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如今,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校园中,“新课改”不再只是口号,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理念已实实在在地植入了广大教师的心中。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用不同方式与学生沟通,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得快乐、学得有尊严。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了,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新课改条件下的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是互助的学习伙伴。老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也不能只是课堂上的“应声虫”,而应是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求知的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的这些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呢?就语文课而言,我认为应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尽情表达……使学生学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首先,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地读、深入地想。
语文课堂贯彻的是以读为本的思想,只有让学生读通、读懂了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课堂上老师既要给学生留足阅读的时间,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使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每教一篇课文,我都坚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头到尾读上几遍,进而再反问自己:“我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此逐步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问”与“说”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胆地“问”、尽情地“说”。
语文课堂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平台,肯定其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使语文课堂气氛热烈、生动活泼,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阵地。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时,有一个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关键的一环。初练习时,对学生的问题质量要求不能太高,甚至可以不做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先思考后质疑的习惯,不断能提出有深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思促辩,以辩明思,使问题在争辩中愈来愈清,实现由“敢于质疑”到“善于质疑”的质的飞跃。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会引导他们分组讨论。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同学们在质疑问难中加强了交流,在争辩中明白了道理,在合作中寻求到了答案,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最后,“演”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地演、灵活地练。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非常重视课本剧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情节性极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情感丰富,适合在课堂上采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了直观逼真的感受,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我再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点评编演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语文课中一些操作性、实践性极强或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章,我时常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学生动手去练一练。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把一盘沙子搬进课堂,由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自己设计“人”字形线路,而后再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了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总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就要懂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此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如今,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校园中,“新课改”不再只是口号,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理念已实实在在地植入了广大教师的心中。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用不同方式与学生沟通,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得快乐、学得有尊严。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了,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新课改条件下的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是互助的学习伙伴。老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也不能只是课堂上的“应声虫”,而应是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求知的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的这些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呢?就语文课而言,我认为应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尽情表达……使学生学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首先,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地读、深入地想。
语文课堂贯彻的是以读为本的思想,只有让学生读通、读懂了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课堂上老师既要给学生留足阅读的时间,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使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每教一篇课文,我都坚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头到尾读上几遍,进而再反问自己:“我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此逐步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问”与“说”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胆地“问”、尽情地“说”。
语文课堂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平台,肯定其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使语文课堂气氛热烈、生动活泼,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阵地。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时,有一个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关键的一环。初练习时,对学生的问题质量要求不能太高,甚至可以不做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先思考后质疑的习惯,不断能提出有深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思促辩,以辩明思,使问题在争辩中愈来愈清,实现由“敢于质疑”到“善于质疑”的质的飞跃。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会引导他们分组讨论。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同学们在质疑问难中加强了交流,在争辩中明白了道理,在合作中寻求到了答案,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最后,“演”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地演、灵活地练。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非常重视课本剧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情节性极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情感丰富,适合在课堂上采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了直观逼真的感受,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我再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点评编演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语文课中一些操作性、实践性极强或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章,我时常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学生动手去练一练。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把一盘沙子搬进课堂,由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自己设计“人”字形线路,而后再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了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总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就要懂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此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