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农村家庭的消费态势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震重灾区农村家庭消费的基本态势
  
  (一)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地震重灾区消费需求回升,农村市场消费增势明显。首先,当地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其次,地震后,全国扩大内需投资4万亿资金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开工、加速以及灾后重建加快的影响,灾区旅游经济的兴起,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当地饮食服务业、建筑业、室内装饰、运输业、保险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为重灾区的富裕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消费水平。
  (二)农村消费观念正在转变
   “5.12大地震”和接踵而来的次生灾害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山川地貌,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观念。地震损坏了家里的房子和电器,很多人变得一无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观念影响着很大一部分的重灾区居民群众。居民家庭从原来的舍不得花钱到现在的主动消费,灾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消费欲望空前强烈,努力挣钱,学会享受,学会“花钱”、“多花钱 ”、“敢花明天的钱”。
  (三)县级及以下消费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县级以下市场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消费品零售市场正较快开拓和发展。随着灾后恢复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为重灾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商品日益丰富、选择余地大,使县级以下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速度加快。以阿坝州为例:2009年第一季度,县级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份额达66.1%,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而县以下市场仅仅低5.2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品零售市场中,县级及以下市场发展潜力大、速度快。
  
  二、地震灾区居民家庭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观念的转变略显盲目
   “5.12大地震”及接踵而来的次生灾害不仅改变了山川地貌,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消费观念:从“勤俭节约”到“花钱”、“多花钱”、“敢花明天的钱”。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如果“转变消费观念”的含义仅仅停留在“花钱”、“多花钱”、“敢花明天的钱”等肤浅的层面上,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就略显得盲目。 “转变消费观念”是要从根本上转变那些深深根植于人们思想意识之中的阻碍消费的观念,或者说其价值观,驱动力等。应该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而非突发事件诱导,使其发生突然的转变。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朝向正面的、长远的方向发展。
  (二)许多农村家庭借贷甚巨、经济压力大
  本研究随机选取二十几个村的农房重建样本,并进行一对一走访调查。共计300户的数据统计显示:其中264户有借款或者贷款,达到总数的88%。银行或信用社贷款达到2万元以上的219户,约总数的73%,借、贷款总额达到5万元的户数有127户,达到总数的42%。根据我国银行贷款利息率,贷款的重建户仅每年所要承担的贷款利息已上千元。根据300农户反映的家庭年收入统计,偿还利息后,除去日常消费、儿女教育费用、老人赡养费用、家庭医疗费用(调查数据还展示:农村家庭妇女医疗费用普遍偏高)、人际交往花费等,家庭收入已经所剩无几,偿还贷款的难度可见一斑。
  (三)不适当的节省消费等问题导致部分房屋建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不适当的节省消费等问题导致了部分房屋建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就如平时买一台电视甚至需要花费一个农村家庭几年的积蓄。有一部分人因为无房居住仍然住在窝棚内,甚至因无钱建房用本已残破的旧屋材料,勉强搭建一间房屋居住,无建筑质量可言。部分修建楼房的家庭为了节省钱仍然采取旧办法;一些砖瓦厂不具备正常开办资格或者为了赶工将未烧好的砖卖出,不懂行的主人砌好墙后,发现砖层层掉皮。诸如此类,表明部分房屋建筑质量有待改进。
  (四)部分居民存在较严重的“等”、“要”、“靠”思想
  部分城镇居民,包含下岗职工,失业或失去土地后失去了原本的经济的来源。大多数人消费的模式既已形成,在当今物价指数较高的情况下,生活更加困难。住在政府为其搭建的板房内,对现有的条件感到非常不满,又对改变现状感到十分无力。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感到没有信心,也不愿意去做工地上的脏活、累活。因此,只好寄希望于政府、国家,存在较严重的“等”、“要”、“靠”思想。
  
  三、对地震重灾区农村家庭的消费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引导和调整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
  政府应当致力于寻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切入点,进而引导与调整灾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倡理性消费,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在刺激需求,扩大内需的同时考虑到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平衡、纾解其来自各方面的消费压力。塑造一种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个人发展,丰富家庭生活,有益于家庭的长远发展,有益于社会的理性消费。
  (二)提倡文化消费
  近年来,文化消费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和驱动力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文化消费的数量、质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于人们所具有的消费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们未来所具有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使审美需求和其他精神享受需求,逐渐从基本的物质需求中分离出来。一方面,人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生存环境的动态变化,适应激烈的竞争必须充实自身。例如新的“读书热”——“电脑热”、“家政礼仪热”、“汽车技工热”等技术性甚至知识性的教育热潮。引导人们认识到增强知识、技能、认知社会人生是值得投资的。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包括旅游等)作为一种新的娱乐和消遣可被农村年轻人所接受。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
  首先要逐步完善灾区的商业流通体系,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第二,对于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推动农产品的合理有效流通,完善农村市场价格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严重削弱农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创业,提供岗位力图解决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第三,稳步推进医疗社保制度,解决农村道路建设和饮用水问题,架设手机讯号塔等配套服务措施,加快服务体系的建设。第四,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为农村家庭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消费选择,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
  (宋林佳,1984年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肖玥,1986年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自主创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学家认为“自主者全得”,我国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进入到了靠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综观我国地区发展状况,创新已经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潜能力。所以通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形成对地区发展趋势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  客观分析方
钢筋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量比较大的材料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钢筋施工显得格外重要.钢筋施工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计算钢筋量、挡土墙钢筋立筋施工,箍筋施工等.本文首先对建筑
【开篇的话】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作风问题又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重锤常敲,警钟长鸣,常抓不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以199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为标志,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随着依法治国和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的推进,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建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
“十一五”以来,江苏已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70多亿元,全省交通网络总里程近17万公里,其中,公路总里程达到141473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725公里,全省公路里程密度137.7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3.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密度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联网畅通;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1678公里,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海洋铁路、宁安
利用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中建立相关资料数据库并加强管理,不仅有利于测绘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于保证大型项目和其他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关管理人
新昌地处浙江东部,“八山半水分半田”,没有水路,不通铁路,区位优势不足,是典型的山区小县。这些年来,我们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到产业强、
【摘要】伴随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有了全新的改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优化、完善,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发包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对此,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建设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设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的概念,然后针对实际,提出建设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  0.引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交易关系、生产关系,其主要的关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必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基本方向,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民主和务实的诉讼理念为支撑;坚持以宪法为根据;坚持与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近几年来发展比较缓慢,甚至出现了徘徊状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仅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