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车保帅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复杂而又系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拓展思维,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取舍
  
   语文教学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不论是对教学目标,还是对教学的重难点,都必须做出适当的筛选、正确的取舍。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而不是像我们有的老师那样:课堂上这也是重点那也是要点,这也拾起来,那个也穿进去。结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该讲透的没有深入,该突破的又没能突破,该迁移的没有得到拓展。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大胆取舍。
  所谓取舍就好比象棋中“弃卒保帅”的做法,它从语文教学的全局利益出发,在一节课中暂时性地把某些知识目标放弃。但绝不是真正、永久的丢弃。换句话说,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筑起语文的高楼大厦。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如果只讲“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语句的含义”这两个问题,对其他的问题只是略讲或不讲,这样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蕴涵的作者的基本情感;另一方面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热情较高。由于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两个点上,增加了学生思考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去拓展。学生时而比较,时而联想,这样就无形中又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为什么语文教学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呢?
  
  首先,大胆取舍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教材,都给我们语文教学规定了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比较大,也比较笼统,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实施起来都有一些不便,时时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按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传统课式组织教学,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可理解成研究探讨字、词、旬也行,深入领会篇章、主题、写作特色也行。究其原因目标过大,不够具体。此外,语文课有那么多的知识点,一节课是不可能上完的。如果设置了“探讨文章主旨,揣摩重点语句”这个目标较前就具体得多。但鲁迅的文章本就难懂,不仅是重点语句不懂,很多的句子都不明白,而且像这样的文章,除了上述两个目标外,还有不少的知识点诸如革命烈士的优秀品质,作者的爱憎等,这些知识不一定有时间一一传授给学生,只能暂时把它们舍弃。因此在课室上,我们必须有一种大语文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暂时地舍弃一些目标,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两个目标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次,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必然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现在的语文课本都是新教材,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定向性,即目标较为单一。专题有专题的目标,课文有课文的目标。编者在编教材时就已对教学要点作过选择、取舍。它的出发点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只有用清醒的头脑,从学生的需求和人的认识规律出发,紧紧依靠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大胆取舍,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第三,对内容的取舍是由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决定的。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可能在45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不能浅尝辄止。一个个的知识点务必让学生弄清、弄透。既让学生知道其然,还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才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所应有的品德。要让学生把知识点弄清弄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选择的目标就不能多,贪多嚼不烂。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雷姆林斯基所说“有些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能力时,就已经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塞给他们。”对此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这时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幼儿,被迫地把没有经过咀嚼的整块食物圈圈吞枣咽下去,开始可能是胃不舒服,长久就会生起病来,以至后来无论什么也吃不下。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母语教学来说,现在还在加以丰富,加以拓展。我们不希望一个语文教师把知识圈圈吞枣给学生,而应有选择,有取舍。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取舍,那么他的教学可以说跨出了成功的一大步。
  
  第四,从信息的接受和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师也必须对教学内容敢于取舍。当前的课堂内外有两大缺陷:(1)课堂内,学生的思维训练严重不足,有些教师恨不得在一节课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在教学时总想着全面开花,课上就容易表现出主观性和随意性,把学生变成一架知识收听机,缺乏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等思维活动的训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对语文教学是不利的。思维是创造的源泉,要使学生的语文学得轻松,学得有味,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获得思维训练的爽心悦目。要进行思维训练,就必须先要有时间,要有时问,目标就必须单一,就必须大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取舍。(2)学生课堂信息反馈的不完整性、不明确性。传统的教学程式使学生缺少发表意见的机会,一是没充足的时间,二是不具备深入、透彻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挤出足够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静静地思考,充分地发表和倾听彼此的意见。
  
  第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取舍。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是渐进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也不例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把知识变为能力的,由量到质的飞跃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明显的,移默化的。比如小说。要讲的东西非常多,一节课两节课绝不可能说得完。特别是像《阿Q正传》、《祝福》这样的文章,在给中学生讲授时,像教大学生那样,讲一个星期也不算少,说上十天半月也不算多。教师不能像教授,中学教师只能是通过取舍,采用长课短讲或精讲多练的方法来进行讲授。长课短讲,就必然会选取一些东西,忍痛割爱般暂时舍弃一些东西。我想,对教学目标的取舍就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也是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的,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取最为精华和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是语文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讲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绪在语文的课堂中跳动激越。
  
  作者单位:衢州市菁才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有些同学是在讨论问题,而有些同学则在浑水摸鱼说些无关的话,甚至还有同学偷偷地玩游戏、上网聊天。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掌握呢?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揭开课堂纪律这个“结”。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去维持课堂纪律?其实
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见,语文学习应走生活化的道路。语文学习只有走向生活化,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新课标所指出的“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人际合作关系,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但在我校思品课小组合作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精心设问、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民主安全;构建小组、结构合理等方面优化小组合作教学。  关键词:合作 问题 对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我校的
“老师,王波骂我……”,“老师,王波给我起外号……”,“老师……”,状词接连不断,作为班主任我非常恼火,我真想立刻狠狠批他一顿,然而,我没有这样做。  王波是我班的落后生,是出名的调皮大王。听学生说,以前几乎天天惹事,多次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可屡教不改,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我知道批评不是灵丹妙药,必须在这个学生身上下一番工夫,使这块顽石软化。如何去打动他的心呢?一连串的问号在脑中划过。  每个人都有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以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为手段,尽量营造一种最接近社会生活环境的语言交流场景,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实效性。  一、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会使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能自然地、有意义地进行目的语的习得,因此这种教学法就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基本特点。  1.目的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
摘 要:外聘教师作为高校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外聘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外聘教师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结合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外聘教师管理的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外聘教师 高校教育 教学管理    外聘教师作为高校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越来越
[摘 要]小学体育“新常态课堂”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的运动实际,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创新,对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引导、教学训练形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新常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56-
我看过这样一则记载:说苏东坡在翰林院的时候,有一个募友善于唱歌。一次,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柳永怎样?”这位幕友回答说:“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高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位幕友的意思是:柳词和苏词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柳词婉约,苏词豪放。从现代美学的观点看,柳词善于表现秀美,苏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观,这也正顺应历史新课程改革时代潮流。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