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汉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的科学性缺失。合作学习的科学性缺失首先表现在,对合作对象的分配与组织上。许多老师像我一样在合作前不大注意分组人员的确定,往往图简便,按座位次序前后排组合。殊不知,老师避免了麻烦,却给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小组成员之间知识要能互补,个性要能互融或相随,才能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合作愉快。其次,合作学习时间上的分配。课堂上什么时候分组合作才合理,怎样的内容什么问题去分组合作才合算,都应好好琢磨推敲,作一下科学的评估,切不可像我一样凭经验、*“灵机一动”去做。另外,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进行中的困难,教师也要事先做些预设,像我就应在“石头探究”前提醒学生除了采集石头外,还要搜集相应的资料、例文,帮自己打开思路、提供思考的方向;帮忙确定小组负责人,将小组成员分工细致化等等。
2、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缺失。分组讨论,因易于操作,成为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不少老师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讨论次数过多;也有的老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见一两个小组有结果了(甚至一两个人举手了)就匆匆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不大。这样做是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原则的。这样合作学习,我们称之为虚假的合作学习。
3、合作学习的指导性缺失。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众多的“假”合作现象:有的小组里“优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包揽“演讲”与“答题”的大权;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时间一长,就成了“听众”和“看客”,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有的学生自视过高,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学生讨论的话题游离合作主题之外,合作成了他们偷玩、游戏的代名词……这些现象说明,在不少时候,合作学习呈现的仍然是“少数学生”的活动、多数学生装摸做样的被动局面。这一方面有学生个性使然,但另一方面是我们老师对学生缺乏教育,对合作学习缺乏指导所致。
4、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缺失。合作学习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倡导的。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缺失,反而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被动合作的多,主动合作的少。回忆一下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往往是这样的:老师吩咐“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请……”,接着同学们依照老师的指派去议论一阵,然后是指名汇报。也有这样的现象:有时同学还想发言,老师说“停”;有的学生想自己思考不想合作,老师却打断他们的思路,硬让他们去讨论、去合作。再者,合作学习的评价性缺失也会降低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学生的成就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对他们正面的激励性评价。合作学习本来是群体行为,但汇报结果的就只能是那么几个“代表”。若老师的表扬仅仅针对几个代表,其他“群众”就会产生失落或不公平等消极情绪。还有,也许有的同学们讨论的结果不合“正统”,但小组成员非常努力,他们的付出会不会得到老师的首肯呢?这些都提醒我们应该有便于操作的适合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汉语合作学习策略
1、预习的合作。每学一篇课文时的预习,要扫清字词障碍。在大家读了课文后,各自提出所遇生字、难词,然后分工查阅和记录,再学习交流。
2、研读课文的合作。初读,整体感悟,把握写了什么;细读,进一步理解,理清线索,了解怎么写的;精读、深思,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并且要能欣赏佳句美段等深层次的内容。每一步,根据教学目标 ,都可以分工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求得一致和深入。
3、拓展延伸的合作。教学时作两方面的延伸。其合作可分为两个小组,课外进行收集整理,一个负责一方面。
(1)收集关于课文的诗和对联,小组内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
(2)收集有关作者的情况,仍然是小组内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做小结。
用课外阅读、讲故事、名人名言、自身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拓展迁移,这就不再只是合作学习课内知识,还增广了见闻,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了合作。
4、每课“清点”的合作。这种方法通常在学生学完一课后,根据该课学习目标与具体内容,大体有这样六方面,让学生分工从这样六方面去着手:常识、字词、关键词句、重点段落、构思和表达特色。各自负责一方面,然后交流补充。再由学生自己将所学习的内容,出题考试,或者默写自测或互问互答。比如,把该课的字词,搞成注音、给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完成词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用词语造句、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等等。这样经常检测,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5、单元归纳小结的合作。单元归纳小结的合作,也叫及时复习合作。此法是把课堂上所学的每一单元课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及时巩固,整理为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在自己头脑的知识库里。它既是一种能力,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又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篇课文,有这样六方面,让学生分工从这样六方面去着手:了解一点常识,识记重点词语,品味关键字词,摘录一些佳句,精读精彩段,学习巧妙构思。几方面,由于合作,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再给以点拨,使之完美。每课或每单元,都去这么做,不仅学生的知识将会不断巩固、积累和丰富,而且合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是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而努力合作,尤其是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指导小组内的分工定期交换,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有时间和空间的运用所教的合作学习方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给予个别指导,使之真正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这样持之以恒,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合作学习的科学性缺失。合作学习的科学性缺失首先表现在,对合作对象的分配与组织上。许多老师像我一样在合作前不大注意分组人员的确定,往往图简便,按座位次序前后排组合。殊不知,老师避免了麻烦,却给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小组成员之间知识要能互补,个性要能互融或相随,才能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合作愉快。其次,合作学习时间上的分配。课堂上什么时候分组合作才合理,怎样的内容什么问题去分组合作才合算,都应好好琢磨推敲,作一下科学的评估,切不可像我一样凭经验、*“灵机一动”去做。另外,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进行中的困难,教师也要事先做些预设,像我就应在“石头探究”前提醒学生除了采集石头外,还要搜集相应的资料、例文,帮自己打开思路、提供思考的方向;帮忙确定小组负责人,将小组成员分工细致化等等。
2、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缺失。分组讨论,因易于操作,成为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不少老师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讨论次数过多;也有的老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见一两个小组有结果了(甚至一两个人举手了)就匆匆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不大。这样做是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原则的。这样合作学习,我们称之为虚假的合作学习。
3、合作学习的指导性缺失。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众多的“假”合作现象:有的小组里“优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包揽“演讲”与“答题”的大权;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时间一长,就成了“听众”和“看客”,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有的学生自视过高,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学生讨论的话题游离合作主题之外,合作成了他们偷玩、游戏的代名词……这些现象说明,在不少时候,合作学习呈现的仍然是“少数学生”的活动、多数学生装摸做样的被动局面。这一方面有学生个性使然,但另一方面是我们老师对学生缺乏教育,对合作学习缺乏指导所致。
4、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缺失。合作学习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倡导的。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缺失,反而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被动合作的多,主动合作的少。回忆一下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往往是这样的:老师吩咐“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请……”,接着同学们依照老师的指派去议论一阵,然后是指名汇报。也有这样的现象:有时同学还想发言,老师说“停”;有的学生想自己思考不想合作,老师却打断他们的思路,硬让他们去讨论、去合作。再者,合作学习的评价性缺失也会降低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学生的成就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对他们正面的激励性评价。合作学习本来是群体行为,但汇报结果的就只能是那么几个“代表”。若老师的表扬仅仅针对几个代表,其他“群众”就会产生失落或不公平等消极情绪。还有,也许有的同学们讨论的结果不合“正统”,但小组成员非常努力,他们的付出会不会得到老师的首肯呢?这些都提醒我们应该有便于操作的适合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汉语合作学习策略
1、预习的合作。每学一篇课文时的预习,要扫清字词障碍。在大家读了课文后,各自提出所遇生字、难词,然后分工查阅和记录,再学习交流。
2、研读课文的合作。初读,整体感悟,把握写了什么;细读,进一步理解,理清线索,了解怎么写的;精读、深思,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并且要能欣赏佳句美段等深层次的内容。每一步,根据教学目标 ,都可以分工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求得一致和深入。
3、拓展延伸的合作。教学时作两方面的延伸。其合作可分为两个小组,课外进行收集整理,一个负责一方面。
(1)收集关于课文的诗和对联,小组内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
(2)收集有关作者的情况,仍然是小组内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做小结。
用课外阅读、讲故事、名人名言、自身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拓展迁移,这就不再只是合作学习课内知识,还增广了见闻,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了合作。
4、每课“清点”的合作。这种方法通常在学生学完一课后,根据该课学习目标与具体内容,大体有这样六方面,让学生分工从这样六方面去着手:常识、字词、关键词句、重点段落、构思和表达特色。各自负责一方面,然后交流补充。再由学生自己将所学习的内容,出题考试,或者默写自测或互问互答。比如,把该课的字词,搞成注音、给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完成词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用词语造句、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等等。这样经常检测,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5、单元归纳小结的合作。单元归纳小结的合作,也叫及时复习合作。此法是把课堂上所学的每一单元课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及时巩固,整理为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在自己头脑的知识库里。它既是一种能力,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又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篇课文,有这样六方面,让学生分工从这样六方面去着手:了解一点常识,识记重点词语,品味关键字词,摘录一些佳句,精读精彩段,学习巧妙构思。几方面,由于合作,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再给以点拨,使之完美。每课或每单元,都去这么做,不仅学生的知识将会不断巩固、积累和丰富,而且合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是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而努力合作,尤其是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指导小组内的分工定期交换,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有时间和空间的运用所教的合作学习方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给予个别指导,使之真正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这样持之以恒,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