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灰椋鸟)一个“木”加一个“京”读“liáng”。(板书:liáng)谁愿意把课题读一下?(生读)
  师:读得非常准确。全班读。(生齐读)
  师:(大屏幕显示灰椋鸟)这就是灰椋鸟。初次见灰椋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灰椋鸟全身黑乎乎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师:你一下子抓住了它的主要特点。
  生:我觉得灰椋鸟看起来大小跟麻雀差不多,嘴巴尖尖的、黄黄的,感觉它似乎跟麻雀有着一定的关系吧。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眼中的灰椋鸟,作者徐秀娟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描摹她心中的灰椋鸟的呢?打开课本,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手中拿支笔,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有疑惑的地方做做记号。(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我仔细听了,第一遍读书就读得这么好,同学们平时是下了工夫的。
  师:(屏显生字:杉毯栖棱涧)这是课文的五个生字,能读准吗?(指名读,生读)
  师:“栖”这个字读得很准确。
  师:(屏显带有五个生字的词语)这五个生字所在的词语,后面的三个,“栖息”要注意“栖”的声母,“扑棱棱”三个字都是第一声,注意“棱”是后鼻音,“深涧”,第四声,你们再自由地放声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师:把自己觉得还有点难度的地方再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屏显:翘首应和)这两个词不容易读好,请你读。(生读)
  师:老师认为它难读是因为“翘”“和”两个字都是多音字。知道什么叫“翘首”吗?
  生:“翘首”的意思就是抬头。
  生:“翘”的意思是抬,“首”的意思是头,连起来就是抬头。
  师:你这种解词方法真好,能把它所在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读句子)
  师:(屏显:我翘首期盼“六一”快点到来,因为那天我将要为同学们表演精彩的单口相声。)这是一位同学习作中的句子,他也用到了“翘首”,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苏教版(高年级)所说的意思是否一样。
  生:(齐答)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了?
  生:课文里“翘首”的意思是抬头,而这段话里“翘首”的意思像是看远方的东西。
  师:你是这么理解的,再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
  生:我觉得文中的“翘首”是实际上的抬头,而这里的“翘首”我认为是心中的愿望,期盼“六一”的到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对了,当我们想要表达一种内心的急切或者期盼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翘首”这个词。自己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课文比较长,想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建议你们把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多练习练习。(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自己喜欢的句子吗?读读看。
  生:大家请看第4自然段。“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我觉得灰椋鸟非常“聪明”,因为它们也知道要排队。
  师:把鸟儿当成人来想了,多有意思啊!
  生:我读第5自然段。“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翩翩起舞”一般都是指人在跳舞,很优美,她把灰椋鸟比作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非常生动。
  师:这两位同学不但展示了读,还在描述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老师听着她们两人读,我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想读第5自然段中的几句话。(教师范读)
  师:读完了,能点评一下吗?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因为老师在读“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时神情和语调非常快活,感觉灰椋鸟十分可爱。
  师:因为当时我想到了画面,好像灰椋鸟就在我眼前,谢谢你!还有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非常有激情,好像那些灰椋鸟真的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
  师:其实老师的朗读水平是很一般的,但我知道,用心去读,投入地去读,就一定能读好。只要你用心投入,一定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师:看看课文,假如让你根据这篇课文的材料,来拍一部短小的电视录像,你会重点拍摄哪几个场景?
  生:我会拍摄灰椋鸟归林的场景和归林之后的景象。
  师:看来吸引大家的是第4~5自然段。好,我们先去看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景。同学们,老师把这一段文字配上了音乐,(屏显:美美地读,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读)不知为什么音乐没有了,没关系,我们可以想象音乐在我们的心中,谁来读?(生读课文,这时候音乐响了)
  师:孩子,你知道吗?是你那优美的朗读把音乐给唤醒了。现在你们伴着音乐,美美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感觉去读这一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表述一下你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作者写得非常好!因为,大家请看,“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这一段就像我们真的看到灰椋鸟一样,觉得灰椋鸟非常漂亮。
  师:(板书“一批一批”“浩浩荡荡”)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特别会读书,她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去读。同学们,你们再去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字、哪些词、哪些句子用得特别准确、特别生动。(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师:能告诉老师你在干什么吗?
  生:我先在这一自然段中圈出我觉得作者用得好的词语,然后再在旁边写上我的批注。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习惯一定是平时养成的,一天两天做不到。
  师:写感受,三言两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谁愿意跟我们交流一下?
  生:大家请看这一段:“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作者用具体数字,写出鸟儿归林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师:好一个壮观,这是她的感受,作者用数字写出了鸟儿十分壮观。
  生:我觉得这里的描写非常生动,让画面出现在人的脑海里,使人觉得鸟非常多,就像一片一片巨大的厚重的云。
  师:你是真的理解了这段文字。
  生:“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与熟悉的伙伴会合。”我觉得这里写得十分生动,让我身临其境。
  师:(板书:倾诉)同学们,“倾诉”这是用在我们人身上的词,想象一下,鸟儿会倾诉些什么呢?
  生:我觉得它们会倾诉在飞行的时候看到哪些漂亮的鸟,看到了哪些茂密的森林。
  师: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出来呢?写出来不是更生动吗?
  生:不写的话,能让读者产生很多遐想的空间。
  师:说得多好。再看看,刚才这几句话当中还有哪些像“倾诉”这样的词语?
  生:还有“呼唤”“应和”“边飞边鸣”。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从“呼唤”“应和”“边飞边鸣”我看出作者是非常爱鸟的。(师板书:呼唤应和)她把鸟写成了人一样,仿佛鸟就在说:“哦,伙伴,那儿的树林虫子很多。”
  师:大家看,“倾诉”“呼唤”“应和”这其实是我们人类的表达情感的行为,作者把它用到灰椋鸟的身上,就是把她的情感投入到文字中间,所以句子也有了情感。你看,普普通 通的鸟,经过作者想象,变得多么富有情趣啊!谁能把刚才这两句话读好?(生朗读)
  师:当你理解了,想象到画面了,你就能读好。同学们,有人关注到“排空而至”这个词语了,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生:联系这段话我觉得它的意思就是:这群鸟从天飞过,感觉就像把天都遮住了一样。
  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排。
  师:对了,同学们,“排空而至”的“至”就是来到的意思。这里的“排”和“排山倒海”的“排”意思是相同的。(屏显:排空而至排山倒海)什么叫“排空而至”呢?大家看。(屏显:一群鸟遮住天空图)
  师:这就是“排空而至”,多密啊,多壮观呀。现在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大家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一起读好吗?(屏显:“没有几分钟……从我们头顶飞过”)(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也看到了那壮观的画面。(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同学们,看,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叠词的运用使得语句表达多生动呀。你还关注到哪些地方?
  生:我还关注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她观察到:“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我觉得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而且,她还发现它们归来时,有的是排成数百米的长队,有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
  师:你的意思是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它的精彩。
  师:同学们,刚才他关注的第一句话当中,有一个词叫做“投入”。(屏显: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你能换个词吗?
  生:陆续飞入刺槐林。
  生:降落。
  师:那作者为什么用“投入”而不用“飞入”呢?
  生:我觉得“投入”更能表达出灰椋鸟就是它们很爱这个树林,然后非常急切地想进去,找到自己的住所,和熟悉的伙伴会合。
  师:我觉得你不但读懂了灰椋鸟,你还读懂了徐秀娟哪。把这句话读好。(生朗读)
  师:同学们,这些美是徐秀娟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需要我们用一双爱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去仔细地看,你一定会发现这世界多美啊!
  (本课教学实录由何思源根据录音整理)
  【评析】陆华山老师执教的《灰椋鸟》恰似灰掠鸟,乍看平凡、朴素,细细品味,感觉活跃灵动,整个语文课堂洋溢着师生“倾诉”“应和”的情意美,飘散着师生咀嚼文字精髓、感悟语言魅力的浓浓的语文味儿,平凡中显匠心,平实中有深意,是一堂扎实厚重的语文课。整堂课的教学精彩之处俯拾皆是,笔者想从三方面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精”——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之“魂”,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就有了清晰的方向。目前,很多语文课堂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让孩子学什么,不少教师,心中没数也没底,导致教学盲目低效。陆老师能精心、准确地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目标明确。纵观整堂课,处处可见语文的踪影,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本,细致咀嚼中体会灰椋鸟的特点,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语言魅力。没有变幻的形式和花哨的手段,平平静静地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语言,这样的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语文教学。
  学段学习目标明确。现在很多语文课,没有鲜明的学段特征,无论什么学段,都是读读悟悟、说说背背,千课一面。陆老师的语文课,凸显了学段特征,学生能读准读通的不指导,学生能读懂的不分析,重点指导学生易读错的生字,指导学生难读通的句子,重点分析学生思考不深入或有疑惑的语段。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情感,着重引导学生揣摩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着重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想象、学会归纳,这样的教学是基于学情、顺应学生需要的高年级语文教学。
  课时教学目标明确。第一课时应该上什么,怎么上,陆老师的课堂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从课题的认读、事物的初识到字音的辨认、字词的理解,从读通文本到整体感知文本,从理解文本内容到品味文本语言,陆老师引导学生徐徐走来,慢慢走近,不因公开教学而丢弃初读,匆忙进入精读,也不为了交出初读而放弃精读的进程,根据学情充分初读,又适当精读部分内容,教学的“度”把握得精准,课堂不疾不徐,从容而有序,选样的教学是带有第一课时鲜明特征的高年级语文教学。
  常言说“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亦如此,有了准确的目标,“纲举目张”,课堂才显得清晰而有层次。
  
  二、“实”——扎实的语文训练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陆老师的课堂正践行着《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与品味上,可谓浓墨重彩:
  字词认读细腻扎实。学习伊始,引导学生准确辨析“椋”字的音与形,初读过程中对“栖”“棱”“翘”“和”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进行细致的指导,尽管面对高年级学生,陆老师依然重视字词教学,凸显了小学语文的基础性。
  词语教学匠心独运。对于文本中一些关键词语,陆老师教学有度又有方:“翘首”既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意思,还出示另一句子,让学生知道“翘首”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变化;“排空而至”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大致意思,又结合字典注解和“排山倒海”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最后还借助媒体,形象展示鸟儿“排空而至”的情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记忆词语;“投入”一词的学习更见教师功力,通过换词比较的方法,学生感受到“投入”较之“飞入”“降落”,更能体现灰椋鸟爱林如爱家的情感,既辨出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也品出了蕴含于寻常词语间的暖暖温情……由于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本课的词语教学有声有色,学生的语感得到了有效训练。
  写法揣摩自然有度。学生学语文,要积累优美词句,要积淀语感经验,还要积累表达方法,实现读写结合,为自己的习作表达作准备。陆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及效果,教学中,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字、哪些词、哪些句子用得特别准确、特别生动”,引导学生感受“数百米”等数字对描绘鸟儿归林壮观的作用,体会“一批一批”“浩浩荡荡”这些叠词对表现鸟儿归林声势浩大的独特效果,品味“排空而至”“投入”等词语的形象性和准确性,感悟作者在“倾诉”“应和”等处留有空白给人遐想空间的巧妙……一词一句的品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没有牵强的感觉,在师生积极活跃的交流中进行,自然舒展。透过这些语言,学生既真切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体会到作者的爱鸟情,又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色和魅力,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是扎实厚重的。
  
  三、“活”——灵动的方法指导
  
  陆老师的课堂非常关注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当学生用拆字法理解“翘首”,教师及时点评“这种解词方法真好”;初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关键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做做记号”,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过程,教师捕捉学生学习生成资源,让学生交流自读思考的方法,“圈出我觉得作者用得好的词语,然后再在旁边写上我的批注”,就“批注”,教师顺势指点,“三言两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习惯一定是平时养成的”;如何朗读,教师通过范读,师生评议,让学生明白朗读要“想到画面”,“用心去读,投入地去读,就一定能读好”……一堂课,渗透着解词、朗读、阅读思考等学习方法,而凭借着教师的教学机智,这些学法的指导渗透在师生的评价交流中,融化在教师对生成资源的智慧调控中,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大道无痕”,灵动智慧的点拨与指导,让学法渗透进学生的心田。言、意、法兼得的语文教学,是厚重而长效的。
  
  (陆华山,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青年教师;许红琴,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今天在南京拉开了帷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大家的期待中开幕了。上次“大赛”没有机会表现的老师们期待着这次精彩的表现,上次“大赛”表现不如意的老师们期待这次重新开
期刊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每次参加大赛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每次大赛组委会都要我“画杨桃”,我“画杨桃”也很有可能像孩子一样画成五角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课,个人感受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作为评委会的一分子,谈点个人的感想。  这次大赛继承着第一次大赛的经验,又有所发展。记得上次我曾经把老师们的经验概括为四个词,当时我提出一堂好的课,首先是真实,其次是扎实,第三应该和谐,第四灵活。这次我们各地
期刊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神情严肃、和颜悦色都是说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请同学们接下来再默读文章第2~12自然段。(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  生: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同学们取笑我,老师说画杨桃画得像五角星,那是观察角度不同。   师: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哈哈大笑,你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嘲笑
期刊
【教学片段】    师:“我要吃掉你”,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老鳄鱼的凶残。你们不仅读出了语言文字的形象,还读出了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练一练鹿的回答,如果你就是这只鹿,你会怎样说?(学生练读)  师:一条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鹿,你对鳄鱼说了什么?(指名说)  生:(沉着冷静)“得了吧!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
期刊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宋庆龄奶奶有关的课文。(出示宋庆龄上海故居图片)看,这是她曾经居住的地方,我们称它为——(板书:“宋庆龄故居”)谁来读?  (生读“宋庆龄故居”)  师:这个“龄”字是后鼻音。(生读“龄”字)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龄”字的词语。(多媒体出示“年龄芳龄工龄树龄”等词语)(生读)  【点评】扩词是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教
期刊
【教学片段】    师:(播放歌曲《五星红旗》)这首歌很熟悉吧,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听到音乐的时候,你能想象到哪些画面?  生:我眼前出现了红旗飘扬的样子。  生: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升起五星红旗。  师:那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屏显:插在珠峰顶上的国旗,插在南极、北极的国旗,香港和澳门回归时飘扬的国旗,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奖选手身披国旗,“神舟
期刊
【教学片段】  师:要学好这篇课文,字宝宝告诉我们,首先要认识它们。你们看字宝宝来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屏显,生读)  sòg tāO chén dān zhào yì xiǎn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师:读得响亮,读准了字宝宝的音。字宝宝很高兴,它们又请来了一些朋友,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屏显要写的字,生默读、同桌练读、齐读)  dān xǎ6n gān chén wǖ hǖ 
期刊
【教学片段】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个熟悉的朋友。  (屏显图片:东海龙王、孙悟空、哪吒……)  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东海龙王,你好。  生:孙悟空,你好。  师:看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他们,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女娲。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讲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必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触摸春天》,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学生书空)  师: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触摸春天。  师:轻轻地触摸,轻轻地读。  生:(轻声齐读)触摸春天。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脑海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春天怎么触摸呢?  生:为什么触摸春天呢?  生:怎么触摸春天呢?  生:是谁触摸春天?    【点评】“触摸”是一个用心、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的动作。
期刊
【教学片段】    师:谁能简单地说说“道德难题”究竟指什么?  生:父亲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彩票,中奖的是库伯的彩票。  师:是彩票的问题吗?  生:父亲帮库伯和自己各买了一张彩票,而中了奔驰汽车的彩票是库伯的。  师:是关于车的问题。  生:奔驰汽车价值很高,是一个巨大诱惑。如果父亲拿了这辆车,就会圆了自己的梦想。但如果拿了车,就会丧失道德。  师:“道德难题”就是车的“留”与“还”的问题。(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