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2-02
计算始终贯穿于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很多老师都很苦恼,自己教书认认真真,学生课堂反馈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试,班级数学成绩总是不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仔细分析试卷的话,可以看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多数学生在计算上丢分太多,小学阶段一张试卷直接计算题就要有20到30分,而与计算有关的题将要达到80到90分之多,有很多学生一出成绩,总是说,其实我都会的,就是一时马虎,或者说时间太短,没时间验算,计算错了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所造成的。学生这方面的欠缺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或者方法不够得当,学生提高慢。可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黄金时间,必须要达到计算过关。否则将影响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培养。可是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却困扰着众多教师,根据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要明确计算的核心就是保证计算正确,如果计算错误,也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
要想使学生养成习惯,绝非两天三天的事,它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才会使学生形成习惯。我会利用每天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做五道计算题,题目是我前一天留在黑板上的,这样学生早上到教室就可以做题,先到先做,题量不多,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刚开始学生会觉得辛苦,每天来到班里都要做题,可是天天坚持,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就养成了习惯,已经把每天早上的五道题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不会觉得累,哪一天我要是没留,学生还主动问我:老师,今天的五道题没有做,什么时候补上。可见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做就会感觉缺少了什么。其次是每天课前的口算练习,我会利用每节的课前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五道口算练习,五道口算占用时间很短,不会影响该节课的正常教学内容,又起到的练习口算的目的,活跃学生思维,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除了这些每天进行的训练外,我们还要抽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集中计算训练。但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想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只有这样通过系统的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计算能力。不过,一味的强调计算练习,又会使学生形成心理负担,对计算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例如,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出题学生做,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成绩出来后,全对的同学起立,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满分多,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给满分最多的小组适当的奖励,让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计算竞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连续几次起来,为自己的小组做出贡献时,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同时计算出现错误的学生会产生自责感;这种自责会转换成学习的动力,促使他积极的找到错误的原因,不拖小组的后腿,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但在整个比赛的过程当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哪些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第一时间进行表扬与鼓励。发现哪些学生总是不能全对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或产生消极的情绪。
有时教学内容提前完成,或者课堂时间比较宽裕时,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我還会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比赛,对于全对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们提前到操场上活动,如果计算有错误,错一道就要再多做三道作为惩罚,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准确的重要性。有时我还会考考学生的速算能力,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题量,培养学生计算既准又快的能力。总之,比赛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会做不腻,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才会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考试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准确率不高的还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在考试监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这一现象,做完试题后无所事事,结果在很多不应该错的题上丢分,这样的学生就属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知道验算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平时练习时,老师要严格要求,不断的强化这一思想,使它贯穿学生做题的始终。在培养验算能力初期,针对小学生自觉性不高的心理特点,我采用的是强制验算的办法,每次考完试我都要把验算纸收回来检查,时间久了,当学生体会到验算的好处后,自然也就形成了习惯。抓验算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它可以帮助学生直接判断出自己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多大,同时估算能力不强,在学习除法试商时也直接会受到影响。
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学生的书写习惯也要严格要求,字迹端正、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有很多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例如写0时好出头,再往下计算时,一不小心就把0看成了6,结果怎能不错。有时写错了数就再原数上直接改,最后数字叠数字,自己都分不清是什么。这些都求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学时的板书、批改作业时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板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退位点点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做题习惯与准确性的提高。
其次还要锻炼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在学生做题的过程当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把验算的结果写到算式的结果上,这就是做事不够细心严谨。这方面,通过平时系统的训练也可以得到解决。例如,我每次出题都会让学生抄一遍再做,抄完都要校对,这就是培养学的的细心,我还经常领学生玩传话游戏,要求学生将原话一字不落的告诉另一名学生,最后看谁传的话最接近原话,这些都是为了锻炼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
在计算能力培养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家长,我们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孩子在家游戏时、休息时,家长可以随时进行口算的练习,口算练习可以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占用很多时间,但一定要告诉家长要控制好练习量,不要进行突击练习,这样家校联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缓慢递进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常抓不懈,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能力的提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计算始终贯穿于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很多老师都很苦恼,自己教书认认真真,学生课堂反馈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试,班级数学成绩总是不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仔细分析试卷的话,可以看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多数学生在计算上丢分太多,小学阶段一张试卷直接计算题就要有20到30分,而与计算有关的题将要达到80到90分之多,有很多学生一出成绩,总是说,其实我都会的,就是一时马虎,或者说时间太短,没时间验算,计算错了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所造成的。学生这方面的欠缺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或者方法不够得当,学生提高慢。可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黄金时间,必须要达到计算过关。否则将影响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培养。可是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却困扰着众多教师,根据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要明确计算的核心就是保证计算正确,如果计算错误,也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
要想使学生养成习惯,绝非两天三天的事,它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才会使学生形成习惯。我会利用每天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做五道计算题,题目是我前一天留在黑板上的,这样学生早上到教室就可以做题,先到先做,题量不多,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刚开始学生会觉得辛苦,每天来到班里都要做题,可是天天坚持,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就养成了习惯,已经把每天早上的五道题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不会觉得累,哪一天我要是没留,学生还主动问我:老师,今天的五道题没有做,什么时候补上。可见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做就会感觉缺少了什么。其次是每天课前的口算练习,我会利用每节的课前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五道口算练习,五道口算占用时间很短,不会影响该节课的正常教学内容,又起到的练习口算的目的,活跃学生思维,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除了这些每天进行的训练外,我们还要抽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集中计算训练。但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想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只有这样通过系统的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计算能力。不过,一味的强调计算练习,又会使学生形成心理负担,对计算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例如,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出题学生做,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成绩出来后,全对的同学起立,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满分多,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给满分最多的小组适当的奖励,让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计算竞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连续几次起来,为自己的小组做出贡献时,会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同时计算出现错误的学生会产生自责感;这种自责会转换成学习的动力,促使他积极的找到错误的原因,不拖小组的后腿,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但在整个比赛的过程当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哪些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第一时间进行表扬与鼓励。发现哪些学生总是不能全对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或产生消极的情绪。
有时教学内容提前完成,或者课堂时间比较宽裕时,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我還会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比赛,对于全对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们提前到操场上活动,如果计算有错误,错一道就要再多做三道作为惩罚,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准确的重要性。有时我还会考考学生的速算能力,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题量,培养学生计算既准又快的能力。总之,比赛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会做不腻,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才会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考试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准确率不高的还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在考试监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这一现象,做完试题后无所事事,结果在很多不应该错的题上丢分,这样的学生就属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知道验算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平时练习时,老师要严格要求,不断的强化这一思想,使它贯穿学生做题的始终。在培养验算能力初期,针对小学生自觉性不高的心理特点,我采用的是强制验算的办法,每次考完试我都要把验算纸收回来检查,时间久了,当学生体会到验算的好处后,自然也就形成了习惯。抓验算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它可以帮助学生直接判断出自己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多大,同时估算能力不强,在学习除法试商时也直接会受到影响。
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学生的书写习惯也要严格要求,字迹端正、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有很多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例如写0时好出头,再往下计算时,一不小心就把0看成了6,结果怎能不错。有时写错了数就再原数上直接改,最后数字叠数字,自己都分不清是什么。这些都求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学时的板书、批改作业时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板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退位点点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做题习惯与准确性的提高。
其次还要锻炼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在学生做题的过程当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把验算的结果写到算式的结果上,这就是做事不够细心严谨。这方面,通过平时系统的训练也可以得到解决。例如,我每次出题都会让学生抄一遍再做,抄完都要校对,这就是培养学的的细心,我还经常领学生玩传话游戏,要求学生将原话一字不落的告诉另一名学生,最后看谁传的话最接近原话,这些都是为了锻炼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
在计算能力培养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家长,我们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孩子在家游戏时、休息时,家长可以随时进行口算的练习,口算练习可以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占用很多时间,但一定要告诉家长要控制好练习量,不要进行突击练习,这样家校联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缓慢递进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常抓不懈,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能力的提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