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调查报告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我院开展了题为“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基本情况、网络素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的大一至大三的220名学生。
  (二)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2.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共计50道题目。问卷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其信度。除了发放调查问卷,还对部分个案进行了访谈,以增进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5.4%。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情况的基本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方面,28,5% 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38.7%的同学选择了比较关注,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是较高的。在上网频率的选择上,22.5% 的学生每天都上网;46.4% 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网;20.7% 的学生每周上一次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l2.2% ;1小时左右的占41.4% ;2—3小时的占36.7% ;5个小时以上的占9.7% 。在个案访谈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网络喜爱有加,有的同学将这种喜欢形容为“爱不释手”,甚至是不能自拔。从上网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娱乐消遣,占59.3% ;享受网站提供的各种便捷服务,占51.3% ;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占49.7% ;还有36.3% 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l5.5%的学生选择向外发布信息。以上信息表明,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娱乐和消遣的手段,部分同学是为了开阔视野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不仅正在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其思想道德观念、心理性格也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时,有23.4% 的学生回答有重要影响,46.3%的学生回答有一些影响。其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周围同学身上你可看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回答,11.0% 的学生非常同意;45.6% 的学生比较同意;面对“你身边有无因网络上瘾而经常逃课或彻夜不归的同学”的问题,25.6%的同学回答有。在笔者接触的一个案例中,一位大学生就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一个学期出现几次通宵上网的现象,结果性格变得越发的古怪:网上“龙腾虎跃”,热情大方,滔滔不绝;网下哑口无言,冷如冰霜.,对现实一切持怀疑态度,我行我素。一学期下来,几门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显然,网络成瘾会给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的分析。
  1.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未确立正确的学术观,学术伦理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43.8%的大学生认同“访问色情网站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的观点。对网上不文明现象(谩骂、恐吓、欺诈等),23.4% 的同学称偶尔遇到,33.7% 的同学称有时遇到,l2.5%经常遇到,这说明网上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待网络黑客的态度,27.4% 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认为黑客都是电脑和网络方面的高手;此外,有36.9% 的大学生表示有机会也想试一试。这表明大学生对黑客行为的伦理性质了解不够,更多的是从猎奇的心理出发考虑网络问题,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你是否有过在网上下载文章完成作业(论文)的经历”的问题回答,9.2% 承认经常有;27.4% 承认有时会;40.3% 承认只是偶尔;23.1% 从未有过。
  2.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安全意识总体上较为薄弱。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但在对待网友的态度上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互相信任,有的互相提防,有的模棱两可。19.4%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谈得来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往”,31.2% 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但需提防”,17.2% 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交往”,28.2% 的大学生则认为“说不清楚”。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往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3.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能力,大学生能否驾驭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是直接反映大学生网络素养高低的一个风向标。调查显示:55.6% 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23.8%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接连打开网页浏览各种信息而忘记最初的打算”,还有4.8% 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上网成瘾,甚至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都来自于美国,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大学生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就是比中国好”。 
  多元网络环境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受到挑战。网络环境中,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均在此汇集碰撞,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所限,因而面对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舆论引导。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网络文化的多元性迫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代之以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春风化雨式的、平等对话式的交流。 
  (二)网络沉迷对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网络占用了高职在校学生的主要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习惯并热衷于这种网络生活并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沉迷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因迷恋网络而变得孤僻或封闭,这种行为会导致他们交往方式变得单一,不愿与外界交流,讨厌与人面对面的碰撞接触,“人机关系”很好,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阻碍了对社会角色的获得,延缓了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社会交往领域日趋狭窄,不利于发展健康的个性,铸造完美的人格,并因此而慢慢的脱离现实社会或因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引发对现实的不满。如何让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走出“泥潭”,恢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学会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三)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随着网络资源利用的方便和快捷,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由于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因此,为了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并对之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这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的好坏,决定了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程度,并进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低。
  五、建议与对策
  通过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更加凸现了当前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操作等各个层面,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通过以下举措来实施。
  (一)建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高校应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这既可以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在我国上网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多数,网络上的自由言论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在这个以平等为口号的自由交互空间,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建立和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面对网络信息的大潮,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这单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推进网络信息领域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约束网络行为,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工作,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防患于未然,从而在高校校园营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正确舆论引导。
  面对网络的挑战,高校应有针对地开展德育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规范高职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一方面,应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除了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加强道德责任教育不仅可以积极预防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同时又可以有效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避免孤僻、固执和不合群等网络心理障碍的出现。
其他文献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作业布置要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笔者认为布置作业要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对其性质进行区分。  一、预习新知性作业  这是学习新知的前奏,预习并不要求对新知作全面,深刻的理解,而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触及新知的“外壳”。例如,中、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可以要
期刊
遥望一些房屋建筑,那五彩斑斓的外墙:绚烂缤纷的颜色、栩栩如生的动物、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平面的、立体的、可爱的、怪异的、精细地、笨拙的……毋庸置疑那就是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环境,幼儿的成长可以从环境中获得多方面的需求。有效的环境布置,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三步:  一、言——尊重幼
期刊
在早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幼儿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2至3岁的托班幼儿活动中保育的比重总是大于教育。如何在托班幼儿活动中寻找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开发托班教学内容,促进幼儿早期的教育发展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是决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幼儿需要寻找课程教学资源,从而给予幼儿启发性的帮助,引导其自然的向前发展,应当成为教师在
期刊
英语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的世界;英语世界是一个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的世界。然而如此多姿多彩的一个世界,如今的学生却将它置之一旁,不屑进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树立学习自信心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职业高中,这些学生在入校时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英语学习长期得不到肯定,因而他们丧失信心,久而久之就有了心理障碍,
期刊
高等学校的工科院系承担着为各行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校园文化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最大潜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工科院系应结合学科实际,认真规划,反复研究个性化教育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力求有的放矢,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在个性化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把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特长兴趣和个人志向结合起来,通过调动人力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和校园文化力
期刊
在贵州农村中学,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多数学生难以接触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所学知识多是书本知识,对现代知识和技术了解甚少。许多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才开始接触计算机,才开始认识多媒辅助教学,强烈的兴趣和好奇感使学生对新型的课堂教学格外珍惜。作为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多媒体设备,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结合带来的神奇效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
期刊
由于过去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偏重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拘泥于照本宣科的满堂灌,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这门课程。关于政治课教材,笔者在本文中不打算说长道短,仅就如何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重大而又永恒的难题谈点浅见,旨在与同行们切磋。  一、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的
期刊
近年来,纳米材料用于光热或光动力抗肿瘤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治疗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即在棒状介孔二氧化硅表面覆盖金纳米壳,并用钆离子螯合的超分子光敏剂TPPS_4进行修饰得到MSNR@Au-TPPS_4(Gd),它可以应用于近红外荧光/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多模式成像引导的光热(PTT)/光动力(PDT)联合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