投p1改投 p2,由于丙拥有的加权数为3,ρ3:p3=p1>p2就是甲、乙和丙认同的偏好序,对应的名次序向量为:(1,3,1)。那么d(ρ1,ρ3)=[(1-1)2=(2-3)2+(2-1)2]1/2=;丙由投p2改投p3,方案排序就是由ρ2变成ρ3,那么d(ρ2,ρ3)=[(1-1)2=(1-3)2+(3-1)2]1/2=。那么,在甲和乙同时投p1时,丙的权力就是以上三个不同距离之和为:5.659。
  以上给出了特定情况下的决策个体权力的计算方法。若要计算决策个体的绝对权力,让甲、乙取遍甲、乙所有的不同的9种投票组合,同样能计算出丙在不同情况下的权力大小,将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丙的表决权:α丙=65.609。
  同理:α甲=22.243;α乙=50.144。从而可计算出甲、乙、丙的相对权力为:(0.161,0.363,0.476)。
  再设有甲、乙、丙和丁四个决策人,他们的选票分别为6、5、3和1,总选票数是基数,他们投票对两个方案排序。无论取距离为欧几里得距离还是其他距离,容易计算出甲、乙、丙和丁的相对权力为:1/3、1/3、1/3、0)。用Banzhaf权力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五、结束语
  
  通过群体排序距离建立基于方案排序的加权投票制的权力测度模型,不单可以用于测度方案排序的加权投票制决策个体的权力大小,还可以用于分析方案排序的加权投票制中权重分配的合理性。此外,应该注意到,该权力测度模型与排序的距离参数 息息相关,例如,在上例中,若取q=2,即排序距离为欧几里得距离时,甲、乙、丙的相对权力为:(0.161,0.363,0.476);q→∞,即排序距离为车比雪夫距离时,甲、乙、丙的相对权力为:(0.233,0.367,0.400)。这是由于q值越大,距离就越侧重于名次序变化较大的方案所置换另外方案的个数造成的。当方案数为2时,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Banzhaf权力指数就与基于方案排序距离权力计算法是一致的,基于方案排序距离的权力计算法可视为在投票数是基数的条件下Banzhaf权力指数的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 RAROC(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之一,用经过调整后的收益与风险资本的比值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在本文中我们用CVaR来度量风险资本,提出了一个新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RAROCCVaR(条件风险价值)投资组合风险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
期刊
[摘要] 薪酬是驱动员工敬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但纵观国内的IT企业,薪酬管理与薪酬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IT企业规模扩大和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也造成了员工士气低落、频繁流动等局面。本文从我国IT企业薪酬管理和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薪酬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IT企业
期刊
[摘要] 现存的商标法理论认为,只有经核准注册的商标才能取得商标权专用权,而未注册商标是不享有商标专用权的。如果仅因为商标未注册而阻却了未注册商标的商标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无依据,也有悖于商标使用中公平诚实原则。本文认为商标权是未注册商标取得法律保护的依据,而商标权的取得是商标权人使用商标的结果。  [关键词] 商标未注册商标商标权  未注册商标是相对于注册商标而言的,一般是指未经注册申请
期刊
[摘要] 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限制。由于我国现阶段相关立法不完善,国外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试结合对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危害,以及相关限制协定的分析,对我国有效限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 WTO国际贸易知识产权TRIPS限制滥用    一、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提出    知识产权是
期刊
一、产业结构与结构性失业    就业的产业结构指就业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第一产业一般指农业;第二产业一般指工业和提供基础设施的行业;第三产业指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般是服务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部门间的非协调发展、所有制形式的改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原因,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性别、知识、主观意愿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分析框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差别化,企业行为及生产率、竞争力等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整个建筑行业存在着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利润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集中度差别化竞争力    一、引言    SCP即“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软件外包(OutSourcing)市场的分析,以及CMM等级模型的介绍等,引出了我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企业所面临的需要获得CMM高等级认证, 以便更好的获取更多离岸外包(Off Shore Outsourcing)机会。着重研究了对于外包供应商而言如何有效应用实施CMM细则。  [关键词] 软件外包CMM模型CMM企业实施    一、引言    据 IDC分析,近几年全球应用软件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产业投资进行转移;二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转移。FDI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FDI项目中转移污染密集产业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与国外的环境标准不统一以及我国地方政府的干预。为了减少FDI对我国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论文从法律、经济、政策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直接投资环境污染国际贸易  
期刊
美国经济家哈维.莱宾斯坦(H.Leibenstein)于196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配置效率与‘X效率’》的论文,文中把并非由资源配置失调而引起的低效率称之为X低效率,之所以把它称为X效率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这种并非由资源配置引起的效率损失的真正来源。后来他研究发现,它是一种与人的本能动机或企业结构有关的低效率。由于企业X低效率的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企业理论研究和企业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海口火山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以火山旅游开发为主导,以其他火山资源开发企业为辅助,构建火山产业。对火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府主导、技术进步、文化发掘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关键词] 火山资源火山产业发展海口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也是一个火山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这些火山资源主要包括:由地壳深部岩浆和喷出地表的熔岩冷凝所形成的火山石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