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各地也都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出了几种发展模式,希望能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各种不安定因素、矛盾纠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村集体经济变强了,村民变富了,村庄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多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自然越来越丰富。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也就会慢慢形成,社会也就更加和谐稳定。
借鉴省内外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事例,结合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资源类模式
集体资源是指村社拥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资源,村社将这些资源进行发包、投资、入股等获得收入,就是资源类模式。
1、发包模式。如:我市白旗镇嘎呀河村将机动地发包,每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我市平安镇金星村每年发包机动地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2、入股模式。如:宁夏青铜峡市五星村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800亩土地,种植水稻,并与中航郑飞塞外香公司签订产销合同销售水稻。2015年,村党支部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将水稻种植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起“地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增收模式。合作社的改制,除了让入社农户享受土地股份的保底一次收益分配外,还享受集体资产和合作社经营收入带来的二次浮动分红,村组年收益也达到18万元。
3、操作步骤。
一是村社应当建立健全集体资源台账,进行基础性登记和流动性登记。基础性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四至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进行流动性登记,流动性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二是对集体资源进行及时梳理整合。村社每年年末要对集体资源进行梳理,对没有发包的和即将发包到期的集体资源进行标注,为下年初发包做好准备。
三是对集体资源进行依法依规发包。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集体资源发包方案。
四是民主决策。农村集体资源发包、投资、入股等属于“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履行“六步工作法”民主决策程序,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
五是签订集体资源发包合同。合同要采取书面的形式,并统一编号;合同文本要规范,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二、资产类模式
集体资产是指村社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村社将这些资产出租等获得收入,就是资产类模式。
如:我市上营镇铁东村,利用村自有办公用房临街优势,将其中一部分装修后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1 万元。我市溪河镇溪河村利用村自有房屋临街优势对外出租,每年租金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具体操作步骤同资源类模式。
三、提供服务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产资源为农户、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等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就是提供服务模式。
1、村社有资产资源,如: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架其村利用已经撤并的小学校田,投资1262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园区、奶牛园区、养羊园区,吸引农户和企业入驻,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65万元。
2、村社没有资产资源,如:江西省铅(yan)山县火田村与铅山县鲤鱼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西瓜,公司为了进行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村提供3000亩左右农田。村两委通过发动老党员、老村干部、退休教师、种植能人等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3000亩土地,并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然后村又与公司签订了生产经营合作协议。公司承租土地后,对地块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平整,开展了机械化、集约化经营。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该村实现了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通过为公司提供生产服务,村按每亩每年50元的标准收取生产服务费用,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
四、村企合作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与企业经营,获取收入,就是村企合作模式。
如:我市天德乡三梁村利用村集体土地1 公顷和资金50万元入股当地一家生猪养殖企业,2016年获得分红收入18万元。我市法特镇法特村,将资金50万元入股当地一家米业,每年获得分红收入6 万元。
五、村社合作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与合作社经营,获取收入,就是村社合作模式。
例如:梅河口市龙头村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结合退耕还林,村里成立了丰裕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种植芥梗、玉竹等中草药5000亩,引进丹东群康土特产加工厂,形成了原材料就地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
六、办企业模式
指村利用资金、资产、资源优势与其他经济组织合作或独立办企业经营,增加集体收入。
如:重庆市秀山县兴隆坳村由村集体出资150万元,与秀山县心源湖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秀山县心源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心源湖占股49%。已建成集休闲、竞技、野钓于一体的垂钓中心和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心源湖农家乐。垂钓中心先后成功承办全国、重庆及周边省市区域巡回比赛、商业赛事。同时坚持农旅融合、以旅兴农,举办“走进兴隆坳、品味生态农业”“年俗文化节”等活动,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達230万元,村集体按照比例获得收入30万元。
七、资金打捆使用模式
是指村与村联合起来,选择一个好企业,将上级补助资金或自有资金共同投入到该企业,获得分红,增加集体收入,具体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一是不局限于本乡本村,要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好企业。好企业的标准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商业模式简单清晰、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市场优势、好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等。
二是与企业洽谈,看是否有融资需求及资金需要量多少。
三是在确定了企业有融资需求及需要量后,寻找有投资意向的村。四是按照《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集体资金与企业合作方案,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后进行。
五是签订村企合作合同。合同要采取书面的形式,并统一编号;合同文本要规范,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六是需要企业提供担保物,以免企业到期无法归还资金时,处理抵押物。抵押物可以是商品门市房、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车辆等,并签订抵押合同。
八、发挥本地优势
指村集体依靠当地优势,发展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吴岳村依靠本村适宜繁育苗木的优势,按照“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办法,发展苗木繁育。由两名村干部发起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机动地及农民的承包地流转整合后,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收益由合作社统一按比例进行提成分配。到2017年,全村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栽植云杉、油松、樱花、雪松等常青树1000亩,定植云杉70万株、黑核桃5.8万株、新疆核桃2万株1680亩,建成101万余株的育苗基地600亩。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0多万元。
九、结束语
除以上八种模式外,可能还会有第九种、第十种等其他发展模式。总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各村一定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同时合理分配使用收益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村可以将获得的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为村民分红、用于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2018年).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各种不安定因素、矛盾纠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村集体经济变强了,村民变富了,村庄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多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自然越来越丰富。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也就会慢慢形成,社会也就更加和谐稳定。
借鉴省内外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事例,结合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资源类模式
集体资源是指村社拥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资源,村社将这些资源进行发包、投资、入股等获得收入,就是资源类模式。
1、发包模式。如:我市白旗镇嘎呀河村将机动地发包,每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我市平安镇金星村每年发包机动地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2、入股模式。如:宁夏青铜峡市五星村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800亩土地,种植水稻,并与中航郑飞塞外香公司签订产销合同销售水稻。2015年,村党支部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将水稻种植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起“地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增收模式。合作社的改制,除了让入社农户享受土地股份的保底一次收益分配外,还享受集体资产和合作社经营收入带来的二次浮动分红,村组年收益也达到18万元。
3、操作步骤。
一是村社应当建立健全集体资源台账,进行基础性登记和流动性登记。基础性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四至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进行流动性登记,流动性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二是对集体资源进行及时梳理整合。村社每年年末要对集体资源进行梳理,对没有发包的和即将发包到期的集体资源进行标注,为下年初发包做好准备。
三是对集体资源进行依法依规发包。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集体资源发包方案。
四是民主决策。农村集体资源发包、投资、入股等属于“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履行“六步工作法”民主决策程序,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
五是签订集体资源发包合同。合同要采取书面的形式,并统一编号;合同文本要规范,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二、资产类模式
集体资产是指村社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村社将这些资产出租等获得收入,就是资产类模式。
如:我市上营镇铁东村,利用村自有办公用房临街优势,将其中一部分装修后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1 万元。我市溪河镇溪河村利用村自有房屋临街优势对外出租,每年租金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具体操作步骤同资源类模式。
三、提供服务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产资源为农户、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等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就是提供服务模式。
1、村社有资产资源,如: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架其村利用已经撤并的小学校田,投资1262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园区、奶牛园区、养羊园区,吸引农户和企业入驻,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65万元。
2、村社没有资产资源,如:江西省铅(yan)山县火田村与铅山县鲤鱼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西瓜,公司为了进行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村提供3000亩左右农田。村两委通过发动老党员、老村干部、退休教师、种植能人等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3000亩土地,并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然后村又与公司签订了生产经营合作协议。公司承租土地后,对地块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平整,开展了机械化、集约化经营。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该村实现了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通过为公司提供生产服务,村按每亩每年50元的标准收取生产服务费用,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
四、村企合作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与企业经营,获取收入,就是村企合作模式。
如:我市天德乡三梁村利用村集体土地1 公顷和资金50万元入股当地一家生猪养殖企业,2016年获得分红收入18万元。我市法特镇法特村,将资金50万元入股当地一家米业,每年获得分红收入6 万元。
五、村社合作模式
指村社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与合作社经营,获取收入,就是村社合作模式。
例如:梅河口市龙头村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结合退耕还林,村里成立了丰裕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种植芥梗、玉竹等中草药5000亩,引进丹东群康土特产加工厂,形成了原材料就地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
六、办企业模式
指村利用资金、资产、资源优势与其他经济组织合作或独立办企业经营,增加集体收入。
如:重庆市秀山县兴隆坳村由村集体出资150万元,与秀山县心源湖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秀山县心源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心源湖占股49%。已建成集休闲、竞技、野钓于一体的垂钓中心和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心源湖农家乐。垂钓中心先后成功承办全国、重庆及周边省市区域巡回比赛、商业赛事。同时坚持农旅融合、以旅兴农,举办“走进兴隆坳、品味生态农业”“年俗文化节”等活动,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達230万元,村集体按照比例获得收入30万元。
七、资金打捆使用模式
是指村与村联合起来,选择一个好企业,将上级补助资金或自有资金共同投入到该企业,获得分红,增加集体收入,具体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一是不局限于本乡本村,要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好企业。好企业的标准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商业模式简单清晰、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市场优势、好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等。
二是与企业洽谈,看是否有融资需求及资金需要量多少。
三是在确定了企业有融资需求及需要量后,寻找有投资意向的村。四是按照《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集体资金与企业合作方案,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后进行。
五是签订村企合作合同。合同要采取书面的形式,并统一编号;合同文本要规范,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六是需要企业提供担保物,以免企业到期无法归还资金时,处理抵押物。抵押物可以是商品门市房、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车辆等,并签订抵押合同。
八、发挥本地优势
指村集体依靠当地优势,发展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吴岳村依靠本村适宜繁育苗木的优势,按照“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办法,发展苗木繁育。由两名村干部发起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机动地及农民的承包地流转整合后,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收益由合作社统一按比例进行提成分配。到2017年,全村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栽植云杉、油松、樱花、雪松等常青树1000亩,定植云杉70万株、黑核桃5.8万株、新疆核桃2万株1680亩,建成101万余株的育苗基地600亩。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0多万元。
九、结束语
除以上八种模式外,可能还会有第九种、第十种等其他发展模式。总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各村一定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同时合理分配使用收益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村可以将获得的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为村民分红、用于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