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爱情教育弗洛姆内容途径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生作为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处于由异性向往向恋爱择偶期的过渡时期,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形成和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长期以来,高校的爱情教育仅限于思品课和事发后的处理,缺乏对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和引导,缺乏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爱情观的相应措施。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必不可少。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會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阐释了有关爱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一些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难道只有那些能帮助人们猎取到金钱和名望的东西我们才考虑去学?”爱是需要学习的,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一般人的爱,关注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可爱的对象,而很少注意对象本身及爱的能力或可能性的理论认知。“尽管有不少人明显遭到了爱情的失败,但极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批判了对爱的三种误解;其一,把爱理解为如何得到别人的爱;其二,认为爱是简单的,与生俱来的;其三,认为爱只是爱的对象而不是能力。他还指出,“要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和工程一样去开展行动”。如果一个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没有基本的文化修养、爱情道德、传统美德,人格就是不健全的。要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应把爱情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弗洛姆关于爱的构成要素
  
  弗洛姆对爱是这样界定的:“爱是指热烈地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和完整性基础上的相互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爱既是人处于克服孤独的需要,追求与他人结合,又是各方维护自我、保持个性,不把自身消融于他人之中。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各自独立、相互肯定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结合。弗洛姆把爱分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之爱、母爱、性爱、自爱和上帝之爱。为了不使爱变得抽象,弗洛姆提出了爱的构成要素: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首先,爱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给予不是在物质领域,而是在人文领域,给予人的整个人格或生命,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动、兴趣、理解、知识、幽默、欢乐、悲伤等无私地奉献出来。通过给予,“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足、我的能力”。
  其次,爱意味着关心。这在母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再次,爱是责任。“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最后,爱是尊重。就是承认对方的自由和独立性,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对方独有的个性并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缺乏尊重、责任心会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的另类心理。
  弗洛姆把爱看作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一种情感体验,从精神上界定爱,指出爱的本质是给予。弗洛姆的这些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二、爱情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是描绘个体条件和能力全貌的综合性概念。对未来研究极具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佩西在《未来一百页》的报告中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揭示未来,有一点是首肯的,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按素质系统划分,即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而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则关系到培养人、塑造人的问题,教育学生怎样走好人生路,是高校教育必须担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跟青年男女个别地直接谈有关爱情的事情是很有益的。跟十七八岁的青年直接做没有掩饰的谈话,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需要的——需要教导青年来谈爱情。
  首先,爱情教育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人从出生到成熟直至死亡,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明显的年龄特征。人在一生的发展中既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了连续性,心理学家们都把人的一生分为阶段来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0—1.5岁是婴儿期,人格发展是信任对不信任;1.5—3岁是学步期,人格发展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6岁是儿童早期,人格发展是主动性对内疚;6—12岁是小学期,人格发展是勤奋对自卑;12—18岁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是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8—24岁是成年早期,人格发展是亲密对孤独;25—65岁是成年期,人格发展是繁殖对停滞;65岁以后是老年期,人格发展是自我完善对失望。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正好属于埃里克森所划分的成年早期,这一阶段人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体验爱情的实现。发展亲密感对顺利地进入社会健康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由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可以看出,情感是人的生存的必然需求,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需要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亲密感,恋爱是这个时期人的成长过程较为显著的特征。如果人为地阻止大学生这种心理成长,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真正爱情的含义、爱情的本质及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出现不健康的爱情观。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爱情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爱、爱的价值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使学生明白爱情产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被爱。
  其次,爱情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能正确驾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应该使学生对人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婚姻、爱情、家庭。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才产生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才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史。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爱的需要。
  最后,大学生中出现的爱情问题需要教育引导。不同学者对我国大学生恋爱的情况都作了调查,尽管调查年限、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调查所得数据不同,但是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6.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笔者2000年对西北边远落后地区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有恋人的大学生占28.3%;2006年对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中05级占29%,04级占32%,03级占38%。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表现出下面几个特征:
  ①年龄低龄化。它是当今大学生恋爱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往大学生恋爱以高年级或毕业班居多,而现在许多学生入校不久便加入恋爱大军。
  ②方式公开化。我们知道,大学生的爱情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改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谨慎严肃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学生被禁止谈恋爱,谈恋爱处于地下;开放突破期(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文化的交融引发了社会观念和大学生自身观念的变化。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行为有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日渐开放,由地下转入地上;网络条件下的速成期(2000年至今)。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在乎别人的注目和议论,在校园里形影不离,大庭广众之下卿卿我我已较为普遍。
  ③爱情表达方式缺乏修养。表现为恋爱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甚至放纵。
  ④恋爱动机简单化。只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不少恋爱者的动机只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或虚荣心的需要,消除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充实课余生活,满足好奇心,随大流等。
  当然大学生爱情观的主流是健康的,认为爱情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在相互学习中建立。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部分学生中,爱情观不成熟,表现为爱情至上,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第一目标,终日沉溺于爱情之中;游戏人生,一些大学生谈恋爱奉行的是“只求现在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消除寂寞,打发时间;恋爱中缺乏责任,他们对于生活、对于未来没有一个清晰构架,对于未来家庭生活中需要担负的责任,还没有心理准备,爱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在脑海里闪现的一种拥抱的冲动而已。从大学生恋爱中表现出的特征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时候,不理解爱情的真谛,不理解什么是爱,不能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道德、恋爱与性等的关系。
  如前所述,爱是一种能力。爱情不仅仅是一种瞬间强烈的性爱激情,还是一项挑战和意志抉择,一项生命本质追求的价值判断,一个人生历程的切实承诺与实践。爱情是意志行为,是个体人格成熟发展的需要,爱情的指向是自我独立意志的主动抉择,是人类成熟个体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拥抱爱人的生命,是以自己生命的本质去体验爱人的生命真谛。爱不是无师自通的情感,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要引导大学生善待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为拥有完整和谐的人生做准备。
  
  三、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途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爱情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不是鼓勵学生谈情说爱。鉴于此,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爱的本质,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生理教育,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的教育,法纪教育等。爱情教育的核心是爱情的道德教育。卢梭说:“道德的美必然增添爱情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能使理智有助于感情,能向感情注入道德力量,使内心活动在道德上趋于高尚,而不使人去盘算他所爱的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只有当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对人的道德责任感,爱情才会是高尚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首先,加强爱情的理论学习。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艺术。爱情实践的基础是爱情理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首先要解决爱的理论问题,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等等。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推荐有关爱情的名著如《情爱论》、《爱的哲学》(瓦西列夫)、《爱的艺术》(弗洛姆)等,提高大学生的爱情理论水平。
  其次,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开展同伴教育,发挥群体效应。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指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互相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既表现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盲目服从,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又因其自身道德理性的不成熟,喜欢参照和效仿,同时渴望认同和学习,希望得到支持和肯定。团体辅导的功能可以满足和适应大学生的这一需要。通过同辈群体的互动,助人自助,面临同样问题的学生能一起分享爱情问题中的烦恼与挫折、喜悦与欢乐,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爱情问题的认识,培养健康人格。
  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温暖融洽、团结和谐、好学上进的班级环境,给学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和思想熏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恋爱心理活动和行为。
  最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大学生恋爱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弗洛姆著.赵正国译.爱的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3.
  [2]张成山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8.
  [3]黎文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8.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5]张向红.我院学生恋爱观探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
  [6]刘涛.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江西教育科学,2007,(11).
  [7]王守纪等.爱的艺术与爱的教育——弗洛姆爱的理论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
  [8]潘清泉.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5,(4).
  [9]何桂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恋爱观演变轨迹的探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促进智能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目前,部分学生物理成绩较差,学生有厌学、弃学倾向,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培养學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紧密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
期刊
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物理是最难学习的课程。除智力因素外,学生缺乏对本学科的积极的情感,提不起学习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钻研和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笔者结合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认为从以下几点抓起,将会有利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    一、
期刊
电磁导轨中的滑棒問题几乎涉及力学、电磁学的全部知识。此类问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对考生能力要求高,题型灵活多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学生备考复习中的重点难点所在。因此分清不同性质的导轨,熟悉各种导轨中导体棒的运动性质、能量转化特点和极值规律,对于吃透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提高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仅就金属棒在导轨上的滑动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初中化学的教法与学法作了一些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法学法    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教师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而且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做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化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期刊
本文结合某箱梁桥施工实例,详细提出了该预应力连续箱梁的施工工艺,并提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In this paper, a case of a box girder bri
當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改革。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因此我们要着眼国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化学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是最有成效的科学之一。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和化学技术。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如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涵义,并对如何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涵义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其中爱国
期刊
摘要: 随着IT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软件人才的工程能力要求愈来愈高,本文就在本科教学中如何加强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软件人才培养项目实训体系改革与实践    一、项目实训已成为培养软件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法宝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校软件专业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践探索,从目前的高等教育来看,每学年甚至每学期,给学生安排一段
期刊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教师创
期刊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人,约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招生總数的50%。潘懋元先生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