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创新的种子在科学课堂萌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多给他们自由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 创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3-0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科学本身来源于平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使课本脱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困难。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其中“设疑激趣”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先学习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如水的色、态、味,熔、沸点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在通常情况下很容易实现这是水循环的内因,水在4℃以下时的反膨胀现象,它所带来的一些好处和问题,如湖水一般不会全部结冰,水中的生物得以平安过冬;水结冰会把水管冻裂,水是生命之源,水给我们带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等等。水为什么有这么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水成分、水的化学性质的兴趣。
  在讲解“浮力”这个内容时,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提出问题:“为什么钢板落入水中会沉下去?而钢制成的船却可以浮在海水中,在海上航行呢?”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那么这个问题将作为一条引线,贯穿于整个“浮力”知识的学习中。这就为后续教学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就是平铺直叙,不能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不够。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上,应该时刻保持学生的求知欲,而“设疑激趣,提出假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二、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就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自己往下掉呢?以这个问题为起点,他创建了“万有引力”学说,解决了困扰当时许多学者的谜题。正是这样的敏锐观察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研究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而现在我国教育就是缺乏这样的能力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为什么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科学的学习不是空洞的,它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应该回归于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讲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应用原理的“物体浮沉的条件”学习时,除了书中的鸡蛋浮沉的实验外,还可以增加以下实验:三个球,一个木制的大球、一个木制的小球、一个铁制的小球(与木制小球的体积相同)、一盆清水,将这三个球同时浸在水中观察现象。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木制的球均没有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而铁制的球却沉入水中。在课堂上演示了几个实验以后,让学生对这几个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这三个球的异同点,物体的浮沉并不只是由浮力决定的,而是由浮力与重力共同决定,这里涉及力与运动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看问题要全面,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同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观察、探讨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做实验,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与同伴讨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三、独立思考,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1.提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诸多专著中,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发散思维从多问、侧问和反问朝着不同方向进行,它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它可灵活、迅速地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既思前因,又想后果。这是发散思维多向性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科学上的具体体现,展开科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2.巧设“陷阱”,跳出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教师一般向学生直接灌输二氧化碳制取所需药品及装置等,学生容易在知识反馈中错写出CaCO3+H2SO4=CaSO4+H2O+CO2↑这样的方程式,我们若把问题逆转过来,用反问的方法进行逆向思维,提出如下问题:“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与稀酸反应制CO2,或用硫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良好。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之地就是建设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气氛,构造创新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初中科学课的创新教育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秋云.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2).
  [2]姜清华.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初中科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3).
  [3]张明.初中科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0).
其他文献
通过对顶山隧洞进出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验证隧洞进出口各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和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及水流对下游渠道可能产生的冲刷影响;试验测得隧洞进出口水流流态基本平稳,
【摘要】政治教育在个人政治素养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政治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人素质综合发展,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的深化改革,初中政治教育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初中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政治思想的培养,还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可行性措施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学生
1 病例简介例1,28岁,月经稀发并婚后不孕2年,初潮12岁,3~4/37d,2001年12月始月经延迟,常数月行经1次或闭经,黄体酮(+).B超双卵巢呈"项链征",血LH/FSH>2,E2 36.491pg/ml,T 1.025
法学院校目前的传统型实践教学如模拟审判,有着形式性强、实际效果较差的弊端,为强化对学生实务能力的锻炼,应大力加强全真型实践教学。全真型实践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办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新举措之一,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学情况,深入细致的展开工作,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效率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7-02  就一堂初中数学课而言,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果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就得抓住时间,否则,所谓的
目的 :探讨染色体数目畸变、脆性位点发生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率、细胞内微 核发 生率、宫颈分泌物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为加强农村高低压电网大规模的改造工程,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的使用和运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在农电改造中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漏电保护器的装设、使用和管理中存
【摘要】历史是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那优良的道德传统、学习那些历史伟人的崇高气节,将这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细水长流的方式内化成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 德育教育  【中图分
江山市位于我省西南部,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是我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3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0万亩,森林覆盖率67.7%,森林蓄积量600.9万立方米。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进行阐释,提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0-01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已经越来越深,难度越来越大,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单靠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升学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情境