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题提分策略
(一)把握试题信息,确立解题思路
【提分策略】(1)把握图像信息,首先要了解地理图像表达方式,其主要类型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通过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找出与地理原理的联系,寻求解题思路。这些图像主要的含义分别是: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面——①聚落、工业、农业区;②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2)熟悉各类图表数量特点,找出它们的联系和规律,寻求解题方法。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
(3)重视对区域分布图分析,其解题思路如下: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4)做到把握信息的 “三审”:一审材料,特别是试题总材料,如例1中的材料,N极点和距离;二审每一小题的题干,找出关键词;三审四个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例1:(2012年福建卷)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1)—(3)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3)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N点为北极点,则可以推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题中假设AM为昏线,说明北极附近为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巴黎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阿根廷是夏季,草原一片葱茏;日本春季盛开樱花;北京冬季下雪。第(2)题,日影最短的时刻说明为当地12时,结合北京时间是12时40分,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题干中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它们在同一条经线上,球面最短距离111千米对应的弧度为1°,可计算出MN的纬度差为23°,N为北极点,M的纬度为67°N。第(3)题,若在M地垂直立竿,夏至日,该地出现极昼现象,0时影子朝向南方;5月1日,日出东北,影子朝西南;10月1日正午,影子朝正北;秋分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正北。
【答案】(1)D (2) B (3) D
【能力要求】本组试题对考生把握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需要从这些信息来确立解题的思路。如第(1)题要提取“N是北极点, NP是经线,AM是昏线”等材料来判断此图是部分极点俯视图,图中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同时根据巴黎、富士山、潘帕斯草原和北京四地的地理现象判断正误。第(2)题要提出的信息是“M地日影最短,北京时间12时40分”,同时运用材料中的“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推算经纬度。第(3)题要提出“夏至日地方时0时,5月1日日出,10月1日正午,秋分日地方时12时”四个信息,以及四个示意图中的影子朝向,判断太阳视运动特点。
(二)找准关键词,寻求破解点
【提分策略】在解答选择题时,寻找和标注关键词是获取重要信息、寻求正确答案的比较理想的做法之一。第一,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可分别圈起来,突出其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尽量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注意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忽略的一些词汇,同时也要学会在图中找到关键信息;第二,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可适当地在旁边写出一些相关信息,如:如北半球→逆时针运动,低压系统中冷锋出现在左侧;第三,要学会画辅助图,特别是遇到比较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如地球运动中地方时的计算,可以用数轴法,在光照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在等值线中画出垂直剖面线。
例2:(2012年大纲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解析】第(1)题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即图中三个比例尺单位,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第(2)题30—48小时之间,天气系统向东移动150—240千米,即图中4—6个比例尺单位,则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而“连绵的阴雨天气”是因暖锋系统影响形成,要排除B。 【答案】(1)B (2)C
【能力要求】本组题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关键词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特别是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要明确移动的速度和移动的方向,而且在图中比例尺的单位是每一厘米代表40千米。第(1)问是指24小时后,判断甲地的风向。第(2)问中要把握的关键是“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甲地经过的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而不是暖锋系统或者准静止锋系统,因此出现的天气是强对流降雨天气。
(三)挖掘图中信息的隐含条件,找出相关联系
【提分策略】挖掘选择题的隐含条件的基本方法,一般情况下从两个方面角度去思考。一是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地理试题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把条件隐含在图表中。可以通过图例来说明,如通过不同的图例来表示矿产符号,在图中有多个矿产符号表明这个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区域图中通过经纬度来判别图中隐含的地理事物,如例题中的隐含的秦岭山脉。再如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的第10—11题中,材料提到图中的“瀑布的落差为72米”,其隐含的条件就是瀑布下游的桥梁附近河岸比瀑布上游的海拔要低72米。第二是通过选择题中的题干和题肢来隐含条件。如2012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的第9题题干“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其题干隐含的条件就是生物燃料相比矿物能源,其优势是什么,考生可以发现B答案“原料有可再生性”符合题意。因此其提升的办法是强化地理主干知识,认真审阅题干,全面分析,清除干扰,避开试题中的陷阱,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是解这类选择题的关键。
例3:(2012年新课标卷)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判断甲、乙两城市位于我国,纬度大致相当,因此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影响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不是由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洋流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而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秦岭的纬度约是34°N,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偏西,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偏东,位于黄淮平原。因此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而1月秦岭阻挡北下的寒冷气流,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第(2)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我国的秦淮线在32°N到34°N之间,根据图中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从图中的经线数值可以判断出它们分别是汉水谷地和黄淮平原。
【能力要求】本题组要求考生熟悉中国的气候、地形区特点,同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比较两个区域的差异性。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城市、河流、铁路等有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的区域位置。图中主要隐含的条件就是考生要清楚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秦岭的纬度约是34°N。甲、乙两城市纬度相近,但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由于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乙位于黄淮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第(2)问从题中隐含的信息是铁路与河流间的位置关系。a图中的铁路与河流平行而行,且近邻铁路,说明铁路布局与河谷有关,那么就表明a图所示区域地形有明显起伏。b图中有的铁路是横穿河流的,甚至是在河流的源头地区横穿铁路的,这表明b图所示区域地表起伏应该很小,是平原地形。
综合题提分策略
(一)把握图中信息,联系相关知识
【提分策略】对于信息把握的策略,首先是对试题材料的审读,阅读试题给出材料的所有文字、表格或图,圈出文字中的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主要从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梳理,推出考查的是自然方面还是人文方面的知识。
其次阅读所有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结合对材料的审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比较熟悉的答题框架系统,构建答题要点。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再如上题中回答人口分布的原因,主要是从自然条件的气候、地形、水源,社会经济条件的交通、工业、农业、城市和开始历史等角度进行阐述。
例4:(2012江苏卷)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 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
【解析】依据题目所给的图形和图例分析得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且分布广;加拿大东海岸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丰富的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鱼类饵料充足;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埃德蒙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蒙特利尔没有石油,此处却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蒙特利尔靠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靠近美国东北部,其形成的原因有气候条件、交通优势、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城市众多等。 【答案】(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能力要求】此题考查考生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试题的第(1)(3)和(4)问,要从图中找到矿产资源、石油中心、人口分布位等信息。对信息的把握是调动相关知识的前提,四个问题分别涉及描述资源分布、渔场位置和成因、石油加工工业布局的原则、人口分布特点和原因。解答时首先回忆几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再根据四个问题的要求组织地理学科语言进行回答。
(二)构建知识网络,规范答题语言
【提分策略】(1)构建问答题的模板。不少参考资料有大量的各类答题模板,考生可以熟记这些模板,分析内在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运用模板时,一定不是背模板,而是根据试题的材料和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模板进行解答。平时考试和训练过程中,根据提供的参考答案,不断进行梳理归纳。如分析和描述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方法: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特殊天气等),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与发展方向等)。
(2)区分常见问答题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①特征描述类,②成因问题类,③分布规律问题类,④评价问题类,⑤推断问题类,⑥区位问题等。其目的是使考生在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将各种问答题进行归类,找到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各种“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
(3)语言表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条理性,一个要点最好一排,标上数字符号,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尽量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②层次性,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要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对于不熟悉的题目,怕漏答知识点,根据评分标准,可以适当多答。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有理论,有题目中的材料;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高度概括。④关键性,地理试题的答案比较简略,答出采分点往往是阅卷教师给分的标准,因此在答题中注意答出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中,经常有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
例5:(2012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解析】第(1)问“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第(2)问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答案】(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能力要求】关键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如“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年近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同时要回忆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形成以下的知识网络: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时,答题过程要避免出现表述绝对化,前后矛盾,概念混淆,误为因果,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等问题。
(一)把握试题信息,确立解题思路
【提分策略】(1)把握图像信息,首先要了解地理图像表达方式,其主要类型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通过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找出与地理原理的联系,寻求解题思路。这些图像主要的含义分别是: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面——①聚落、工业、农业区;②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2)熟悉各类图表数量特点,找出它们的联系和规律,寻求解题方法。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
(3)重视对区域分布图分析,其解题思路如下: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4)做到把握信息的 “三审”:一审材料,特别是试题总材料,如例1中的材料,N极点和距离;二审每一小题的题干,找出关键词;三审四个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例1:(2012年福建卷)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1)—(3)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3)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N点为北极点,则可以推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题中假设AM为昏线,说明北极附近为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巴黎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阿根廷是夏季,草原一片葱茏;日本春季盛开樱花;北京冬季下雪。第(2)题,日影最短的时刻说明为当地12时,结合北京时间是12时40分,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题干中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它们在同一条经线上,球面最短距离111千米对应的弧度为1°,可计算出MN的纬度差为23°,N为北极点,M的纬度为67°N。第(3)题,若在M地垂直立竿,夏至日,该地出现极昼现象,0时影子朝向南方;5月1日,日出东北,影子朝西南;10月1日正午,影子朝正北;秋分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正北。
【答案】(1)D (2) B (3) D
【能力要求】本组试题对考生把握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需要从这些信息来确立解题的思路。如第(1)题要提取“N是北极点, NP是经线,AM是昏线”等材料来判断此图是部分极点俯视图,图中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同时根据巴黎、富士山、潘帕斯草原和北京四地的地理现象判断正误。第(2)题要提出的信息是“M地日影最短,北京时间12时40分”,同时运用材料中的“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推算经纬度。第(3)题要提出“夏至日地方时0时,5月1日日出,10月1日正午,秋分日地方时12时”四个信息,以及四个示意图中的影子朝向,判断太阳视运动特点。
(二)找准关键词,寻求破解点
【提分策略】在解答选择题时,寻找和标注关键词是获取重要信息、寻求正确答案的比较理想的做法之一。第一,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可分别圈起来,突出其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尽量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注意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忽略的一些词汇,同时也要学会在图中找到关键信息;第二,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可适当地在旁边写出一些相关信息,如:如北半球→逆时针运动,低压系统中冷锋出现在左侧;第三,要学会画辅助图,特别是遇到比较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如地球运动中地方时的计算,可以用数轴法,在光照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在等值线中画出垂直剖面线。
例2:(2012年大纲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解析】第(1)题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即图中三个比例尺单位,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第(2)题30—48小时之间,天气系统向东移动150—240千米,即图中4—6个比例尺单位,则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而“连绵的阴雨天气”是因暖锋系统影响形成,要排除B。 【答案】(1)B (2)C
【能力要求】本组题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关键词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特别是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要明确移动的速度和移动的方向,而且在图中比例尺的单位是每一厘米代表40千米。第(1)问是指24小时后,判断甲地的风向。第(2)问中要把握的关键是“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甲地经过的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而不是暖锋系统或者准静止锋系统,因此出现的天气是强对流降雨天气。
(三)挖掘图中信息的隐含条件,找出相关联系
【提分策略】挖掘选择题的隐含条件的基本方法,一般情况下从两个方面角度去思考。一是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地理试题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把条件隐含在图表中。可以通过图例来说明,如通过不同的图例来表示矿产符号,在图中有多个矿产符号表明这个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区域图中通过经纬度来判别图中隐含的地理事物,如例题中的隐含的秦岭山脉。再如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的第10—11题中,材料提到图中的“瀑布的落差为72米”,其隐含的条件就是瀑布下游的桥梁附近河岸比瀑布上游的海拔要低72米。第二是通过选择题中的题干和题肢来隐含条件。如2012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的第9题题干“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其题干隐含的条件就是生物燃料相比矿物能源,其优势是什么,考生可以发现B答案“原料有可再生性”符合题意。因此其提升的办法是强化地理主干知识,认真审阅题干,全面分析,清除干扰,避开试题中的陷阱,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是解这类选择题的关键。
例3:(2012年新课标卷)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判断甲、乙两城市位于我国,纬度大致相当,因此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影响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不是由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洋流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而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秦岭的纬度约是34°N,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偏西,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偏东,位于黄淮平原。因此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而1月秦岭阻挡北下的寒冷气流,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第(2)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我国的秦淮线在32°N到34°N之间,根据图中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从图中的经线数值可以判断出它们分别是汉水谷地和黄淮平原。
【能力要求】本题组要求考生熟悉中国的气候、地形区特点,同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比较两个区域的差异性。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城市、河流、铁路等有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的区域位置。图中主要隐含的条件就是考生要清楚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秦岭的纬度约是34°N。甲、乙两城市纬度相近,但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由于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乙位于黄淮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第(2)问从题中隐含的信息是铁路与河流间的位置关系。a图中的铁路与河流平行而行,且近邻铁路,说明铁路布局与河谷有关,那么就表明a图所示区域地形有明显起伏。b图中有的铁路是横穿河流的,甚至是在河流的源头地区横穿铁路的,这表明b图所示区域地表起伏应该很小,是平原地形。
综合题提分策略
(一)把握图中信息,联系相关知识
【提分策略】对于信息把握的策略,首先是对试题材料的审读,阅读试题给出材料的所有文字、表格或图,圈出文字中的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主要从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梳理,推出考查的是自然方面还是人文方面的知识。
其次阅读所有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结合对材料的审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比较熟悉的答题框架系统,构建答题要点。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再如上题中回答人口分布的原因,主要是从自然条件的气候、地形、水源,社会经济条件的交通、工业、农业、城市和开始历史等角度进行阐述。
例4:(2012江苏卷)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 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
【解析】依据题目所给的图形和图例分析得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且分布广;加拿大东海岸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丰富的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鱼类饵料充足;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埃德蒙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蒙特利尔没有石油,此处却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蒙特利尔靠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靠近美国东北部,其形成的原因有气候条件、交通优势、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城市众多等。 【答案】(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能力要求】此题考查考生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试题的第(1)(3)和(4)问,要从图中找到矿产资源、石油中心、人口分布位等信息。对信息的把握是调动相关知识的前提,四个问题分别涉及描述资源分布、渔场位置和成因、石油加工工业布局的原则、人口分布特点和原因。解答时首先回忆几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再根据四个问题的要求组织地理学科语言进行回答。
(二)构建知识网络,规范答题语言
【提分策略】(1)构建问答题的模板。不少参考资料有大量的各类答题模板,考生可以熟记这些模板,分析内在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运用模板时,一定不是背模板,而是根据试题的材料和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模板进行解答。平时考试和训练过程中,根据提供的参考答案,不断进行梳理归纳。如分析和描述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方法: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特殊天气等),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与发展方向等)。
(2)区分常见问答题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①特征描述类,②成因问题类,③分布规律问题类,④评价问题类,⑤推断问题类,⑥区位问题等。其目的是使考生在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将各种问答题进行归类,找到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各种“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
(3)语言表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条理性,一个要点最好一排,标上数字符号,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尽量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②层次性,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要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对于不熟悉的题目,怕漏答知识点,根据评分标准,可以适当多答。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有理论,有题目中的材料;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高度概括。④关键性,地理试题的答案比较简略,答出采分点往往是阅卷教师给分的标准,因此在答题中注意答出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中,经常有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
例5:(2012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解析】第(1)问“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第(2)问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答案】(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能力要求】关键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如“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年近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同时要回忆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形成以下的知识网络: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同时,答题过程要避免出现表述绝对化,前后矛盾,概念混淆,误为因果,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