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天神佛,色彩斑斓,从名字上去想象源于“唐”朝的“卡”片。老实说,对于唐卡,笔者只觉得神秘又古老,但从来没有认真去看它的内容,除了整体感观震撼外,画意为何却全然不知。
自从去MECC(绿野展览厅,位于荷兰东南部城市马斯特里赫特)走了一轮,对于唐卡的认知多了一点,原来很多唐卡都是佛像的卷轴。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表现艺术,它是密宗和西藏古老本教相结合的产物,以唐卡记载下来的神佛形象如繁星一般多,所以有人也称唐卡为“佛像卷轴”。只是今天介绍的唐卡,并不是来自西藏,而是来自尼泊尔,即使不收藏,也不妨听听这些唐卡背后的语言。
原来,很多我们懂或不懂的神佛,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面貌,但一样的是,大家修行都是同一家。唐卡,诉说的就是这样“其一”的灵修世界。
神圣的卷轴
很多人都称唐卡是佛像卷轴,其实它的题材涉猎很广,除了涵盖佛、菩萨、护法金刚、财神等神像的描绘之外,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因此有“西藏百科全书之称”。
由于它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神佛为主,因此说它是佛像卷轴也是离事实不远。而将佛像画在纺织品上,这个文化可能和笃信佛教的藏民游牧习俗息息相关。卷成一卷的唐卡比佛像更便于携带,随时可以祈祷、供奉。一般认为,唐卡的概念源于印度布帛画及民间说唱的挂画,约于公元9世纪传人西藏,因此很多人想到唐卡,就想到西藏,再联想到西藏的佛教、密教,可是由于有一段时间部分拉萨人迁移到尼泊尔,也就促使今日的尼泊尔式唐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唐卡都是一代传一代的,而且都是传男不传女。在尼泊尔有很多优秀的唐卡画家,可是他们都无法以唐卡维生,因生活太过困难,他们随便贱卖作品,但求温饱即可。
唐卡里的不同神像
尼泊尔的唐卡画家将唐卡画融合了不同的宗教,画有不同的神像。比如财神就有五位,分别是绿、白、红、黄、黑财神。
在人们的印象中,动物世界里的大象和老鼠是相克的,但在唐卡里两者却常常被放在一起。在兴都教,大象是一个保护神;在印度,大象是最大的神;在藏密里,大象是财神.而老鼠则叫吐宝鼠,大象总会跟着吐宝鼠,典故是因为财神给你财富,而这些财富都需要靠吐宝鼠吐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唐卡人都是画藏密式的,但也有不少唐卡画是与道家有关的。例如玉皇大帝、瑶池金母和八仙的唐卡。尼泊尔画家的画技是一流的,只是限于有限的视野,所以在构图上有限,需要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绘卡敬佛
一张唐卡的诞生,少不了拥有者和绘卡者崇高的敬佛之心。
西藏人视绘制唐卡是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如你或你家里需要供奉一幅唐卡,首先要請活佛占卦,活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卦出你应供奉的佛、菩萨或本尊作为你的主尊以及天界地界应供奉的其他佛、菩萨。你根据活佛所卦出的内容请画师为你绘制,画师在绘制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进行。
在过去,绘制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入画师对绘画技法、画理纯熟外,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或发放布施,上师还通过观修祈请神灵——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之后,才能进行绘制。
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还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人密仪式、观修等。对画师的衣食住行也有严格要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还对画师的个人素质品行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后进行精心绘制。在尼泊尔人的世界里,他们会从配料,还有神像的相似度做鉴定。
唐卡的制作过程
根据画面大小,将白布用绳子绷在特制的木框上,涂上一层胶水,干后用胶水和黏土混合成糊状涂在布的两面。待千后,一边用布头沾水涂在布面,一边用光滑的卵石进行打磨,经反复打磨后,布面平整光滑,干后就可以起稿。
起稿时必须严格依据画佛像的尺度,藏语称“提康”,意思是“线房”。
任何佛像或坐或立都有相应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成其为佛像,也不能开光。
起稿一般用烧制的柳木炭条,完成后用淡墨线勾画定稿,然后就着色、分染、勾色线,最后描金。
绘制完后请高僧活佛进行装藏,即在佛像的额头、下巴、颈等背面写上“翁”“啊”和藏文或梵文明咒,并用各种彩缎进行装裱,藏语称“故夏”,然后送寺庙内请众僧诵经进行开光仪式,使本尊或佛、菩萨附于画上,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
另外,由寺庙僧入画师奉命绘制的唐卡,施主为病人康复或为家里去世的人进行宗教仪式献给寺庙的唐卡也很多。
一些著名寺庙还收藏有皇帝御赐的唐卡,这样日积月累,寺庙就成为唐卡艺术博物馆。
自从去MECC(绿野展览厅,位于荷兰东南部城市马斯特里赫特)走了一轮,对于唐卡的认知多了一点,原来很多唐卡都是佛像的卷轴。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表现艺术,它是密宗和西藏古老本教相结合的产物,以唐卡记载下来的神佛形象如繁星一般多,所以有人也称唐卡为“佛像卷轴”。只是今天介绍的唐卡,并不是来自西藏,而是来自尼泊尔,即使不收藏,也不妨听听这些唐卡背后的语言。
原来,很多我们懂或不懂的神佛,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面貌,但一样的是,大家修行都是同一家。唐卡,诉说的就是这样“其一”的灵修世界。
神圣的卷轴
很多人都称唐卡是佛像卷轴,其实它的题材涉猎很广,除了涵盖佛、菩萨、护法金刚、财神等神像的描绘之外,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因此有“西藏百科全书之称”。
由于它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神佛为主,因此说它是佛像卷轴也是离事实不远。而将佛像画在纺织品上,这个文化可能和笃信佛教的藏民游牧习俗息息相关。卷成一卷的唐卡比佛像更便于携带,随时可以祈祷、供奉。一般认为,唐卡的概念源于印度布帛画及民间说唱的挂画,约于公元9世纪传人西藏,因此很多人想到唐卡,就想到西藏,再联想到西藏的佛教、密教,可是由于有一段时间部分拉萨人迁移到尼泊尔,也就促使今日的尼泊尔式唐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唐卡都是一代传一代的,而且都是传男不传女。在尼泊尔有很多优秀的唐卡画家,可是他们都无法以唐卡维生,因生活太过困难,他们随便贱卖作品,但求温饱即可。
唐卡里的不同神像
尼泊尔的唐卡画家将唐卡画融合了不同的宗教,画有不同的神像。比如财神就有五位,分别是绿、白、红、黄、黑财神。
在人们的印象中,动物世界里的大象和老鼠是相克的,但在唐卡里两者却常常被放在一起。在兴都教,大象是一个保护神;在印度,大象是最大的神;在藏密里,大象是财神.而老鼠则叫吐宝鼠,大象总会跟着吐宝鼠,典故是因为财神给你财富,而这些财富都需要靠吐宝鼠吐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唐卡人都是画藏密式的,但也有不少唐卡画是与道家有关的。例如玉皇大帝、瑶池金母和八仙的唐卡。尼泊尔画家的画技是一流的,只是限于有限的视野,所以在构图上有限,需要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绘卡敬佛
一张唐卡的诞生,少不了拥有者和绘卡者崇高的敬佛之心。
西藏人视绘制唐卡是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如你或你家里需要供奉一幅唐卡,首先要請活佛占卦,活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卦出你应供奉的佛、菩萨或本尊作为你的主尊以及天界地界应供奉的其他佛、菩萨。你根据活佛所卦出的内容请画师为你绘制,画师在绘制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进行。
在过去,绘制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入画师对绘画技法、画理纯熟外,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或发放布施,上师还通过观修祈请神灵——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之后,才能进行绘制。
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还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人密仪式、观修等。对画师的衣食住行也有严格要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还对画师的个人素质品行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后进行精心绘制。在尼泊尔人的世界里,他们会从配料,还有神像的相似度做鉴定。
唐卡的制作过程
根据画面大小,将白布用绳子绷在特制的木框上,涂上一层胶水,干后用胶水和黏土混合成糊状涂在布的两面。待千后,一边用布头沾水涂在布面,一边用光滑的卵石进行打磨,经反复打磨后,布面平整光滑,干后就可以起稿。
起稿时必须严格依据画佛像的尺度,藏语称“提康”,意思是“线房”。
任何佛像或坐或立都有相应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成其为佛像,也不能开光。
起稿一般用烧制的柳木炭条,完成后用淡墨线勾画定稿,然后就着色、分染、勾色线,最后描金。
绘制完后请高僧活佛进行装藏,即在佛像的额头、下巴、颈等背面写上“翁”“啊”和藏文或梵文明咒,并用各种彩缎进行装裱,藏语称“故夏”,然后送寺庙内请众僧诵经进行开光仪式,使本尊或佛、菩萨附于画上,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
另外,由寺庙僧入画师奉命绘制的唐卡,施主为病人康复或为家里去世的人进行宗教仪式献给寺庙的唐卡也很多。
一些著名寺庙还收藏有皇帝御赐的唐卡,这样日积月累,寺庙就成为唐卡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